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流转书屋建设研究
2022-06-15李浩然蒋红花
李浩然 蒋红花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重庆 401331)
新时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倡导推广全民阅读活动。2020年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指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本文试图以典型公租房社区——重庆市康居西城为试点,建立社区公益流转书屋(以下简称公益书屋),探索公益书屋在典型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重庆市康居西城公益书屋建设背景
1.1 人均阅读资源少,书籍资源需求大
重庆市康居西城是一个典型的公租房社区,容积率高,人口密度大。康居西城现共有58栋楼房,人口约6万人,住户绝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入住,中青年人口占比最大。在现有的住户中,老人和儿童的占比虽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其数量达到了1000多人。受限于庞大的老人与儿童人口,小区原有阅读场所辐射范围有限,提供的阅读服务无法覆盖整个社区,导致康居西城社区人均阅读资源较少。
图1
通过项目组走访调查数据显示:87%的居民表示希望建立一个社区性的公益书屋。可以看出,康居西城社区人均阅读资源较少与社区居民希望获得更多书籍资源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公益书屋存在的意义。
1.2 社区青少年儿童难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需要正确指引
公租房社区居民大多以务工人员为主,监护人由于生计原因而很少顾及孩子的阅读问题,致使孩子阅读习惯较差,从而导致大部分儿童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厌恶,或者走向了电子碎片化阅读的道路。这样的社区阅读环境让公益书屋举办的阅读活动有了现实意义。
1.3 社区紧靠大学城,文化资源丰富
康居西城紧靠大学城,周边高校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流转书籍方便。经项目组调研发现,高校及其周围的社区书籍资源丰富,为书籍流转提供了大量书源,工作人员可以将书籍资源较多的地方富余的书籍流转至康居西城。此外,因其方便的地理环境,在流转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公益书屋运营成本。
2 从书屋的运营看书屋的建设
2.1 依托创业平台,与社区、学校、社会共同建设公益书屋
公益书屋是一项大学生创业活动,其依托的创业平台获得了社区、学校、社会共同“爱心”支持。
在社区方面,社区提供了大量有关康居西城的数据,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留守儿童数量等,让项目组对公租房社区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对项目的实施有指导作用。
在学校方面,学校对项目给予物质、人员、技术上的支持,公益书屋的各类书籍和设施以及开展活动所用的器材费用均来自学校经费。同时,书屋的志愿者是来自于学校的青协组织。由公益书屋举行的读书会,义诊活动中的专业人士也是来自学校,由学校专家对社区居民进行专业性指导。
在社会方面,“爱心流转书屋”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书屋,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例如实体书店为书屋提供各种书籍,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和场所支持等。
2.2 依托城市和社区的书籍流通体现“流转”
公益书屋流转性的逻辑起点是阅读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从整个城市来看,有的地区阅读资源丰富甚至溢出了实际所需求量,有的地区阅读资源匮乏,达不到规定需求量。基于此,书屋构建起过剩图书资源流向社区的桥梁,合理配置图书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从社区来看,人们可以将自己看完了的书籍放入到流转环节。实际上,公租房社区因为其人口基数大,其图书资源的总量还是很可观的,但由于书籍得不到更新,且人均较少,人们手中的资源得不到互通。一旦社区内的图书资源开始流转,那么对社区内图书资源的匮乏就是一个有利的补充。
2.3 依托社区原有阅览室体现书屋“具体建设”
公益书屋以康居西城社区原有阅览室进行改造,外形基本是延续社区原有阅览室的风格。在书屋的内部,首先对书屋的桌椅、借阅架、灯光进行改造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爱心流转书屋工作人员主要为在校大学生以及一小部分社区工作者。在书屋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四个项目组成员除项目负责人总管公益书屋运行外,其余三人分别负责书屋的运行、高校和社区工作的对接。在书屋的安全和规范上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指导。
3 “爱心流转书屋”的意义
3.1 既解决“无源”之水,又重视“节流”
康居西城社区无法解决庞大人群的阅读需求。基于此“爱心流转书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书籍的来源问题。书籍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书店要处理的旧书,二是其他小区过剩的图书,三是高校学生捐赠的书籍。其中书屋书籍最主要的来源是书店旧书。
在“开源”的同时也要“节流”。在书屋借出书籍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书籍在借出过程中的损失。在项目的初期,项目组将为书籍编号,给每位借书人立档,以免出现有借不还的现象。在项目后期,借阅人数较多时,可以引入计算机统计系统,辅助管理图书的借还。
3.2 帮助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将会决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从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信息获取的导向性对他们的思想和心态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公益书屋收集书源时,项目组会进行严格的书籍审核,多收集经典书籍,剔除不健康的、有害的读物。让社区的青少年,儿童接触经典作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增强亲子关系,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倡导家庭阅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父母应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设立家庭阅读时间,养成孩子固定的阅读习惯,通过共同阅读与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2]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与孩子的阅读互动能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加强对孩子课余时间的管理。
4 “爱心流转书屋”目前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4.1 书籍来源
尽管书籍来源的渠道多,但收集书籍资源具有不稳定性,书籍资源富余小区的书籍搜集不稳定性尤为明显。在特殊时期下,由于防控的原因,多数小区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给书籍资源的搜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项目组的对策是:加大对书籍的搜集力度,利用互联网为书屋争取更多的书籍。
4.2 书籍筛选
为了给公租房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作品,项目组不得不进行仔细地书籍筛选工作,这种仔细地筛选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考验公益书屋的运行能力。
项目组的对策是:在搜集书籍的源头上进行第一次筛选,尽量只要经典书籍,减轻后面环境的筛选。
4.3 书籍消毒
特殊时期下,防控仍然是有必要的。公益书屋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其书籍流转周期长,来源范围广,利用程度高,书籍数量大,所以书本的消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来看,困于公益书屋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经费不足,书籍数量大等原因,对书本进行仔细而全面的消毒工作很困难。
项目组的对策是:将书放在通风口,进行简单的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