APP下载

师生共读,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022-06-16陈玉群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陈玉群

摘  要:抓好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加大课外阅读实施力度的主要途径。因为学生学习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推动阅读教学的有效动力,尤其是教师陪着学生一起快乐地阅读,共同在阅读体验中成长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并在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完善人格时真正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师生共读;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

引言

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只有当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时,才能真正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以此吸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提升语文素养,促进自身思想品质发展。因此,师生共读作为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形式,不同于课内阅读中有教师的监督与指导,课外阅读由于没有时间的限制和老师的监督,学生如果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就会导致无法打开阅读之门,也就会影响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学习的探究欲望,从而影响到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师生共读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进行共读,以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使其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稳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一、创设阅读情景,诱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创设课外阅读形式多样化的情景,有助于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且在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样的共读模式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工作会更加顺利,而良好的课外阅读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内涵和相关信息,从而以正确的阅读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将会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中,师生共读课外文本内容,可以围绕儿童故事阅读为切入点,与学生一同阅读故事内容,有助于学生与老师分享阅读体会时,教师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为学生阅读故事内容并深入理解奠定基础。比如,选择《神笔马良》这一本儿童故事,教师针对识字量少的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故事内容的兴趣,也可以在教师诵读后,让学生从故事中表达自己心目中的马良长什么样子?而对于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让学生选文诵读,有助于发现阅读的乐趣。为此在自主阅读故事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马良喜欢做什为自主阅读主题,并通过情景导入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阅读课外的文本内容,所以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规律,也能在师生共读后,由教师给学生分享阅读的好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真正在课外阅读中得以生长。

二、适时给予激励,保持阅读动力

为了让学生保持在课外阅读中的动力,教师需要通过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阅读文本内容中,才能使学生将热情倾洒到课外阅读中。所以在师生共读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帮助学生突破课外阅读中所面临的困难,以此为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激励,运用各种形式的阅读评价,充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尤其在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课外阅读长久的动力[2]。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中,教师围绕“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带领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借助寓言故事题材广泛的特点,开展轻松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挖掘出寓言故事中蕴藏的深刻道理,有助于学生在读懂故事内容时,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且在师生共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比如师生共读《叶公好龙》这一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回答,由此通过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挖掘寓言的寓意,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如叶公好龙有哪些表现?叶公见到龙有哪些表现?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对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学生将会从课外阅读中收获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好。这样一来,教师积极表扬主动阅读寓言故事的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的状态,将会使学生获得课外阅读成功感,以此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被动阅读,转换到积极乐观的主动阅读,将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

三、丰富指导形式,提高理解能力

为了提升师生共读教学引导的效果,以及让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丰富课外阅读指导形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并且在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能够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在分享中成长,也将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有所感悟和思考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以《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童话书作为课外阅读文本内容,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读的读书体验中呈现出轻松性与愉悦性。所以教师选择學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助于学生更加愿意读下去,也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反思。其中,为了增强学生理解意识,教师在丰富指导形式上,应当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故事内容中了解人物特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围绕没头脑和不高兴制作课外阅读课件,首先,应当让学生通读童话故事,在以动画视频片段展示出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情节,学生将会深入到故事内容中进行体会,以此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围绕师生共读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视野范围得到开拓,学识与见识得到丰富。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人文修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焕梅.从兴趣到习惯——有感于小学生课外阅读[J].黑河教育,2019(10):2.

[2]张露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35):1.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巧妙运用绘本,实现师生共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