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2022-06-16张翊红杨建龙安华
张翊红 杨建 龙安华
摘 要 深刻领会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院所、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的校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成为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铜仁学院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改革试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地方发展为重任,从构建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体系、深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改革优化校地協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四个方面创新构建了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机制,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农科;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育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57
收稿日期:2022-0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0年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新农科视角下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创新研究与实践”(2222);铜仁学院2020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校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0-30);2020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以OBE设计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改革”(黔教函〔2020〕315号2020217)。
作者简介:张翊红(1987—),男,贵州德江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E-mail: 603018450@qq.com。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当前要深刻领会面向乡村振兴加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早在2013年12月,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推动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实用技能人才。随着《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新农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内在需要、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要求[1]。2019年以来,新农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全面展开新农科建设提出了新理念、新举措和新项目。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地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这一外部引导力与高等教育办学转型的内驱力共同作用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困境:校地互动有待加强,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地方经济转型需要,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健全[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凸显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和应用型特色,立足地方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高校职能,创新校地联动机制。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及育人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育人”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相适应的关键所在[3-5]。深化农科教结合,协同推进学校与地方、院所、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培育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的校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成为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铜仁学院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顺应国家重大需求,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4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实用技能型),铜仁学院开启了探索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征程。顺应新农村建设需求,2009年开办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2011年成为贵州省第二批特色专业、2013年成省级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获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2019年成为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农业硕士获批为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师资团队先后获贵州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贵州省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于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新农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贵州省高校教改招标项目“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农科视角下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培育)项目”“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项目或奖励10余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走进云舍”“马岩经济调查”“德江实践教学”“东太顶岗实习”“乡村振兴专题实地调研”等集体实践教学,以“老师带学生、学生参与项目”形式的实践教学已经全面覆盖,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成为专业的特色和标签。
1 推动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与成效
推动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建设,首先面临着4个问题。1)如何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2)如何挖掘获取各类社会资源,通过校地协同育人,把铜仁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企业间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新格局;3)如何形成完整的卓越农林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内陆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4)如何搭建起人才培养及理论研究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对接的平台,实现全局性教育改革。
为顺利推进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贵州省一流师资教学培育团队遵循“应用人才和卓越人才”成长标准,围绕“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产教融合理念,从顶层设计视角分析贫困地区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合作机制、能力要求和课程支撑问题,并从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争取社会多种资源、人才多元能力发展和核心课程标准化4个方面着手推动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 扎根山区,服务发展,对照国家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任,围绕“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作为产教融合的特色观、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作为大学精神的文化观,瞄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绿色发展体系新需求,致力培养具备山地农林资源产业化、农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及高效应用技术、乡村治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统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项目课程”四大板块,推进“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素质、知识和能力为导向,明晰人才培养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2 多元共建,共享发展,围绕“三平四链”,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本着“多元共建、互利共享”将产教融合从校企双主体拓展至校政、校企、校校、校科等多元主体,进而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系列改革。落实“升学深造或职业导向”培养方向,从扩大招生规模、实施文理兼招等改革招生举措,招生质量及毕业生升学与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宏观方面,紧扣专业定位和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实际,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国际开放人才培养“三大平台”,深度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微观方面,紧扣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大环节,健全学生协作互助、师生教学互动、学生与企业顶岗培养、学生与社会服务锻造检验“四个协同”机制,形成了“1+1+X”型特色育人体系。
1.3 能力为本,多元发展,注重教学改革,推进特色课程创新
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引领,农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全面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先后获批校级一流学科、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贵州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等10项,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紧密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应用型卓越人才的能力要求,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改革,开设特色专业课程,积极推进“梵净山特色植物栽培”“农村发展规划”等特色课程创新改革。
1.4 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对接行业企业,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学政产研用”五位一体,深度推进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成立了铜仁发展研究院、铜仁乡村振兴研究院、铜仁标准化研究院、铜仁市就业与创业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轮派专业教师赴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及贫困乡村挂职锻炼,建成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突破85%。鼓励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训练,近三年,在各类学科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地方重大课题、发展规划等项目30余项,参与实践教学达1 000人次以上。
2 优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模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新农科建设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纵深发展,如下问题需要迫切解决。1)聚焦地方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找寻制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和新农科卓越农林业技术人才与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探讨提升启动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建设,重点寻求服务地方的新农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上的突破。2)强化能力培养导向,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支撑、智力支持、教育支援、科技帮扶、文化服务为抓手,以对口帮扶为工作载体,通过实施项目课程助推产业发展,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建设,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定位,以“金课”建设与评估为契机,指导相关专业聚焦现代农业与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深化“金课”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基于以上2个问题,通过实践与探索,从构建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体系、深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改革优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课程体系、加强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分析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卓越农林人才校地协同培养机制。
2.1 构建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体系
鉴于铜仁学院所处区域的特殊性,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新农科建设要顺应农业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改革方向,致力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转型升级。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和岗位需求,凝练形成“依托地方,服务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内陆开放人才为导向,以实用技能型、复合应用型为标准,充分挖掘获取各类社会资源,建立“校政共建育人、校企合作育人、校内联动育人、科教协同育人”四大育人路径,构建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体系(见图1),进而搭建起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及理论研究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对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局性教育改革。
2.2 深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改革
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需求,深化新农科卓越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哲学规律,形成“找出问题、主动思考、系统学习、实践操作、素质提升”的五元方法新农科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模式(见图2)。以“问题”为起点,设计“問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针对“问题”启发学生“系统学习”,解决“问题、经验” 实践操作,做到“素质提升”,满足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农业产业革命特色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多样化的学业指导和考核评价体系。
2.3 优化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遵循“依托地方、服务发展”培养理念,以专业就业岗位群需求和学生创新创业为导向,推进模块化教学和项目课程改革,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项目课程”四位一体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设计层、目标层和路径层创新校地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课程体系(见图3)。设计层从开设专业与地方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实践对接、学校资源与地方资源对接“四个对接”视角,分别解决的问题是:优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理论实践融会贯通,加强课程科研深度融合,推动地方资源反哺课程。在具体路径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统筹、挖掘学校与地方的各类资源,建立研究平台、教学基地,形成学校、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的机制,使学科研究有土壤,教学案例有来源,实训实习有基地,社会服务有项目。
2.4 加强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质量标准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围绕“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两大版块,形成“建立标准—执行—检查—评估—反馈—改进”循环闭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以“过程监控”为抓手,建立长效教学质量约束机制,实施教学过程“初期”(新教师、外聘教师和新开课教师的教学试讲情况、教师学生上课出勤、教材征订发放、教学设备运行状况等)、“中期”(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秩序、教学计划及课表执行等)、“末期”(期末考试、排课等)三段式教学检查;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学生评教教学相长会,学生、同行、领导“三评”和专业满意度评价工作,接受校级教指委指导。以信息数据为支撑,建立高效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价、教材质量评价、试题和试卷分析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学院教学工作评价等方面内容全程展开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从严.“新农科”教育的内在机理及融合性发展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30-37.
[2] 薛玉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校地合作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0):3-5.
[3] 侯卫红,刘金娥.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创新方向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20(1):42-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8-10-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810/t20181017_351891.html,2018-10-17.
(責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