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美育的缺失与体系构建

2022-06-16王甲

中国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

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如何推动高质量学校美育体系建设,如何“以美润德,以德促美”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聚焦“高质量学校美育体系的构建”,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理论、政策、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以期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摘 要 学校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分析,当前学校美育存在功能窄化、途径单一、资源不足、环境贫瘠等问题。鉴于此,学校美育要运用系统思维,对学校美育的目标、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使育人价值趋于“多元”,育人环境更加“富有”,育人空间呈现“立体”,育人途径转向“互动”,进而形成完善的学校美育体系,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系统思维;学校美育;美育体系

作者简介 王甲,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从国家层面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作出的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为今后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美育的作用认识还不全面,对学校美育工作缺少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在美育工作实践中缺乏系统的策略和方法,导致学校美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认识学校美育的作用,全面分析学校美育的缺失和问题,系统构建与国家要求一致、符合校情的美育体系,成为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美育的价值审视

(一)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要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成为了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遵循。美育是审美教育,亦是美感教育,是情操教育,亦是心灵教育。它不仅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做好美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价值坐标,美育之“美”与立德之“德”共同指向于所树之“人”,学校美育通过“美”来感召人、激励人、塑造人,实现“美育化德”和“以德润美”的双向统一,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2]因此,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价值定位必须指向立德树人,也就必然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要素。

(二)学校美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不断演化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否认,美育最初起源于文化,在发展中也多受文化影响,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同一性。[3]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共同作用、共同成长。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很强的美育价值,也是重要的美育资源,为美育提供了多样的文化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了美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让美育的教育意义更显著。另一方面,美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在教育活动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多样的美育课程和丰富的美育实践,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情节和活动中达到“以美化人”的效果,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既是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校美育的过程,也是通过学校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三)学校美育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4]学校美育的本质功能就是提高审美情趣,增加人文积淀,传递人文情怀,因此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素养需要依靠学校美育来直接实现;学校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对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美育有助于学生健美形体的塑造,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形成具有支撑作用;学校美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素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美育对学生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优秀文化具有传承功能,在促进学生责任担当素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美育的缺失分析

系统思维就是人们运用系统观点,针对对象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具体到学校美育工作,就是从学校美育的功能、途径、资源、环境等系统要素来分析问题,找出制约学校美育的原因,进而系统构建学校美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一)学校美育功能窄化,价值贬低

美育的功能是丰富的,具体而言,美育的直接功能就是“育美”,美育的间接功能有“育德”“促智”“健体”等;美育的超越功能是指引导学生超越现实生活,形成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5]然而,在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由于受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只认识到美育的直接“育美”功能,对美育的间接功能和超越功能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学校美育功能被窄化。与此同时,受应试文化的影响,学校、社会、家长忽视美育的育人价值,仅仅着眼于名利,把作为通识教育的艺术教育等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导致学校美育的普及教育效果不佳,越来越陷入功利化和技艺化倾向,使得学校的美育价值进一步被贬低。由于学校对美育功能的窄化,也使得學校难以从深层次挖掘美育的价值,进而导致一些学校有限的美育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学生也就无法享受美育给自己带来的真正福利。6B33BF20-4A0E-4B4D-AB0F-65CF4F17F7FB

(二)学校美育途径单一,缺乏连续

近期,各级学校陆续推出了促进美育发展的措施,但受师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美育工作浮于表面,美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按照国家要求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和迎合上级开展了一些“应景”的美育活动,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其他美育途径很少涉及,导致学校美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足,难以形成合力,效果大打折扣。从美育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各级学校美育课程缺乏衔接,通常小学的美育课程还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组织实施,大多数初中、高中学校毕业年级则未开设美育课程。从美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一些活动缺少系统设计,接续性不强,适切性较差,导致学生参与率低,活动效果不好。另外,美育课程和美育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校美育的知行脱节、体验缺失,影响着学校美育的效果。

(三)学校美育资源不足,配置错位

尽管我国各地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主客观条件原因,导致目前学校美育在经费、师资、场地、设备、课程等方面资源严重不足。在经费方面,一些学校时常把本该投入到美育方面的经费挪作他用。在师资方面,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师资,美育课程的师资数量缺乏,教学水平相对滞后。在场地和设施方面,学校用于美育的教学资源严重短缺,有限的美育设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成为供人参观和应付检查的摆设。在课程资源方面,大多数学校只注重国家美育课程建设,在美育校本课程开发、校内隐性美育课程资源挖掘、社会美育资源利用等方面涉及较少,导致学校美育课程资源贫乏,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以上问题除了囿于政府财政投入能力有限这一客观原因外,对于美育观念偏差也是导致美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原因。[6]正是因为学校美育的基础薄弱,美育资源不足,加之不重视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利用,学校很难在美育实践中感受到美育带给学校的发展与活力,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美育观念的偏差,从而导致学校美育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四)学校美育环境贫瘠,难以协同

近年来,国家接连发布多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学校美育的外部政策环境明显好转。但从学校美育的外部环境来看变化不大,社会对学校美育的关注度不高,为学校提供的美育资源有限。家庭对学校美育的价值认识不足,在子女教育上“重智育轻美育”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些家庭虽然重视美育,支持学校开展美育工作,但常常受应试影响使得支持忽冷忽热、断断续续;一些家长和学生从内心并不认同美育的价值和作用,仅仅把美育当作升学的跳板;还有少数家长对学生从事艺术特长学习心存偏见,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学校内部的美育环境也不容乐观,一些学校领导教育理念陈旧,对于学校美育仍然还是走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路。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美育与己无关,态度漠然,更谈不上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去挖掘和渗透美育;美育教师对自身的价值认同不高,对改善学校美育环境的信心不足,致使学校美育工作经常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大多数学校内外部美育环境贫瘠,学校对内部美育环境和外部美育环境缺少协同,各种美育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制约着学校美育的快速发展。

三、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美育的体系构建

(一)聚焦系统目标:在美育育人价值上从“单一”转向“多元”

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7]学校要想在美育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必须在美育目标定位上要高要全,这就要求学校在美育的价值认知上也要更全面、更多元。学校要改变对美育价值体认局限于直接价值的单一现状,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增强发展美育的信心和动力,形成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等教育思想相一致的现代美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美育美、以美养德、以美增智、以美健体的多元美育目标体系。另一方面要重视美育的间接价值,挖掘美育的潜在价值,加强对学校美育的顶层设计,围绕学校美育提高学生美育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价值,结合大中小学美育目标多维、多元和多层的要求,研究并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美育内容体系。

(二)完善系统要素:在美育育人环境上从“贫瘠”转向“富有”

系统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系统通过整体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特征和功能,系统要素与系统环境的关系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质量。学校美育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要想提高学校美育效能,一方面要优化学校的美育要素,另一方面要改善学校的美育环境,让学校在美育育人环境上从“贫瘠”转向“富有”。首先,要加强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美育教师,重视专业美育教师的培训,发挥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美育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形成专兼结合的美育师资队伍。其次,改善学校美育教学条件,加强美育资源建设,建立各类美育专业教室,配置满足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加大学校美育活动的经费投入,重视美育课程资源建设。第三,要加强校园物化环境建设,重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工作,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景观,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显性文化布置的美感,发挥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

(三)优化系统结构:在美育育人空间上从“散点”转向“立体”

系统结构指的是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形式,即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是使系统保持整体性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当前学校美育的目标缺乏衔接、内容散乱、课程间断的系统结构,造成了在美育实施过程中的时空局限,严重制约着学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只有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通过拓展美育育人空间,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性美育育人体系,实现学校美育系统结构的优化,来破解学校美育育人效能不佳的问题。一要借鉴“三全育人”的理念,树立“人人是美育工作者,处处是美育阵地,事事是美育内容,时时是美育契机”的学校美育观,加强学校美育要素的连通,促进学科横向融合,学段纵向衔接,资源内外统筹,形成校内各区域、各层面整体推进,校内与校外各领域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伴教育、网络教育多级联动的立体式美育发展局面。二要立足国家美育的要求,结合学校美育的发展定位,制定“一体衔接”的美育课程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层次分明、梯度渐进、相互衔接、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三要重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美育元素,积极推进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打造“融合互嵌”的课程结构,实现“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的逻辑互构。四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育人空间格局。6B33BF20-4A0E-4B4D-AB0F-65CF4F17F7FB

(四)增强系统功能:在美育育人途径上从“封闭”转向“互动”

系统功能是系统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体现了一个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关系,即从环境接受物质、能量、信息,经过系统转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能力。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需要学校强大的美育功能来支撑,而学校强大的美育功能的显现,必须通过对学校美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打破当前学校美育环境“封闭”的现状,形成“五育”之间、课程与活动之间、家校社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效能的有效转换。第一,建立健全学校美育管理制度,立足美育本质目标,建立动态开放的师生美育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由只注重美育特长培养向美育普及与特长培养兼顾转变。重视学生的美育素养评价,促进学生在美育上由重视知识和技能向提高美育素养和发展美育能力转变。第二,从“五育融合”视野出发,将美育渗透到其他四育中,实现五育融合互动,达到以智益美、以德促美、以體健美、以劳逸美的融合效应,[8]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重视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交互—浸润”式美育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审美体验,加强课堂互动,激活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真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置身—知觉—体验—创生”的审美跃迁。同时增强美育课程和活动的融合互动,整体提升学校美育的效能。第四,引导家庭重视美育工作,加强家校美育互动,鼓励家长组织孩子开展家庭和社会美育活动。挖掘社会美育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美育教育基地,推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与联动共享,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家校社一体化共育,达到“系统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泽民,这是一个需要张扬美育价值的时代[J].辽宁教育,2016(8):28-30.

[2]李吉品,包崇庆.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构建的着力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0-22(7).

[3]张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探析[J].参花(下),2020(7):56-58.

[4]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王等等,张月霞.我国学校美育研究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美育研究,2016(6):15-21.

[6]田虎.中小学美育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学科学(普教研究),2013(4):115-117.

[7]良实.管理者如何寻回“初心”?[J].中外管理,2019(8):82-84.

[8]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69-74.

责任编辑︱郭鑫超6B33BF20-4A0E-4B4D-AB0F-65CF4F17F7FB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
高中化学系统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利用系统思维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新课堂
关于艺术设计类《设计图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和逆推思维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