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工程类研究生学术竞赛创新实践平台
2022-06-15王桂香马福秋孟怡晨王茜吉明波颜永得
王桂香,马福秋,孟怡晨,王茜,吉明波,颜永得
(1.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一 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
学术竞赛是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载体。学术竞赛有多种类型:国际性、全国性、专业性等。国际的或高端的学术竞赛期望通过竞赛的形式,搭建学科间交流的平台,解决学科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参加学术竞赛,可使研究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①专业技能,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学术竞赛,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②创新意识,本科阶段的学习及本科毕设环节,对创新能力训练较少,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必需要求。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指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学术竞赛对创新性的要求也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吻合。③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研究不能靠个人或者一个专业来完成,需要多学科交叉、多人协作来完成。因此,研究生在参加学术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与指导教师、队员沟通,有助于培养其沟通能力。④其他方面,如软件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1],在学术竞赛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一) 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培养的重大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生除了在科研、论文工作中要具备创新性之外,参与学术竞赛也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1 年举办的主题赛事有“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创‘芯’大赛”“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等10 项。其中“杰瑞杯”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按照“人才、创新、发展”的理念,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2]。因此,研究生培养从教育部、学位办到研究生院、毕业要求等方面,都对创新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术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 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是研究生掌握科技前沿的重要方式
学术竞赛的题目多为行业内存在的技术难题或者工业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需要研究生较高的科研水平,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协作来完成。“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的参赛题目均为石油及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问题。研究生在完成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就掌握了该领域的科技前沿,并被提出问题的单位关注。2021 年7 月全国核科学与技术博士生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分为五个分论坛,围绕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技术问题,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现场与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进行交流研讨,这对于参会的研究生来讲,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与掌握核领域科技前沿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某种程度来讲,学术竞赛的创新性不亚于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创新。
(三) 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发展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提升研究生发展质量,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北工业大学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法对该校8 年上万组研究生创新实践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参加学术竞赛的研究生发展质量较好,表现在世界500 强企业就业率、校优秀毕业生和创新能力上[3]。
因此,创新实践平台对于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特别是必要的。学生通过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可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视野。教师也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本领域学术前沿与需求,最终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研究生发展质量。
二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学术竞赛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进行的知识、技术的整合与交换[4]。国外研究生教育已进行了较多的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基于目标合作模式”、英国的“学习-实践-学习”工读交替的“三明治”模式等,发达国家高校成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2017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周涛等[5]通过对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要素分析,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产业投资“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指出政府、高校、企业是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学术竞赛是一种通过竞赛方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产教融合的“四位一体”是吻合的。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竞赛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方式,如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办单位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企业提出部分参赛题目并赞助,高校的研究生参赛,充分体现出创新、教育、人才、产业的“四位一体”。大赛题目多为的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难题”,要求研究生参加。如“万华杯”青年新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的学术竞赛应有序组织、政策激励,并建有创新实践平台,有利于学术竞赛良性发展。
(一) 组织机构的整体设计是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的根本保障
鉴于学术竞赛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各大高校非常重视竞赛的组织与管理。①设立学术竞赛管理机构。由研究生院组织设立学术竞赛创新活动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各种赛事的信息、组织、管理及赛事举办活动。校研究生会、院研究生辅导员均为该组织机构成员。②建立校内学术竞赛的网站。由工作人员搜集各类别竞赛的信息,发布到该网站,校内师生可浏览信息并参与各种赛事。在网站设置参赛人员联系模块,针对同一项目,参赛研究生可能是多个专业,通过网站可以将不同研究生联系起来,共同参与同一个竞赛项目。③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学术竞赛管理机构、专业指导教师、院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企业指导教师等共同构成多元协同,研究生是参赛主体,指导教师组是参赛方向的导向与指挥,管理机构负责协调与组织赛事,院研究生辅导员起到协调参赛团体与管理机构的作用。④多学科平台建设。一个学术竞赛题目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如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需要学生具备能源动力专业、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知识,需要多专业研究生参加。除了创新实践平台外,还应建立学科交叉平台,使参加竞赛的研究生得到多专业教师的指导,从而提升竞赛作品的水平。
(二) 健全的激励政策是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的源泉动力
多所大学已将研究生参加学术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到参赛可作为必修1 学分。学校还规定,研究生参加学术竞赛并取得较好名次,可作为毕业的一项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并重。在研究生参评各类奖学金时,参与学术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可作为加分项。对于取得竞赛名次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有相应的奖励。在多种激励政策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投入到学术竞赛中。高水平的研究生学术竞赛,不仅需要设计理论,而且还需实物展示,实验花费较多,一般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支持下进行,教师参与这样的学术竞赛与实现科研项目的完成,目标往往是一致的,甚至学术竞赛达到的适用性更贴近企业需求,企业评审人也会关注到该项目成果,为该项目的进一步孵化或产业化提供渠道。因此,学术竞赛作为桥梁将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沟通起来。
(三) 创新实践平台是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的基地
国内很多大学已经建立了与本校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平台,主要形式有研究生科技创新中心、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培训、研究生精品课程、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博士生访学等[2]。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分别对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已承办了电子类多项赛事[6]。学校以多种创新实践平台方式为研究生提供较多的学术竞赛机会与支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术竞赛多为企业资助,企业提出参赛题目、企业参与评审,高校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术竞赛。
西北工业大学搭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195个,包括了创新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站、公共课程实验、博士生论坛、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等9 类,8 年共有上万组研究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3]。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通过组织竞赛工作,吸引优秀生参加,并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7]。因此,创新实践平台的有序组织与搭建,是研究生取得良好学术竞赛的前提和保障。图1 为学术竞赛与“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协同作用机制。
图1 学术竞赛与“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协同作用机制
(1)基于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平台。根据不同学科学术竞赛对研究生专业能力的基本需求,搭建院级实践教学平台,使研究生从入学阶段上理论课开始,就能同时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实践教学平台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理论课开设,建立“理论学习+工程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在学术竞赛中脱颖而出。
(2)基于产教融合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烟台研究院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院,如材料与化工学科涉及到材料专业、化工专业及核化工专业,有必要建立院级创新实践平台,让参加竞赛的研究生充分利用本院的实验资源,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院里应根据不同学术竞赛,搭建多个创新实践平台,让研究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能参加高水平学术竞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烟台研究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企业需求建了较多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创新基地,为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
(3)基于产教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学术竞赛取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工作。在“大工科”背景下,学术竞赛应完善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校内各学科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应了解学术竞赛规则,并定期开会指导学生。
(4)基于产教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烟台研究院通过承办学术竞赛项目,进一步实现校地融合,增进校企沟通机会,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学科的学术竞赛,使得研究生能在不同院校之间开展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 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面向未来新兴战略产业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高校内搭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是必要的。通过创新实践平台,教师可将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行业企业难题与学术竞赛等进行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研究生参与学术竞赛特别是国际前沿的赛事,有助于提升其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应研究教学、科研平台对学术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支撑作用;学术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内容与企业需求、高校科研项目的关系,以及项目的产业化;学术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对于参赛的研究生就业率的提升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