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新工科”专业群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宁学院为例

2022-06-15邱素贞卢志翔

教育现代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产教

邱素贞,卢志翔

(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一 引言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带、产业带、文化带,也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广西要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西走向东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前提。南宁学院以“创造卓越教育品质,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为使命,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服务[1]。专业建设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为宗旨,对接广西的信息产业群,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数字化发展[2]。

二 “新工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

以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需求为宗旨,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持续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创新、特色发展,在新工科背景的建设下,发展新兴专业群。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创新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产业学院,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平台),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科研;以“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办学理念推进新工科专业群的构成和发展。

三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引导条件具备的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转变,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是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3]。应用技术型与传统研究型和研究型本科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类型具有独特类型定位、独特培养目标与规格、独特的培养模式、独特学习方式等特征。

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资源有限,既要破解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办学空间上的约束,又要回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本质。破解这两大问题的最佳手段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开辟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空间与渠道,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流程,从而突破资源约束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封闭办学的顽疾,回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本质[4]。

南宁学院持续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之路,扎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根,与地方企业、产业、行业发展同向同行同步同心,研究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并创新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机制,与行业双向推进,形成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动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服务北部湾城市群信息化、数字化、东盟信息港快速发展。

四 发展“新工科”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

(一)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新工科”专业获得发展良机

南宁学院紧跟广西三大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和论证,科学布局专业结构,引入优质企业资源,获得专业发展的条件优势和机遇优势,积极推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高点。2017 年,南宁学院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共识,建立“双主体”合作机制,以“攀亲嫁接”的合作理念和模式确定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校企融合的新型教学体系,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共同致力于新工科专业群的建设,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南宁市城市产业、公共服务领域和东盟开放合作作出示范,丰富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内涵,推进产教融合升级建设。

(二) 基于应用能力产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南宁学院明确“能力为重”的培养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学资源协同育人,采用专业方向-工作领域-产生能力与素养的课程模块-实施条件与场景的“能力倒推”方法,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大培养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建设,以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依托,重点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新工科专业群实验室,通过引企入校,让企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场所,将企业丰富的资源(真实项目、企业师资等)引入到实际课堂教学,共建真实协同育人场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利用企业资源,在校内共建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实现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长效机制,依托“创未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互联网+创业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执行委员会,构建“三进阶”(创业基础训练-大创项目训练-创新创业竞赛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新体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和行业的认知,达到企业对项目技术操作乃至研发、创新的实际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5]。

(三) 基于前沿技术、业态、社会发展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

(1)重构课堂教学内容。以教育教学专家、企业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团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按“三原则”重组教学内容:以知识应用逻辑重组课程内容,以学生和社会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以产业与社会发展的最新技术发展重组课程内容。从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以能力为本位,基于行业需求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新技术和新技能充实教学内容,通过对技术理论与技术能力的逻辑梳理,使课程与真实岗位相对接,授课内容模块与工作模块对接。教学项目结合工程典型项目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工程项目设计和实现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教学实施过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践知识应用能力产出为目标,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重要载体,实施课程与真实工作领域对接、课堂与工作情景对接、实践与真实项目对接、评价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四个教学设计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产出为导向,通过重构教学模式、重建教学载体、重组技术手段,开展应用型课程教学,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知识课堂转向能力课堂,从灌输课堂转向互动课堂,从封闭课堂转向开放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校企协同,推动信息技术于人才培养的应用突破,共同开发教学平台,以南宁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新工科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为改革载体,基于“教、学、练、管、评”教学流程的科学化和智能化需求,与科大讯飞协同完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和AILab 实践教学平台,弱化线上线下差别,增强教学体验感,提高教学环境虚拟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教学平台与教学强关联的技术策略,构建教学新形态。通过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学平台服务实践教学的技术方案,以教学平台有效对接实践教学为目标,采取多技术方式智能配合策略,在技术上打通各模块功能与教学环节有效衔接的路径;校企协同开发实践课程、遴选企业工程项目并进行“教学特征化”改造,充实教学资源库,为PBL 教学提供环境与素材保障;实施“项目交付”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形成开放式、螺旋递进式的工场化学习体系,促进学习动力的提高和持续;有机融合德育内容,形成实践课程思政体系,围绕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6]。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基于思政育人的多样化教学新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形成具有思政教育内涵的实践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卓越、家国情怀深厚、自觉创新奉献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7]。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下,校内专业教师与科大讯飞企业工程师组建“校企混编师资”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上实现深度协同。特别是在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上,尝试“一课双师”嵌入式授课模式、运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生态,迅速增强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在课堂教学上产教深度融合效应的最大化,为达成教学质量优等提供强有力保障。

(3)多元教学结果评估方式。以学习收获与能力产出为导向,构建基于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多元评价体系,依据应用型课程与教学环节的特点,精准对应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基于课程学习的成长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变单一考核为多元考核,变教师单一主体评价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主评、企业参评等多主体评价,变单向度评价方法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知识转化等多维度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开展过程性评价,分析学生学习所获和预期成果的符合度和达成度,见图1。

图1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过程

五 校企融合,“新工科”专业群的建设创新与特色

(一) 创新产教融合新机制、新路径、新类型

根据广西发展“三大定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及广西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坚持“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建立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路径,引入优质企业技术、智力资源,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双主体”办学的专业发展新类型,形成了新工科特色专业群。

(二) 形成“双主线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教育逻辑”与“产业逻辑”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导向,构建校企双主线育人的应用型教学体系,以“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变革主流,打造多个校企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双师双能”标准的“混编型”教学团队,有效确保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双主线育人”人才培养策略。

六 “新工科”专业群建设下一步设想

(一) 进一步加大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力度

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进一步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提升”的OBE 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以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型学习,探索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N+2 考试模式改革,把知识点的考核放在平时小测验中进行,期末采取企业实际工作综合项目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实践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

基于教学全过程建立相互关联相互认证的监控指标体系,增强现有教学管理系统的过程数据预警功能和分析功能,加强对教学基本状态信息过程监测和分析整合,形成多角度对比分析报告,提出全面的教学质量整改意见。

(三) 加强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

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与企业多沟通,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校企混编型”教学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有进一步提升。

七 结语

立足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新工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度,应用型大学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特征和路径,能力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等问题,通过人才需求分析,产教融合机制、模式、路径创新,“两个基于”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推进了新工科专业综合改革和特色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服务[8]。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产教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