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与实施路径

2022-06-15黄秀芝

中学生物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思政生物

黄秀芝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可以通过提炼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基因,将思政教育“精准滴灌”式地融入教学,并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融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与思政教育吸收内化的统一。

1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各类课程,寻求思政内容与专业学科知识关联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发挥课程教学承载的立德树人的功能,以实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育人目标。

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的融汇点。教师将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可以丰富学科内容,回归学科教学的育人本真。基于此,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通过充分挖掘、提炼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内隐的价值基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法制教育、道德修养、生态文明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隐性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以“精准滴灌”式的教学策略,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创新精神。融入思政的课程内容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力争达成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图1)。

2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高中生物學“课程思政”需要着眼课堂教学的渗透融合,应从预设思政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协同探究、重构评价体系等层面,统筹规划实施“课程思政”。现以2019年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四章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例加以说明。

2.1预设思政目标,突显价值引领

依据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思政教育的教材锚定点,本节增设的思政目标为:①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感受大美祖国,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与自信,崇尚科学精神;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成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念;③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责任担当。本节教学内容与融入的思政目标如图2所示。

2.2对接育人理念,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通过特色主题引领,选择政治、社会与文化等相关内容以重构情境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促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思政目标。为此,本节内容选择以“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为主线,以“生物多样之美”“生物多样之殇”“生命多样之家”为主题情境(图3),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2.3实施任务驱动,引领协同探究

依托主题情境,教师以承载思政元素的生动鲜活的事件、实例为问题切入点,采用“情境呈现——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情感与行为体验中产生共鸣,让潜隐思政的学科内容更有深度。

2.3.1任务一——探寻“生物多样之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视频、图片展现多种多样的生物及生态系统,呈现生物多样性与育种、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价值等场景,提供典型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料,如一只很普通的昆虫中华蛩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态功能强大的海岸“红树林”;科研模式生物拟南芥;科学家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等。由学生代表以“导游”身份,引领同学探寻生物多样之美。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只名不见经传的小虫子中华蛩蠊,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保护呢?拟南芥何以成为科研模式生物?科学家一生潜心研究青蒿素,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及意义有哪些?

教师以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自主归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同时感悟并内化保存物种基因的责任担当、奉献科研的科学精神、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关心濒危生物等思政价值。

精美的图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教师利用典型的资料将思政的“盐”融入生物学知识的“汤”,寓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引导于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中,做到思想政治与生物学专业素养的和谐,既达成思政价值的正确引领,又提升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2.3.2任务二——探讨“生物多样之殇”

由教师推荐或学生自选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图文和影音资料,学生课前完成阅读与观看。在课堂上,教师选取其中富含思政元素的影音情节,如现有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6个彼此分隔的山系内,导致难以维持生存;揭秘远古地球大灾难的纪录片《远古物种大灭绝》《揭秘生物大灭绝》;展现珍稀动物的生态、人文与法制思考的电影《可可西里》;动物濒临灭绝的纪录片《走进眼镜猴》《血狮》等。依托身临其境的情节和镜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化石资料推知远古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何会存在破坏物种生境的人类活动?你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有什么看法?

学生针对资料共同探讨、追溯生物进化发展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成因,同时感受动物濒临灭绝的痛苦,体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沉重,悲愤于猎杀者的不守法纪,沉浸于影音烘托出的情感交融和感情升华中。

教师注重整合思政理论阐释与现实焦点问题分析,采用图文影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探讨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求真向善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2.3.3任务三——探究“生物多样之家”

课前,教师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为主题,引导学生以“如何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美好家园”作为探究任务,确定具体选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植物园、动物园、研究基地和繁育中心等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开展“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学生选定当地的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计划书(表1)。

各小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探讨实践活动的感受体会,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如规划保护机制、坚持发展理念,参与国际合作等。教师将具有时代性、全局性的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中,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守正创新的勇气、历史责任的担当。

2.4重构评价体系,凸显价值效应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不仅要明确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还需证实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思政教育难以量化,教师可以用学生的获得感、核心素养的成效来衡量。实施多元、发展评价和行为检测是考量“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

为此,基于凸显思政引领的价值效应,本节内容针对三个任务环节设定了以下评价方向:①能够积极宣传并参与保护生物多样之美,抒发由衷的爱国情感,表达对科研价值与科学精神的感受;②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分析“物种大灭绝”问题,从促进科学发展、全球生态文明的角度,积极宣传新发展理念和法律法规,积极建言献策,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③通过实地探究实践,学生能够分析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能够评价区域生态建设发展的得失,能勇于树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责任,并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总之,推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教师需要形成育人共识,要改革课程思政供给侧,通过教学载体的重组设计,将思政教育精准、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思政目标有机融入生物学课程体系中,达成由思政课程布局、讲理,生物学课程予以支撑和巩固,共同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13.

[2]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8.

猜你喜欢

生物学课程思政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