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2-06-15龚雷雨

中学生物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摘要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生态、教学形态、课堂样态的变革,特别需要基于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撑、撬动,从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动机,促进学生学科情感的丰富、学科思维的养成、学科志向的萌芽。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自《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生物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变革话题的高频关键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教师都在不断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其中一个话题就是紧紧围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积极尝试基于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如生物学概念的建构、生物学科学探究实践的强化、生物学科学思维的训练、生命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1 领悟科学知识本质,促進生物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生物学概念在中学教材中占比较大,它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理解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生物学学科教学中最常规、最常见的教学内容。有的隐喻着易懂的生产原理,有的包涵着复杂的生命机理,有的蕴含着思辨的生活哲理;有的很具体,有的很琐碎,有的很微观,有的很抽象。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媒体、手段,促进学生实现“初步形成概念——理解巩固概念——学会应用概念”的迁移,从而使学生透视概念的本质,领悟概念间关系,灵活应用与问题解决。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同源染色体”为例。笔者在教学时从个体发育的起点开始:以一位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例,他的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本的精细胞,另一半则来自母本的卵细胞。将父本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编号,可以表示为1号到22号,再加上1条Y(或X)染色体;母本的染色体如果按照同样的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编号,依次可以表示为1号到22号,再加上一条X 染色体。通过比较发现,父本的1号染色体与母本的1号染色体的形态大致相似,这样的一对染色体就称之为同源染色体。高等动植物形成生殖细胞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靠拢并配对,这个过程叫联会,结果形成了四分体。1个四分体包含1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此外,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的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交叉互换。至此,学生完善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拓展了其深度和广度。教学也真正做到了对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了文本解构、教本重构、学本建构。

重视学科育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不代表知识传授的弱化,而是要透过知识的表层,去追寻知识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传承。生物学科育人价值集中体现在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脱离生物学学科知识这一载体,但又必须跳出原先知识传授的惯性,以知识为载体,努力找寻适配的典型学习方式,搭建生物学知识学习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生动关联性。

2 深化探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科学本质的深度理解

在生物学教学中组织探究性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的关键。科学探究既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又是科学本质的重要内核。从课程角度分析,科学探究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内容。如果学习过程仍是精心设计的线性流水线,其中流淌的还是科学结论和简单逻辑,那么学生的思想得不到伸张和表达,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亦将日渐萎缩。与容易遗忘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结论相比,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为刻骨铭心。

以必修2中“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例。该实验涉及众多生物学重要知识,如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纯(杂)合子、性状分离、杂交、自交、测交等。笔者试图围绕“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探究方法,依从知识发生发展规律,遵循认识思维规律,逐一呈现知识链条,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原本支离破碎的概念、抽象枯燥的原理等的传统教学过程,循着知识链、能力链、价值观链,构成一个主动与活泼、生动与深刻、有序与有效的学与教融合的有机整体。

2.1明确实验流程:假说—演绎法

(1)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

1中,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F2中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2)推理想象、提出假说。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生物性状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遗传因子的特点有哪些?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遗传因子发生了哪些行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有什么特点?教师追问:孟德尔的假说是非常有开创性的。然而这一假说到底正确与否?是不是巧合?作为正确的理论,不仅要能解释一些现象,还要能预测实验结果。

(3)演绎推理、作出预期。教师使学生明确: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里的“测”是检测的意思,检测杂种子一代是否产生了 D 和d 两种配子。测交后代理论上显性、隐性比为3∶1。

(4)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教师展示孟德尔当年的测交实验及其结果,其分离比接近1∶1,使学生理解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

2.2把握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会描述遗传因子的行为,理解细胞学基础,领悟分离定律的实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并用例1进行检测反馈。

【例1】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自交获得F2(表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量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参考答案:C。

2.3明晰几个比例关系

教师帮助学生明晰表2中所列的比例关系,并用习题进行检测。

综上,教师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学与教的素材,但始终聚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这一大概念,帮助学生明晰“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这一次位概念,及其包含的“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等4个重要概念,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 强化科学思维训练,切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思维科学、谨严缜密,环环相扣、层层剥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质。生物学学科教学要凸显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力求内容言之有理、结构严谨合理、方法有条有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科学意识、科学观念的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品质、科学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领悟科学知识的真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等目的,逐步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切实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正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以必修2中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及 DNA 数量变化为例。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细胞示意图、分裂过程示意图等,引导学生逐步科学地专业地学会“看图说话”,从而使学生根据直观的图像或曲线,概括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探寻生命的规律或本质。特别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学生对于大自然有更多的认识,更加科学地解释具体的生命现象,更加精准地揭示微观、抽象的生命活动规律。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常情况下,A 和 a、B 和b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A 和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彼此分离,最终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4种精细胞。且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配子中基因组成是极其多样的。再通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有性生殖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学生讨论:一个基因型为Aa 的雄性个体,其次级精母细胞会不会出现图2所示的基因组成?

4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学科教学的实践性

生物學知识与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众多的生物学重要概念与科学理论都是源于生物学科学实验、探究实践。生物学课程理应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以此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以《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中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为例,笔者梳理相关基础知识的,引导学生从发酵菌种、菌种来源、代谢类型、原理、发酵温度、氧气需求等几个方面比较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促进学生把握三者的异同点(表3)。

接着,教师进行操作提示,引导学生细致梳理果酒、果醋、泡菜的实验室制作过程,形成流程图(图3),从整体上掌握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环节的教学,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抓住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分析结果。教师以表格、概括图、曲线图等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最后,教师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思考:以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为代表的传统发酵中,发酵条件和杂菌很难控制。那么,在现代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中,如何解决此问题呢?并辅以习题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标。

基于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既由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等生物学课程性质决定,又由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等生物学基本理念决定。教师应努力凝练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发展科学思维、立志科学探究、担当社会责任”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情感,筑牢学科精神,奠定学科志向,直至人生信仰,真正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陈廷华,龚雷雨.基于生物科学探究基地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创新[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3.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