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定式,润物无声—谈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
2022-06-15孙迎坤李海梅
孙迎坤 李海梅 孙 丽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9)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的宗旨,新时代大学生和研究生必须要具备爱国情怀和良好的品德,不断学习、奋斗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2]。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他们在充满诱惑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努力学习,塑造健全的人格,还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提高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应用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等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交叉、跨界、协同的综合性特点,其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美丽、生态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风景园林专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
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其价值观呈现出多元价值观并存、个体本位、义利并重、现实主义等特点。在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活中会存在一些消极表现,主要包括:(1)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变弱,对社会主义前途迷茫,盲目推崇西方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个人利益和功利主义增强,推崇自我价值的实现,放松对自我的道德约束,社会责任感下降。(3)受世俗文化影响较多,追求物质享受和实际物质利益。(4)文化信仰不端正,言行表现渐趋世俗化。用于专业学习的电脑和手机等网络电子工具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大学生活空虚无目的性。
2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法无定式
2.1 在绪论部分引入思政案例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绪论部分一般是园林发展历史的概括和设计趋势的总结,所包含的思政结合点很多,如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中的文化自信、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设计师或者设计作品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和勇于创新等。根据课程思政系统设置,可以在这些相应的讲授部分引入恰当的思政案例,既丰富了讲授的专业知识,又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水平堪称巧夺天工,可以引入明代四大画家和吴门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其书画造诣精湛、全面,是诗、文、书、画“四绝”的全才,因此拙政园主人王献臣邀请其参与拙政园的设计工作,并作诗书画结合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从这个案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中国优秀的园林和文人,学习了明代绘画和园林文化的趣味所在,而且深切体会到了风景园林的综合性学科特点,懂得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要综合学习诗、文、书、画等知识,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2.2 在专业章节引入思政案例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专业章节一般是通用设计方法或者特定设计主题的陈述,可以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引入相应的思政案例,不拘于章节的限定。如园林置石部分可引入清代中叶江南杰出假山堆叠名师戈裕良的案例。他堆筑的假山,巧夺天工,浑然一体,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掩饰点缀,而逼肖真山,人称“花园子”。从一代假山名师身上,我们不但体会到了假山的艺术魅力,更学习了以戈大师为例的园林设计师们刻苦钻研、用心营建的人格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畏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2.3 在课程设计部分引入思政案例
根据课程讲授的内容不同,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课程设计主题也不一。无论何种主题,都可以融入相应的思政案例,体现大国“三农”情怀、文化自信和生态发展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专题中,可引入法国设计师吉尔·克莱芒的案例。在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建成开放之后,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丰富的植物景观得到了巴黎市民和参观者的广泛认可。其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语言的深刻了解和娴熟的植物群落配置技巧,诠释了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社会发展要求。尊重自然,生态至上,创新为本,这些都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要牢记的专业素养。
3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基础,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3]。
3.1 寻找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知识点所包含的思政要素较多。比如在《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中,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形成历史和景观特色部分内容,包含中国传统植物景观的思政要素,可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渐变构成方法部分,由种子到玉米小苗,再到玉米的渐变例子,引入玉米之父李登海的思政案例。自1972年担任村农科队队长开始,农民技术员李登海就走上了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之路。38年间,李登海始终身处科研一线,为了事业,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连续29个春节在海南搞加代育种。案例中包含的不断奋斗的思政要素,可激发学生在大学生华中刻苦努力,为理想奋进。
3.2 充分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政结合点
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引入的思政案例,往往不止包含一个思政要素,而是多个思政要素的综合。如“西湖西进”工程中,设计团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西湖西进”区域按高程、坡度、地表水、植被、建筑和构筑物、道路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精确确定拓展水面大小。同时,对区域内的现状植被进行了全面调查,最终确定了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此案例中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思想、社会责任等多个思政结合点[4],可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经世致用的科学技术观、设计实践观和科学营建观,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
3.3 课堂内外结合深化思政教育
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与课堂外的答疑、作业、交流互动和实践等结合,一起深化课程思政的效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课堂外的时间是无限的。课堂外的社会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课程思政也不容忽视,是课程思政的外延和深化。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做讲座或进课堂,分享他们在校学习和从业过程中的感悟、经验,引导学生不仅要埋头努力,而且要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正确谋划职业和人生。或通过引入高年级同学积极进取的实例、展示优秀作品、本人诠释作品设计理念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 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以学生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传道、授业和解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也就隐藏在这三者之中:器者(授业)、道者(传道)和师者(解惑)[2]。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是最直接、最鲜活和最具感召力的。教师的形象、德行、学养和“三观”体现了其身上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或思政能量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4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的实施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讲授的各个章节,建设完善的思政体系[5](图1)。
图1: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方案
(1)深度挖掘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整合设计类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自然、连贯的课堂教学思政育人“结合位点”,如大国“三农”情怀、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深入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过程。
(3)通过组建团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等加强课程思政创新,设计行之有效的设计类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来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内容。让学生在风景园林设计作品中体现思政教育结合点,探索形成系统的思政育人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4)根据设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通过“行走课堂”等形式,强化特色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5)创建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库,形成价值导向明确的课程建设规范。根据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建设本门课或者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库,系统、全面、潜移默化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6]。以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为例,思政要素和讲授章节的结合案例如表1所示。
表1:思政要素和知识点的结合
5 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5.1 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体系的提升
思政教学的质量提升离不开课程实施与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价值观教育内容应当在明确的课程目标下,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变化和专业教育的需要而与时俱进地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项目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对其团队合作、知识素养等方面也会有提升。
5.2 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结合
风景园林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融自然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同时,每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思政有独特的思政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之间的思政教学模式融合[7],即能够实现学科交叉,又可以强化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效果。
5.3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入性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兴趣点多,课程思政要素不能贴标签式生搬硬套,应该如枝头开花一样自然融入。因此,既要找好思政结合点,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尽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思政要素,“攻心为上”,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5.4 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总结与共享
总结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优秀的思政教学模式或者思政教学案例,并可以通过学科内、学院内、学校内和学校间的思政教学经验分享会、思政教学主题探讨会等方式进行共享,大家取长补短,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群策群力,共同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5.5 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工作是综合、长效的。课堂思政要素的融入、课下思政教育的延伸,都要纳入到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系统中。同时,学生价值观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量化的,后续课程及进入社会后的表现都是在校期间课程思政深化的效果体现。
总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效工程,需要任课教师在专业基础上,综合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凝练,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长效机制,多方式结合强化思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