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不同锻炼频率对中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022-06-15李云卿郑华培王灿张树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后测因数结果显示

李云卿,郑华培,王灿,张树林

(1.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省健美操协会,安徽 合肥 230051;3.安徽省体育科研所,安徽 合肥 230051 )

随着我国正在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中老年人日益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主要人群.近些年,广场舞逐渐在各大城市火热起来成为广大中年人群热衷锻炼方式之一[1].目前,针对广场舞锻炼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广场舞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客观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广场舞锻炼方式对中年女性主观幸福感影响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广场舞服务于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2030”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63名健康中年女性,被选取者年龄在45-59岁之间(平均(52±2.8)岁).

1.2 纳入标准

(1)年龄在49-59岁之间;(2)2年内未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每周体育活动少于60 min;(3)不服用或不定期服用降压药类、神经类药物;(4)无严重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或者严重影响运动能力的疾病;(5)简易智力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试的得分≥27分,能够清楚地理解量表的内容和各项测试任务的具体要求.

1.3 排除标准

(1)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和哮喘等慢性疾病,无自主行动障碍,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2)连续3次缺席训练;(3)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参与其它方式的规律运动;(4)没有完整参加前后测试者.

1.4 实验分组

为控制实验过程产生的偏倚,安排独立的工作人员制定随机方案进行实验分组.为了避免研究者对分组人为干扰,邀请居委会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随机方案对符合标准的受试者进行分配入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名中年女性随机分为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其中一周三练采用每周3次的广场舞干预,一周五练采用每周5次的广场舞干预,对照组则静坐少动不参加任何锻炼,每组的样本量均为21人.

1.5 实验干预方案

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广场舞十二套推广套路》进行为期12周指导训练.前4周选派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教授舞蹈动作和指导练习,后2个月为常规练习,每套动作完成后不休息,保证有氧锻炼的效果.一周三练组在每周一、三、五进行练习,一周五练组在每周一、二、三、五、七练习.实验组每次干预时间为19∶00-20∶00,包含5-10 min热身和拉伸、40-45 min广场舞和5-10 min放松,实验过程中保证参加广场舞的中年女性的心率控制在65%-70%的最大心率范围以内,运动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护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则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相关检查.对照组主要进行日常活动和家务劳动,不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每次训练后叮嘱实验干预组在锻炼以外进行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中年人正常饮食.

1.6 测试工具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包含10个维度:社会信心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目标价值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等,每个维度包含2个题目,一共有20个题目,邢占军在其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编制的研究中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校标效度进行测量,得出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5,效度为0.972,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

1.7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组间的差异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实验前后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若统计检验的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若P<0.01,表明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若P>0.05,代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 研究结果

表1 实验前后社会信心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社会信心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1;P>0.05),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社会信心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均值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245;P<0.01),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三练与一周五练、对照组比较,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一周五练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社会信心体验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6.73;P<0.01),一周五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8.24;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49;P>0.05).

表2 实验前后身体健康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身体健康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3;P>0.05),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身体健康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均值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422.4;P<0.001),多重比较发现,三组间两两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身体健康体验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7.76;P<0.01),一周五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76;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01;P=0.89).

表3 实验前后目标价值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目标价值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71;P>0.05).实验后测目标价值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5.22;P<0.01),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三练与一周五练和对照组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五练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目标价值体验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3.081;P=0.06),一周五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31;P=0.20),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27;P>0.05).

表4 实验前后成长进步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成长进步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19;P>0.05),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成长进步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679.0;P<0.001).多重分析比较,三组间两两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长价值体验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1.11;P<0.01),一周五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39;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70;P<0.1).

表5 实验前后知识充裕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知识充裕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66;P=0.52),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知识充裕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294.5;P<0.001).多重比较发现,三组间两两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显著性差(T=-18.65;P<0.01),一周五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28.60;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32;P=0.74)

表6 实验前后心态平衡检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心态平衡检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14.38;P<0.001),基线不具有相似性.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五练与一周三练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周三练和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41).实验后测心态平衡检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两两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F=343.98;P<0.01).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12.71;P=0.021),一周五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22;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33;P<0.19).

表7 实验前后家庭氛围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家庭氛围体检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两两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1.34;P=0.27),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家庭氛围体检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4.31;P=0.02).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三练与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周五练与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89).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2.50;P<0.02),一周五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50;P<0.15),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01;P<0.89).

表8 实验前后人际关系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人际关系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F=0.79;P=0.46),基线具有相似性.实验后测人际关系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325.05;P<0.0001).多重比较发现,三组间两两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19.70;P<0.01),一周五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28.59;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4;P=0.693)

表9 实验前后自我接受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自我接受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均值和对照组的均值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4.03;P=0.023),基线不具有相似性.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对照组与一周三练和一周五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三练和一周五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687).实验后测自我接受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294.5;P=0.002).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三练与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三练和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3).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2.68;P=0.014),一周五练具有显著性差异(T=-4.07;P<0.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63;P>0.05).

表10 实验前后心理健康体验比较结果

实验前测心理健康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3.67;P<0.01),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一周三练和对照组分别与一周五练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一周五练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测心理健康体验中,一周三练、一周五练和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379.467;P<0.01).多重分析发现,三组间两两分析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健康体验自身对照发现,一周三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1.45,P<0.01),一周五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5.86;P<0.01),对照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0.61;P>0.05).

3 讨论与分析

运动心理学指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可以通过跳广场舞来缓解.广场舞属于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锻炼者在练习广场舞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有氧运动之中,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交流经验,宣泄不良情绪[3].本实验研究表明,坚持锻炼广场舞比锻炼前居民健康指数的各项指标分数都有所提高.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文献[4][5]可以推测出,广场舞能够起到选择性地扩张血管的阻塞部位,锻炼相关肌肉,增加骨骼的机械应力,加强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有利于骨质的生成,加强肌肉力量,增强中年患者身体协调性以及平衡性,降低跌倒的风险几率.总的来说,广场舞健身运动有助于中年人临床疗效,是一项有益于中年妇女身心健康的业余健身活动.

个体建构出适合自身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做出整体评估后产生的体验即为认知体验.其包括生活满意度和身体满意度.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广场舞锻炼对主观幸福认知的影响.生活满意度是自身对于所处生活环境的主观情感体验.从中可以得出家庭和睦与否和是否进行广场舞活动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在健康自我评价因子上两组却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参加广场舞活动的中年女性,其健康状况远高于其他女性.由此可得,广场舞能对人体机能产生各种心理效应,进而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4].

是否参加广场舞锻炼,对于中年女性不仅仅在总分上差异巨大,并且从舒适体验、人际关系体验、成长进步体验3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中年女性经常参加广场舞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肺等功能,还能够消除疲劳、降低紧张和焦虑等消极情绪,从而提升中年女性舒适体验,进一步增强主观幸福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能与他人建立友好、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并能够理解、关心、体谅他人.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妇女是广场舞健身运动的主力军,做家务、照看孩子占用了她们大部分时间,所以影响她们与外界的接触,长时间会导致其情绪变得不稳定,心理方面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在参加广场舞锻炼之后,增加了与人接触的频次.在同一个运动场地,参加同一个运动健身项目,相互帮助,形成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产生积极、愉悦的正性情绪有很大帮助,也使得中年女性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进而使家庭、社会更加和谐、幸福.

综上所述,不同频率的广场舞锻炼均能缓解中年女性的压力,有助于情绪的发泄,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增强积极情绪,改善消极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提升主观幸福感;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中年女性在主观幸福感各个方面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这对提高中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地举办中年女性广场舞锻炼的活动,增设社区教练员和指导员,给予健康咨询使她们学会科学、合理、有效地锻炼身体,培养乐观的心态,提升主观幸福感.

猜你喜欢

后测因数结果显示
借助因数巧妙拆分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最严象牙禁售令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