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2022-06-15任昱华

管理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任昱华

[摘 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企业经营面临机遇和风险的双向挑战,而财务风险已成为制约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等方面提出控制对策,以期在财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8-0052-03

(一)重资产运营模式综述

轻资产和重资产是相对的概念,传统理论认为是否列示在财务报表上是区分这两类资产的标准。轻资产指的是虽未出现在财务报表上,却能为企业创造收益的无形资产,如企业品牌、技术专利、客户关系、特色管理等。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更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仅保留稀缺资源和关键环节,以智力优势作为企业资本,将非核心活动外包以减少资金占用,多出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

重资产是指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或购买形成固定资产,通常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比重衡量企业的重资产化程度。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通过投入大量重资产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厂房、生产线、大型设备等生产环节核心资源,多出现在钢铁、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领域。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有较大差异,因此应在同一行业判断和比较企业是否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在同一行业中,固定资产占比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可以视为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重资产运营模式由于固化了企业的可支配资源,因此难以借用更多的外部资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在利润表中表现为营业毛利率和盈利水平较低,在现金流量表中表现为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现金流动速度较缓[1]。

企业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的决定因素有两个方面:从客观因素上看,企业受制于資产结构和生产流程需求。相较于软件、互联网等行业,机械制造类企业依据所属行业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生产能力上,其业务类型和经营模式决定企业必须在土地、厂房、店面、设备等非流动资产上进行大量投入,独立完成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流程,通过掌握生产全链条所需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而加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能够外包的环节有限。从主观因素上看,企业主动出击占领行业高地。企业基于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和战略目标,主动选择重资产运营模式,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大量投入固定资产实现规模效应,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形成垄断优势。

(二)企业财务风险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企业运营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因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财务风险包括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企业需要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判断,适当调整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思路,合理规避或有效降低此类风险。内部财务风险充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要指定内控部门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有效开展生产运营资金筹措和运用,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形成生产经营资本积累。

(一)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资金需求量较大。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相较于将生产加工环节外包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在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上投入偏低,在土地、厂房、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上投入较高,这类资产多为企业自建或购置资产,因此在初期布局时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资金回笼时间较长,固定资产定期维护和后期改造等仍有一定的资金需求。在投资活动方面,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多采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或横向购并扩张等方式形成行业壁垒、实现规模效应,这种投资模式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二是资产变现能力不足。在重资产运营模式下资产形态呈现固化特征,资产流动性较差,经营灵活性较弱,当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固定资产的配置时,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重不断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暴露并扩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受制于市场供求关系,内部资产流动也会相应地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当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不能及时有效地转换为现金时,企业有可能发生变现风险,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或是错失好的投资机会,迫使企业低价变卖其他资产以解决经营窘境。

三是偿债风险较高。重资产运营模式下有息负债比例较重,资本成本以及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也偏高,增加了企业偿债的难度。一方面,由于流动资产配置有限,企业资不抵债严重时可能引发破产;另一方面,由于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对银行信贷业务较为依赖,在面临财务危机时,如果不能按期偿还借款,将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从而引发信用风险,造成企业日后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增加。

四是经营风险较大。经营风险是由于生产经营等原因造成资产收益波动的不确定性,经营杠杆效应放大了市场和生产等因素对利润波动的影响。当经济环境低迷致使产品销售量下滑,杠杆效应会造成利润下降速度快于销售收入下降速度,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固定成本是影响经营杠杆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重资产化程度越高,经营杠杆也随之增加,经营风险也被放大[1]。

(二)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在建设初期通过大量增加固定资产、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赢得较高市场占有率,但企业规模的扩张并不代表企业经营能力的高效。忽略了轻资产的重要性和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一味追求规模效应将导致企业资产迅速膨胀,企业的盈利水平若不能同步提高,将严重影响企业资产周转效率,甚至可能引发现金流风险。

二是偏重于投资固定资产。企业投资金额较高的新型设备有可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但由于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和颠覆性,该类固定资产极易受到新技术的冲击,增加了投资风险。受限于技术和工艺流程的专业性,这类设备多为专用资产,也较难转换用途。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将受到影响。同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和后续维修管理费用较高,稀释了企业当期利润,若不能提高营业收入、增强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也有可能造成亏损。

(三)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分析

一是筹资风险分析。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承担规模较大的有息负债,同时还需要定期偿还利息,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较高。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将影响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信心,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筹资风险还受负债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配比的影响。如果没有对项目投资期限和负债期限进行合理评估,短债长投有可能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而长债短投容易将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和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是投资风险分析。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企业增加财富、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对非流动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投资,多为长期性的资金占用,资本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資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若企业管理层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开展系统周密的分析调研,极易引发投资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导致企业投资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收益,前期投入的资金也难以全部收回,甚至会对企业现有业务正常开展造成冲击。

三是营运资金风险分析。营运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通过分析企业资金回收情况能够体现企业资产周转效率,资金回收的及时性是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企业经营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以销售存货并转化为货币现金为止的时期,这一过程存在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存货变现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导致存货积压,存货储存成本提高,若变现能力不足将引发资金回收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采取分期付款、赊销等促销策略,目的是提高销售和盈利,增加市场占有率,但应收账款长期被赊购方占有无法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受限,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计划[2]。

(一)提升筹资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科学预计资金需求量。企业筹资活动应在满足现阶段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上,以投资目标为出发点,明确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需求,综合比较投资项目未来产生收益和筹资活动占用资金成本,合理评估后确定筹资规模和期限,制定筹资方案,提高筹资活动效用。

二是合理选择资金筹措方式。企业应预判所属行业经济环境、企业发展阶段的资金成本、盈利能力等因素。企业在成长期购置的厂房、大型设备等大量占用了企业筹集资金,因此偿债风险较高;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可以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适当提高企业内部融资以及权益性融资的比例,逐渐减少债务筹资规模和有息负债比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是综合衡量资金配比结构。企业应结合生产经营需求,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合理规划负债结构,明确企业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的比例,采取有效的筹资方式。企业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可以由中长期资金来保障,波动性流动资产可以由短期资金进行融通。

(二)提升投资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全面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分析行业政策、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全面预判项目发展前景,分析技术先进性、财务可行性、经济有效性等内部因素充分论证投资项目情况,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能够使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二是着力防控投资风险。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风险防控体系,依法合规开展投资计划和项目决策,认真履行可行性研究、财务调查、资产评估等相关工作程序。同时开展项目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项目投资期限和规模,统筹编制投资预算,合理设置投资项目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财务控制和预算管理,动态监管投资项目资金安全性。

三是切实提升投资质量。由于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较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回报期较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实施战略调整和转型较为困难。企业应基于战略投资方案,利用投资组合管理分散企业投资风险,也可采取多元化投资类型改进投资方向、获得投资收益[3]。

(三)提升营运资金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加强运营成本控制。完善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式,加大生产经营关键环节成本控制力度,采取目标成本管理等措施,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将成本管理逐级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逐步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提高各方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资金占用,争取更多利润空间。

二是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建立存货控制系统,提升存货周转速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减少冗余存货,逐步扩大销量。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对客户信用调查评定后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采用账龄分析法等全面衡量现有应收账款,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采用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加快资金周转。

(四)提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

一是动态管理存量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通过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业务链条,盘点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优质固定资产,加强此类资产的管理和维护,结合企业现金流情况稳健提升资产数量和质量;对于低效无效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出售、转让的方式增加企业现金流,或者报废资产以降低折旧摊销费用及维修费用。

二是善于借助外部资源,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重资产运营模式企业占用较多的自有资金,固化了企业的可控资源。企业应逐步提升技术开发、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利用知识资本与外部资源加强合作,力求投入较少的资金获取企业所需资源,将有限的自有资金运用在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环节,逐步减少成本、发挥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关乎企业长期高效稳定发展,本文以重资产运营模式为出发点,就重资产经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提升筹资风险应对能力、投资风险应对能力、营运资金风险应对能力、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对重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提出建议。

[1]袁媛.我国企业重资产化的态势分析及其财务风险管控[J].财会月刊,2013(03):5-8.

[2]高胜寒.京东集团重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及其应对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3]刘志昕.养殖类企业重资产运营模式财务风险与对策分析——以牧原集团为例[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论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管控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控制的对策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有关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分析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探讨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