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物语劳动教育课程的“港小实践”

2022-06-15宋海浩沈首侠

中国德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丝路劳动评价

宋海浩 沈首侠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作为一所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农村学校,小港中心学校将“开放、融合、创新”的港文化特质融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以“手中有活、脑中有思、脚下有为、心中有情”为目标,通过普及与特色并行、校内与校外联动,以统筹规划、分层实践的课程实施方式,努力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丝路物语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普及与特色并行

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劳动教育内容需要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要求,学校搭建了以“小浪花”普及性劳动为基础的课程、“丝路农场”项目化特色劳动为拓展的课程,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开发新的劳动能力,茶艺课程、蚕桑课程、陶贝课程、棉花课程、葡萄课程等特色劳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校内与校外联动

孩子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学校劳动教育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将三者有效联动。学生劳动能力的习得主阵地在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社区劳动教育是学生劳动教育的关键场域。学校将学生的所有劳动场景打通,在学科融合中向各个学段延展,让劳动教育没有边界,不同的劳动环境让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劳动收获。

二、丝路物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要让劳动教育迸发出生命力和活力,持续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不断得到道德情感的体验,获得个性的发展,就需要学校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让广大学生都能“动”起来,乐在其中、积极实践。

(一)统筹规划:在课程设计中整合教育资源,综合实施

目前,国家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应保持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可以依照各校办学办校特色,结合区域经济文化,自主开发设计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小浪花”劳动课程旨在用七个篇章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养成习惯、担当责任、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并且我们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不断突破“课”的边界,整合资源、综合实施。目前,学校融合学科特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语文学科结合教材开展“养蚕观察,学习记录”活动,美术学科通过科学幻想画设计开展“童心装点校园”活动,科学学科利用科技节开展“制作传统风筝”“鸡蛋撞地球”等实验设计活动……只有学科和劳动教育不断深入融合,才能避免为劳动而劳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学科知识感受劳动的内涵与价值。

(二)分层实践:在劳动教育中顺应学生特点,按需施教

学校丝路物语劳动课程依据小学不同年龄段进行了分层实践,一二年级以内务整理为主,三四年级以垃圾分类、护理养护为主,五六年级以社区服务为主,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感悟及行动,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如通过“小浪花劳动征帆”活动让学生了解劳动、学习劳动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小浪花劳动争帆”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点赞,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肯定,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争帆活动并不是竞赛,而是在一个学期的劳动实践后,让学生回头去发现:原来自己掌握了那么多的小本领,真是了不起!

(三)特色创新: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相互合作,学会创新

学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是让学生动手流汗,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感受劳动、体验劳动并分享劳动。所以,学校的丝路物语劳动课程分为了“三学三会”常规劳动活动和“丝路农场”基地劳动活动。

在“三学三会”常规劳动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值日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并且将尽可能多的校内活动项目以志愿岗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志愿者招募,学生能够完成的工作都允许他们去做。我们给予学生信任,给学生提供试错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锻炼中成长。而“丝路农场”基地劳动活动则是结合学校“港文化”特色,利用空余场地,以“丝绸之路”为线索,从吃、穿、用三个维度,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国输出和域外引入的“物”作为课程载体,形成六个主题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学”“做”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劳动技能的养成和巩固,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文化传承和品德培养。

(四)多点联动:在全域互动中让劳动走出校园,服务奉献

学校在劳动教育上起主导作用,同时把劳动的校风逐步延伸到家风中,影响家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最光荣”“我是小厨神”“劳动小窍门”“我是爸妈的小棉袄”“我是开心小园丁”等系列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一个小小的平台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了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树立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传统美德。

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工厂,亲身感受真实的劳动。如在垃圾分类的政策方针下达的第一时间,我们联系社区、协同家长,竭尽全力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陆续开展。那穿梭在社区街道中的身影,那像模像样的分类指挥,那被问及垃圾分类知识时对答如流的神情,无不昭示着劳动神奇的魅力。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劳动教育最大的益处在于人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创设各项劳动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从单一被动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激发个体用劳动认识世界、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热情。

三、丝路物语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承认和鼓励。评价虽然不能产生生产力,但是会促进劳动和创新品质的形成,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一)过程与结果并重

劳动课程的评价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在课程参与中的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我们的评价由三部分构成,包括教师的评价、自我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进行意见的整合,更具全面性。同时,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提倡个体差异评价,评价的内容并不将单一劳动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劳动态度、实际的体验和经验作为评价的参考。只要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积极的劳动认识,就应该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索和体验,获得劳动的成就感。评价应该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重视个性发展。

(二)趣味与发展共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的差异,学校推行了德育积分作业,分年级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削铅笔、洗红领巾、扫地洗碗、炒一碗蛋炒饭等,并利用微信、钉钉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集赞、推送微信公众号,以此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学校还会举行“劳动大比武”,分年级开展不同的比赛。一二年级系鞋带,三四年级叠衣服,五六年级秀厨艺。这些比赛既有个人独立完成部分,也有团队合作部分,以独具趣味的形式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检验。

在整个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校充分考虑新时代下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劳动素养,坚持立德树人,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让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宋海浩,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校长,高级教师;沈首侠,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副校长,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丝路劳动评价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热爱劳动
绸都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