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交叉口腔医学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2-06-15李正茂王海燕张晴侯丹杨雪超闫勇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交叉本科生

李正茂,王海燕,张晴,侯丹,杨雪超,闫勇勇

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182

我国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一直遵循“课堂+临床”的教学模式,各口腔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主要涵盖公共课程、基础医学、临床课程及口腔医学课程[1],上述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培养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忽略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积累,导致培养的口腔专业本科生知识面单一,适应性较差。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再生、3D 打印增材智造等领域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口腔医学逐步发展为不同行业与专业间的相互融合与协作。早在2012 年,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院士就提出学科交叉的“大学科”理念,学科交叉即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大学科”发展进程的动力[2]。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口腔人才成为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日前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科研导师制为切入点,以“创新实验”课程为抓手,进行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旨在推动和构建口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与内涵

随着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应用材料领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口腔医学专业产生革命性巨变,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产业,同时也为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国内各口腔医学院校在以口腔医学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遇到了瓶颈。以“创新实验”课程为依托,开展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在课程中设立不同专业的科研导师带领学生,让口腔本科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新型生物材料学、再生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课题设计和实验开展将上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质上是以口腔医学为核心,采用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加上基础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丰富口腔本科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在于通过科研导师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口腔医学教育为出发点,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体系[3]。见图1。

图1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示意图

2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逻辑

口腔医学的特点是新概念多、实践性强、学科交叉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4]。高校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本科生人才,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内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2.1 口腔医学的自有特性

①与其他人体组织不同,口腔组织既有牙槽骨、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硬组织,也有牙龈、牙周膜、牙髓、口腔黏膜等软组织,软硬组织之间彼此交叉连接使得牙齿再生成为再生医学的难点。②口腔作为人体与外界交通的主要通道,具有复杂的菌群特性,随着年龄、饮食、系统性疾病发生等因素的影响,口腔中菌群时刻处在动态发展中,这又为口腔微生物和免疫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③在口腔临床操作中无论种植、修复、正畸、盖髓均需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同时又要求不同的材料根据应用的需求发挥支撑、固定、抗炎、促进组织生成等具体作用。上述口腔医学的自有特性成为口腔本科多学科交叉教学的最主要内在需求。

2.2 多学科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增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保健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往许多传统的诊疗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口腔临床的需求。数字化口腔医学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5],再生医学在种植体周围骨及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6],3D 打印技术在口腔义齿制备中的应用[7],新型生物材料如新型生物陶瓷[8]、新型纳米材料[9]等在口腔领域的应用,以及骨免疫、增材智造等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在口腔临床实践中日益增多,都促使口腔本科教学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向的转变。

2.3 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的多样化

虽然公立医院仍为口腔专业本科生毕业生的首选,但动手能力差,专业水平有限是大多数毕业生的真实写照,导致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脱节[10-11]。自主创业、口腔诊所、考研、企业等都成为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选择。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的多样化既是对口腔本科传统教育的挑战,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因此具有多学科知识储备、良好科研思维、规范熟练临床操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口腔专业人才成为各用人单位的“香饽饽”。现阶段,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2]。

2.4 多学科交叉是口腔医学本科生深造的必由之路

考研已经成为医学本科生较为常见的深造之路,该校近年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中50%~70%毕业生会有考研的意向,30%~45%能成功升学[13],升学后面临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的现实任务。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尽早地让学生了解多学科基础知识及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是十分必要的。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向自主学习转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多学科知识架构与实验操作能力报考适合的研究生导师,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人生目标设置。因此,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是口腔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内在需求,其具有丰富的内在逻辑。见图2。

图2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逻辑

3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创新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以学生掌握实验技术为目的,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3.1 以科研导师开放性教学为基础,增加本科生多学科知识融合

在教学实施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导师,将口腔本科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小班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各学科专业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导师的引导作用[14]。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导师教学的开放性以及导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研究兴趣,选择倾听多名导师的讲课内容。由于本科生阶段学生处于知识重构阶段,因此导师的讲解侧重于学科基础内容的介绍、实验方法的示例。而开放性教学,不仅使本组学生知识层次有重点,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个人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以口腔医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科研导师与学生共同确立多学科融合实验课题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口腔医学中的实际临床问题,多功能数字化增材智造与新型生物材料的骨免疫都是当前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在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科研导师通过设立对应的多学科交叉课题,将学习内容实质化、具体化,引导学生以不同学科的视野发现和解决口腔医学中的科学问题。

3.3 以“创新实验”课程为抓手,推动多学科人才培养实施

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难点不在于多种学科内容的讲授,而在于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其他学科与口腔医学的内在联系。“创新实验”课程的设立为多学科人才培养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抓手。课程一方面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综述-科研申报书-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实验室、设立配套资金,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交叉课题的实验工作。让学生在了解多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融合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最终形成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

4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项目的实施需要配套的保障,对此次实施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设置的保障模式与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4.1 提高科研导师科研与教学能力,打造优质多学科教师队伍

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意义[15]。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保证科研导师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扎实的科研实力,对本学科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有所掌握。同时,科研导师应具有扎实的本学科基础知识讲授水平,可以深入浅出地将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科研方法等讲授给学生。二者结合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对科研导师本专业的学习,还可以保证学生在个体培养的交叉性及整个团队构成的交叉性。学校通过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人才培养计划,鼓励科研导师申报各级基金,提升导师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通过设立创新实验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随时对学生的交叉性实验课题进行共同商议,使学生接受更多指导。

4.2 完善实验室各项配置,建立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以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平台。随着学生对其他学科内容、仪器操作的掌握逐步开放实验室。以多学科探索-实验课题-实验操作循序渐进的方案,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创新的模式,激发学生追求知识和勇敢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实验室按照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检测分析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水准、追求知识与创新、动脑动手的人才培养平台。

4.3 设立专项配套资金,保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施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同科研导师共同确立的多学科交叉课题同时也是导师科研课题的延续。本科生在多学科交叉实验环境下免不了会有各种错误,因此设立专项配套资金是必须的。专项配套资金不仅有“容错”的被动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试错”的主动功能,导师在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可以“大方”地将实验内容交由学生完成,从而更好地把控课题走向;学生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可以放心地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多学科交叉实验探索,从而保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施。

5 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近年来,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围绕多学科交叉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10 项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和建设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能力培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指导本科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立项53 项,其中国家级5 项、省级14 项、校级34 项。指导本科生在国家级等各类临床实践技能竞赛中获奖12 项。指导本科生发表综述论文和科研论文8 篇,申请专利6 项,授权4 项,培养了一批热爱科研,勇于创新,团队合作意识强,多学科交叉的口腔医学本科生人才。

6 小结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做有研究的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地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具体方法路径与改革措施,同时还需要掌握学科动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通过基础知识和科研实践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本科生人才。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将开放实验、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作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该文就“创新实验”课程在多学科交叉下培养口腔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阐述其本质内涵、内在逻辑、实施路径、保障体系和取得的成果,旨在通过自身实践逐步探索一条口腔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我国口腔人才培养与口腔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交叉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口腔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