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视域下城市社区体育用地供给路径研究

2022-06-15程亮亮刘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用地智慧

程亮亮,刘伟

(1.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育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00;2.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1].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分别提出“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等方面内容.不难看出,大数据、信息技术、城市和治理已经成了社会决策和治理的高频词汇,同时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根据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中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66 m2,这直接说明了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契机下,体育用地仍然深陷“旧机制”和“旧思维”的发展陷阱中,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落后,导致城市中的主体“人”的体育需求和城市发展GDP陷入“零和博弈”的悖论之中.这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有悖于《宪法》精神和政府承诺,并制约着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围绕着土地支配和使用展开了多方利益的角逐和博弈,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规划建设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力图实现土地合理分配与有效供给.而今,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全民健身活动载体的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体育强国建设.为此,如何将城市社区体育用地问题的解决路径同智慧城市相结合,融入到城市、社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将有利于矛盾的解决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1 主题—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用地问题解决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探究

“智慧城市”提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出发点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寻求城市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处于实践领先于理论阶段.在实践层面,全球有100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其中有500多个在中国;在理论层面,张永民(2011)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智能化与物联网的连接[2].李伯虎(2012)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系统[3].单志广(2014)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运行、发展、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战略体系,是一种高端的城市形态[4].不难看出从学界还是城市运营者来说,对智慧城市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本文谈及的“智慧城市”是建立在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后的延伸,主要是在城市化、信息化和数据资源的高度融合后,为城市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问题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最终是解决城市问题,数据的积累、方案的建设只是技术手段.为此,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解决即是智慧城市与原先城市的高度融合,加强了人与城市的互动.

1.2 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目标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面积都在不断的急速增加.传统的社会服务方式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民的需求.提升政府社会服务能力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八大后多次提出要进一步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内容具体化,加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城市下的社会管理即是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业务“孤岛”、管控“孤岛”和系统“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让社会服务管理更加便捷和有效,突出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具体到体育场地建设而言,就是将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摆在公共服务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将相关数据资源、信息科技最新成果在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得到实践,提升政府执政水平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5].

1.3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城市化水平率为59.58%.这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程度还有较大差距.换言之,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加速前进.伴随着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部问题也将逐渐凸显,即便是新城再造,也无法回避老城的治理问题.2009年,美国的迪比克市宣布将建设第一个智慧城市,而该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迪比克市政府有着明晰的城市治理目标,并且将多项智慧举措共同推进,通过近六年的发展,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城市的管理者与市民间形成良性互动[6].由此可见,现代的城市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多维度、多空间、多运作方式的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智力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可持续性发展.

1.4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对于提高城市化质量和缓解“城市病”、改变市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体育法》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是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在城市规划中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复杂的社会系统事务,在以往的实践中总是会出现因为职能的交叉和利益的博弈降低规划效率和实际效果.而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化的数据积累将为政府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引导规划部门规划方案更接近于市民对生活的追求,提高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实施后的实践反馈数据将提供给智慧城市数据资源,利用反馈数据资源再应用到民生领域、市场监管领域和政府服务领域等.

2 破题—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体育场地供给的解决优势

智慧城市建设与现实城市的建设是在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高度融合.通过现实城市的数据采集和传感数据分析后,在智慧城市的背景框架下进行复杂计算并处理,最终通过在智慧城市的技术运用下对现实城市提出治理解决方案.

2.1 智慧城市实现了多学科整合和技术变革

巴基奇(T.Baklc)曾在研究中指出,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手段将城市数据与各元素进行连接,以此创造出高质量的商业机会,并且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7].同时,国内学界尹丽英(2019)从城市运行模式角度、城市发展角度和系统论角度归纳总结智慧城市的内涵,即人、数据、技术和物理系统共同构成智慧城市,目的是实现城市高效管理,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发展[8].毋庸置疑,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拼凑,智慧城市规划理应是多学科思维介入,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去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之来看,智慧城市将为社区体育用地规划、设计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2.2 智慧城市建设中积累大数据资源

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需要大数据作为基础支撑.不同的数据应用和挖掘会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具有多样化数据来源、海量化数据规模的特点.这些数据资源将给政府决策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幅度拓展市民生活空间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发挥作用[9].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资源,推动城市规划发展.例如通过人口画像、夜光影响和城市基础数据建立模型后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市民活动进行分析,解决城市基础建设问题;利用遥感测绘数据和挖掘,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预测管理,为农业发展提供辅助.同样,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观测数据需要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相比较传统的抽样统计分析和直接观察法来说,大数据资源背景下无疑将为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的解决提供一种更可靠的分析数据和工具,确保输出结果的客观实用性.

2.3 智慧城市降低了政策博弈风险

智慧城市的建设倒逼着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企业和市民寻找不同的生存路径.政府职能部门创新管理方式、社会企业寻找新的市场风口,个人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认知,都在与智慧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融合和发展.但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上,地方政府、企业和市民在短期利益上的追求又不具有统一性,在能够决定政策的话语权主体身上存在不同的政策博弈,这也是权益分配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相比较以往的说服手段和方法,智慧城市中提供信息资源、分析工具和输出结果对于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的规划来说将增强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市民的主动参与和互动,降低体育用地在地方政府、社会和企业间的政策博弈风险.

3 解题—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社区体育用地供给的实现路径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研究状态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合理性解释和数据摸底等几个角度上.然而,究竟如何“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也就是土地“量”和“址”的关键节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3.1 明确可操作性价值取向

鉴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供给应将“效率”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我国东西南北地理自然环境情况、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差异显著.加之,居住社区体育场地是一种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私人物品属性的特殊公共物品;前者明确的是物品所有性质,后者则指具体使用和管理范围的局域性.在此基础上,应遵循 “低端靠保障、中端寻支持、高端找市场”的实践路径[10].为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树立以下基本价值准则: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应有效地供给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合理的选址,提高场地覆盖面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三,对于存量体育场地的改造要突出实用性和普及型原则.

3.2 解决数据资源治理与清洗

不同地区的城市地理、人文等社会环境不同,体育用地“给多少”是一直无法“因地制宜”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将需要智慧城市提供各区域人口数据情况进行模拟画像,市政公共设施数据有所掌握,还要能够将GIS地理信息数据将区域内的情况能够在地图上进行展示,而科学的选址还要通过文本分析检测出网络舆情情况,比如市长热线留言的投诉情况,网络文本的分析等.综上所述,此类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地理和人口的大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结合我们的价值取向进行建模研究,并能够选取某个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将研究转化为建设实践,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方法.

3.3 群众体育场地供给的操作路径

在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的实践上智慧城市应该将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等实现各部门的跨界融合,实现体育场地设施选址、面积参数和项目选择系统框架,智慧城市的建成目标应该具有整合各类大数据信息资源,构建能通过网络神经学习、实现智慧城市空间的互动和整合[8].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路径实现(见表1):

一是探究体育用地建设与城市文化的耦合性.前面两个研究路径从“账上”来看是让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下“割肉”,那么这一部分将告诉城市管理者在即将实现高度城镇化的今天,城市文化多样性如果得到保护和发展,将是对城市的一种长期“补给”.

二是搜集一定区域内人口性别、年龄、学历、喜好等群体特征与体育场地设施需求的关联性,用此关联解决人对场地设施的需求,需求决定体育用地面积和设施建设情况;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GIS、大数据平台和网络文本分析(投诉数据、舆情分析),建立起人、设施和时空的关联,实现公共文化体育场地空间布局,这是前面提到“址”的问题.这里通过百度大数据平台、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电子地图POI数据(同样的城市区域,POI点的数量、涵盖种类、数量及等级可以量化城市建成区的完善程度,服务能级,进而可以体现该区域在城市空间体系中的地位)、遥感影像数据等多源数据建立关联度.

表1 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体育场地实践路径分析

4 结 语

虽然,城市居民社区体育用地划拨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局部的、低层级的“小问题”,但是,关系到老百姓居住环境改善、身体健康、人心向背.从这个意义说,居住社区体育用地划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政府施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检验.通过利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的趋势,希望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的方法,提出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规划与设计问题.从资源储备角度来说,体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数据资源准备和链接工作,从应用技术上来说,关键技术是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各区域的模拟人口画像,建立相关人、设施和时空的关联模型以及实现案例检验.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用地智慧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