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民间传统体育整理与传承开发研究
2022-06-16雷建
摘 要:民间传统体育是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植根于传统社会的文化中,是我国历史文化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湘南民间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地域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对湘南地区民间传统体育价值内涵、项目整理、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民间体育文化宗教传承、教育传承、节庆传承和艺术传承的传承开发策略建议,为湘南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湘南;民间传统体育;传承
前言
湘南即湖南南部地区,行政上是郴州和永州、衡阳三市区域,毗邻广东、广西、江西3省区,属于多民族文化共生区域。民间传统体育更贴近于大众体育的活动方式,是基于传统行为基础上,通过运动和游戏的相互结合,形成的与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相关的体育活动形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实现着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互与融合,塑造了多样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和风格系统,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全面地反应了村寨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变迁。因此,通过对湘南民间传统体育的分类整理,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资源开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地域性民间传统体育的优势效应,完善在教育新时代背景下民间传统体育的传承路径,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1、湘南民间体育整理
1.1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民间传统体育从整体上较为客观地描述了人体运动过程中形态、机能、意念、精神,以及这些状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各类武术为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等是对武术类体育运动的形象描述。民间传统体育有着丰富的锻炼内容和方式,其中将基本功训练与套路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最为常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追求顺其自然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更高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具有守内、尚礼、恋土的民族情结
对于民间传统体育的守内、尚礼、恋土情结,在体育原理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人民追求平衡的思维方式上;在技术特点方面来看,主要是将中华民族群众以智斗勇、追求技巧的审美心理反映出来;在竞赛规则方面来看,民间体育具有表演性与娱乐性的特点,并没有对动作和比赛规则进行具体的限制,在竞赛中体现的是礼让为先,点到为止,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守内、尚礼的人格倾向。
(3)强身健体与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
强身健体是民间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显著功能与锻炼价值。在参加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全身各肢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愉悦身心,减轻压力,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民间传统体育除了让人们在身体上实现强身健体外,还能够有效促进修身养性方面的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在文化教育方面,民间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其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念、审美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对民间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比较重视。人们对民间传统体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对民间传统体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在学校教育中对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有了进一步的重视,从而使得传统体育在学校获得较快的发展。
(4)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在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方面,民间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这一价值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缓解压力,养成了诸多的恶习,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稳定。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很多项目都与传统节日或者历史人物有关,通过举行这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让人们参与进来,不但可以让其养成健身的习惯、舒缓生活压力,同时能极大地增强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表现出强烈的凝聚民族精神的功能和价值,亦能有效地避免人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有效地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
1.2 湘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湘南区域幅员辽阔,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文化、经济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区域的民间体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从总体格局上来看,民间体育项目呈现出多元性特征,在地域分布上则呈现广阔性特点,在社会发展方面则具有不平衡性。因此,以湘南民间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将湘南部分古村落作为实地考察对象,对具有典型地域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借助项群理论和《中图分类法》,以民间传统体育的特征、环境和器材等为分类标准,对湘南民间传统体育的展开整理。以瑶族和壮族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瑶族盘王拳、对顶木杠、毛莱球、人龙、刀舞、板鞋竞技、瑶族长鼓舞;节庆民俗活动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道州龙舟、斗牛、舞狮;民间群众娱乐锻炼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祁东板凳龙、东安武术、打陀螺、跳竹竿、棋牌(跑胡子)。
1.3 湘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1)民族性
在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湘南的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身心全面发展,以静为主,动静结合,修身养性。其中,盘王武术和人龙等最具代表性。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追求形体和精神的同步发展;龙舟、长鼓舞、跳竹竿、对顶木杠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同人群服饰、活动仪式、风俗、历史传承等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体育的民族性特点。
(2)地域性
在湘南区域,南方气候多雨水,江河较多,人民善于水上游戏,赛龙舟等活动长久不衰。这些都深刻表現了湘南民间体育的地域性特点。湘南隶属南岭走廊,丛山峻岭,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开放的独特系统。如对顶木杠、盘王拳、长鼓舞、祁东板凳龙、棋牌(跑胡子)这些活动都有着自己的技术特征,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运动项目。
(3)交融性
经过长期的发展,民间体育在不同文化模式与类型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各民族体育项目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出了民族体育具有交融性的特点。通常而言,一些民族体育项目的产生都需要经历一个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一些人们较为熟悉的项目,也是通过不同的交流与融合发展而来的。另外,民间体育的交融性特点还体现在民族体育文化与艺术的相互融合。瑶族能歌善舞产生了技击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传统体育项目,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达到健、力、美和谐统一,就融合了音乐素质和舞蹈技巧。正是因为这些体育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使得民间传统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4)适应性
在内容方面,湘南民间体育项目非常丰富,从而给了人们极大的选择空间。在所有的民间体育项目中,许多项目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也有些项目在场地、器材上可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有的项目可徒手或持器械进行,这些都有利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正是由于民间传统体育的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特点,才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需求。
2、湘南民间体育传承与开发途径
2.1 形成民族——村寨——民众一体的宗教传承
民间民族体育是一种介于宗教、艺术与体育之间的界限模糊的身体活动,一般只以一种身体活动的形式出现。民族文化被蕴含在许多民族体育项目中,如一些反映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的项目,一些纪念该族的民族英雄,反映该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发扬了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该民族的审美倾向。人们从各种关于祭祀的身体活动中得到最初的体育活动的意识,接收某种精神的讯号,这些讯号有助于加强本民族的凝聚力,使人们在共同的身体活动当中培养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又会反过来成为民族文化各组成部分的黏合剂,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成员会自动地将其继承过来并传给下一代。总而言之,民间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宗教文化中所得到的普及性的横向传播和民族心理文化定势的纵向的继承,形成民族——村寨——民眾一体的宗教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补充和支持,使其在自身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能尽量保持全貌。
2.2 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的教育传承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借助于教育而产生,并凭借教育机制来进行传承与整合。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可以让受教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教育传承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体育的参与者,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者。民族体育文化需要人民积极的参与式社会传承,也需要有系统知识学习与研究的专业化学校传承,还需要家长热心支持的家庭传承。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传承机制,将教育内容设计到相应的课程学习中,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不仅专业和科学,而且系统与规范,从而使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2.3形成节日——习俗——赛事一体的节庆传承
民众接触民间传统体育的途径,频率最高的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婚丧仪式、村寨间竞赛活动等,都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传承,更多的是通过社会范围的大教育.潜移默化地将民族传统体育移植到年轻一代民族成员的行为习惯里。民间传统体育存在于节日庆典当中,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该民族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的总汇。在共同的节日习俗中,人们通过共同的庆祝仪式潜移默化地强化着本民族的共同价值标准.并通过年复一年的节日延续着。与这些节日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承着。节庆体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到的作用,其直观性、普适性,是其他任何形式也无法替代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打造节日——习俗——赛事一体的推广模式,体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节庆体育赛事的宣传与直播,体育娱乐活动所带来的强烈的感染力,是人们对本区域民族传统自觉地产生认同和欣赏。
2.4 形成语言——文字——影像一体的艺术传承
很多民间体育习俗都是借助口头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在民族志史材料中较少有体育项目演化的文字记载,这无形当中也就增加了对湘南民间体育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的难度。口承语言与文字的艺术传承主要是关于语言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民间艺术等。从表面看,这些与民族体育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却有密切联系。并且许多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时还都伴以诗歌、歌谣等民间艺术形式。因此,按照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湘南民间体育文化遗产口述史档案进行文献整理,借用现代高科技传媒技术媒介对传承人或知情者做好录音或录像、文字整理,挖掘和整理体育文化遗产的原始材料,形成较为完整的保存与记录,为我们呈现“文、声、像”三位一体的口述史料,形成语言——文字——影像一体的艺术传承。
3、结论
湘南民间传统体育在村寨变迁和民族迁移的过程中,传承空间的文化变异也加速了自我消亡的演化逻辑,表现出从大众到小众至消失的退出机制。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文化的游离性与自衍性加速了其消亡的过程,面临着传承的危机。把那些即将消逝在人们视野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和现存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功能的再现与重塑,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形成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普遍认同,拓宽文化传承路径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清轩,米战.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自觉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4):128-131.
[2]罗孝军.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与传统体育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02):135-139.
[3]孙庆彬,周家金,高会军,朱波涌,钱应华.民间社会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1):85-89.
[4]王占康,唐海军,罗君波. 湖南省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思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01:36-38.
[5]卢伟芬,邢志杰. 文化认同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体育与科学.2012.3:71-74.
基金项目: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湘南民间传统体育整理与校本化传承机制研究”(编号:19C0811).
作者简介:雷建 男,汉族,硕士,副教授,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体育文化和高校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