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德育: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2022-06-16叶和丽肖晓敏檀廷国

中国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外校家校育人

叶和丽 肖晓敏 檀廷国

生活是需要过的,德育是需要思的。广实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

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德性”;二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可以称之为“德性生活”。目前学校传统的德育最大的问题是在脱离真实现场的非生活化的场景下进行德育。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实外校”)一直秉持“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过一种真实而完整的有道德的学校生活”,继而成长为“具有良好德性的人”。围绕这个宗旨,学校建构起系统而完整的“有效德育”实施框架,以直抒胸臆的语言表达回归教育初心的决心,让德育工作扎实落地,真正有效,通过“文化内生”“课程再造”“协同育人”等实施途径,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一、文化内生,以文化人

生活是需要过的,德育是需要思的。广实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在这样的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体系中,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德育社群中的成员,都负有德育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全员的、全程的和全方位的。

“人”在学校生活的中央。广实外校“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观,“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承诺,“锻炼健强体魄、培养健康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育人方向,为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道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正常需要,尊重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人”在育人者心中。“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站在每位育人者的心中”是我们每一个广实外校教育人的信念。例如,在学校的小学段,我们形成的对学生作为“人”的期待,首先是尊重包含自己在内的每个人,认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生命个体特征的人,然后是适应群体生活的、遵守学校规则的广实外校人;在小学六年受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是朝着社会人的方向发展,具有初步公民意识的,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意识,通晓国际规则,接纳多元文化并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德才兼备的现代中国人。

育人者在育人场的中心。作为学校育人工作重要主体的教师,应该是完整的、德性良好的优秀教育者。学校对于教师发展有四个维度的定位,即生命的、文化的、社会的、职业的。教师作为一个生命的人,应该用自己勃发的生命“孕育”另一个生命,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师作为一个文化的人,身上肩负有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应该学养丰富、德品高尚;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全力奉献社会,同时获得社会的认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的人,应该具有职业操守和专业特长,并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课程再造,“大课”育人

学校的教育教学分为“大”“小”课堂。在教室里完成的常规教学、班会等被称之为“小课堂”,大型的全校性活动我们称之为“大课堂”。学校的大课堂包括:校园五大节(读书节、外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年级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教研组学科系列活动、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班级教育系列活动等。

大课架构:“四维度”“三阶梯”。大课的架构我们按照“四维度”“三阶梯”进行了系统规划。“四维度”指的是学校的德育按照“习惯养成”“公民意识”“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四个维度设置了贯通十二年教育教学的顶层目标体系。“三阶梯”指的是我们在践行目标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将“育”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梯:一是规训——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规律进行;二是感化——“育人”首要“育心”,学生心里接受是教育实效化的基础;三是内化——习惯养成的最终结果是变成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行为方式。

大课实施:“三步走”。为保证每堂“大课”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每项“活动”都进行课程化设计和落实,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师生共同参与,制定方案计划;第二步,活动过程实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三步,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例如,我校从每年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即按照“三步走”的策略进行系统规划。读书节从三月份第一周一直持续到四月份最后一周,我们将活动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策划、宣传”,师生共同参与,为读书活动提出创意金点子;第二阶段“活动启动”,借由国旗下讲话的契机,由一名教师、一名学生读书标兵向全校师生发出读书倡议;第三阶段“活动实施”,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第四阶段“闭幕、分享”,由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读书节收获。

大课评价:“四个追寻”。每次课程我们会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多维度预设学生的成长目标;活动过程中我们会立足核心素养,以“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为导向审视课程实施;活动结束,我们站在儿童立场,以“真实的成长标准”实施总结和评价。过程评价中我们始终伴随着“四个追寻”:此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何种方式让这些目标得到落实?此次评价对活动的导向和促进效果如何?此次活动后学生内化了什么样的必备品格,形成了哪些关键的能力?以问题促进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评促学。

三、协同育人,家校合力

学校生活并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学生整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校的德育课程“必须将视野再扩大,将学生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课程,贯通与学生整体社会生活的关系,为学生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 。广实外校除了德育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还有个“家校共育”委员会,作为广州市家庭教育示范性基地,多年来,我们通过“新父母学校”构建起比较系统的“新父母课程”。

课题引领,形成教育同盟。学校通过“幼小衔接”的课题,打通了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教育通道,把小学的养成教育向下延伸,通过课程衔接、专题讲座等对家长在孩子心理抚育、情感培养、性格塑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家长形成教育同盟。当小一新生报名选择广实外校,这些家长就自然成为我们新父母学校的一员了。家长学校除了有丰富的学习活动,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校园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对每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教育预案。就这样,在新父母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家校之间生成了相同的教育理解、共同的价值理念、同步的教育策略,加强了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成为新生入学的美好前奏曲。

活动搭桥,融洽家校、亲子关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申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校共育,一头连接着家庭,一头连接着学校。学校如何在其中找准位置,用合适的方式促进家校协力,融洽亲子关系,成为学校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学校以“活动”为桥梁,设计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学习之旅,我们把亲子之间进行的具有成长性意义的活动都视作亲子学习的过程,比如,广实外校小学部开设的厨育课程,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道菜,在采、买、洗、切、炒、品的劳动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情感交流,也让孩子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多媒体助力,促进家校协同。广实外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因此小一新生入校的第一周是我们重视的一个过渡期。第一个夜晚,学校所有的领导、老师都会走进宿舍,帮助孩子们适应在校住宿的第一个晚上。当所有的孩子都睡下了,我们的老师开始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等,把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每一位家长。

每年寒暑假期间,学校电视台会深入到学生家庭,拍摄年度专题片已经成为我们广实外校的传统。专题片促进了学校、家庭的良性互动,家长、老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聚焦热点话题,破解教育难题。如今,广实外校电视台依据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拍摄的教育专题片《芭比带我去度假》《妈妈带我去哪儿》《简单任务》《4026》等,不仅成为广实外校师生家长们追捧的“大片”,更引起社会及媒体的强烈反响。

校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立”住,人才能“树”起来!学校以“有效德育”為路径,同时也以德育有效为检验自身工作的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更好服务于社会的公德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个人品德有机统一在一起,不断创新“有效德育”实践模式,让学生在过“有道德的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认识、体验、感悟、内化等实践性活动,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叶和丽,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副校长;肖晓敏,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檀廷国,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外校家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谈社外校对的管理
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