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下的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22-06-15张叶静
张叶静
摘 要:幼儿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尤为关键,特别是班级管理策略的落实,对幼儿的发展会有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理念出现明显的转变,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应适当地改变模式,强调以儿童的立场开展相应的教育以及教学工作,引领幼儿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实现自身素养的发展。文章围绕在儿童立场下具体的班级管理实施策略展开探究,以期有效落实对幼儿的教育工作,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立场;班级管理;幼儿园
引 言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年龄、喜好、经验等不同方面的实际需要,以针对性地开展对幼儿的管理工作,实现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资源的协调利用,促使幼儿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推动幼儿多种素养的发展。
一、教师在儿童立场下管理班级的对策
(一)开展班级规划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规划是首要步骤,其可为有效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班级规划包含对幼儿编组、幼儿活动空间、物品摆放等的规划[1]。只有对人、空间以及物品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幼儿构建活跃且有序的环境空间,更高效地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规划的设计中,一定要保证其可推动本班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对本阶段幼儿的最近发展、之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全面分析,才可制订出最符合本阶段幼儿的成长目标以及班级规划。
在实际的班级规划中,教师应联系幼儿成长的规律进行思考,分析每位幼儿的性格、喜好等,结合幼儿的真实情况将其划分小组,让幼儿有效规划活动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物品的摆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幼儿放在首要位置。以中班幼儿为例,对中班幼儿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因为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形成较为初级的自我以及集体认知,所以可鼓励幼儿自己选择伙伴。同时,也要将小组组长的选举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交流、协商中选择共同认可的组长,或者是轮流担任组长。用这种模式分组,可以锻炼幼儿的自主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幼儿成为班级真正的管理者。
(二)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以班级为根本,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定班级公约的目的是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其可分为基础性班级公约与阶段性班级公约[2]。前一种班级公约大多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相联系,后一种则是基于项目活动而制定的。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公约的制定,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若想要引领幼儿由原本的他律向自律不断迈进,就一定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辨别对错,学会主动地处理问题,进而达成良性循环。而班级公约制定的过程,就是引领幼儿由他律过渡到自律的过程。公约并不只是书面化、表面化的产物,不能使其流于形式,而要将其当作幼儿活动的重要依据,使其为构建班级文化以及促进幼儿成长提供助力。
班级管理并不是凭借教师自己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与幼儿协同合作,形成双向作用力。所以,教师应引领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3]。特别是在制订计划以及规则时,需要以透明化的方式引领幼儿明确方向,以图谱等方式强化相应规则,使幼儿体会秩序的建立過程,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强幼儿的心理适应力。在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当成与自己平等的群体,尊重幼儿的想法,同时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而班级公约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其来自幼儿,也最终由幼儿落实。制定班级公约的可操作方式有源自幼儿、图谱表征、内容精炼以及动态发展等。
源自幼儿。班级公约的内容来自教师在平时生活以及教育工作中对幼儿的详细观察,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班级公约的目的是明确在当前班级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在小班阶段,幼儿吃饭是通过勺子,而当幼儿升入中班后,都是用筷子吃饭,这也成了班中的大问题——不仅吃饭的速度变慢,也不够卫生。结合此情况,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共同制定用餐公约,如规定用餐时间、用餐礼仪、取放方式等,将此类问题彻底解决。
图谱表征。在班级公约的制定中,也要对幼儿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而图谱表征的模式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让幼儿绘制需要共同遵守的班级约定,提升幼儿的参与度,还可以请幼儿自己设计记录表,以此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实现对规则的深入理解。
内容精炼。班级公约需要解决的是班级当前的问题。但是,教师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放进班级公约里,应找到最主要、最迫切的问题。因此,班级公约要精炼,也要有可操作性,如此才能确保公约的有效落实。
动态发展。班级公约不能一直保持不变,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适当地更改。同一个班级在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特征,存在差异化的情况。因此,就算是联系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公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经常性地对班级进行观察,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估,确定当前班级需要处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确保公约始终与班级的真实情况相契合。
(三)科学统筹管理
在班级管理的过渡环节,受时间安排、幼儿发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消极等待的情况。教师应深入探究此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本,再应用合理的分工模式,实现科学统筹管理。具体来讲,幼儿园需要合理地划分工作,幼儿园教师也需要相互合作。以“两教一保”配合模式为例,在送幼儿离园这一环节中,可以让配班老师和阿姨负责整理衣服等离园前的工作,主班老师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活动范围不大的活动。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避免幼儿长时间的等待。另外,幼儿园还要对幼儿一天的作息时间进行有效安排,确保作息时间的科学性。作息时间不能依据成人的情况来安排,而是需要结合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将时间合理运用。
教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要注重不同环节的有效衔接,尽量避免时间的大量浪费。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很容易使幼儿出现消极等待的情况,而这也是一日活动中最需要重视的细节问题。笔者结合幼儿课间混乱这一情况分析,发现幼儿课间混乱的原因就是消极等待,因为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基于此,教师可通过教幼儿简单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课间忙碌起来,如此便可将课间混乱的问题解决。B8BA4E1B-13E7-4E67-8F90-51B88794A7F4
(四)利用多元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良好常规是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特征,应用正面教育、情景演示、行为练习、榜样示范以及个别指导等措施,使幼儿在多元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形成良好常规,更高效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正面教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教授幼儿正确的技能、行为等,对幼儿规范的行为要及时地给出自己的肯定态度。长期作用下幼儿的规范行为便能得到巩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教师应为幼儿示范正确的用餐方式、正确的排队方法等,并辅以适当的鼓励,使幼儿将这些常规牢牢记住。
情景演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更倾向于形象,换句话说,就是更倾向于从事物的表面进行辨别。情景演示这一方式直观性强,能实现对幼儿感官的刺激,有助于提高幼儿辨别对错的能力。
行为练习。科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要经过21天的练习才能变成一种习惯。所以,良好的常规并不是短时间的引导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引领幼儿不断练习,如此才可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例如,为了保证幼儿在学习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身体状况,从而促进成长发育,幼儿园需要组织幼儿午睡。部分幼儿因缺乏午睡习惯,所以在午睡时间可能存在打扰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重视这部分幼儿,对其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要求其按时上床,闭眼,进入睡眠,从而在21天的时间里帮助幼儿养成午睡的习惯。
榜样示范。幼儿相互之间的影响力较强,而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抓住进行幼儿教育的良好契机,使幼儿相互学习。另外,教师以及家长等成人也要为幼儿进行行为的正确示范。例如,当某幼儿有拾金不昧的行为或者帮助他人的行为时,教师需要立即将其树立为榜样,通过公开为其发放小红花以及口头表扬等方式,使幼儿感到自豪,并引导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
个别指导。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清楚地认识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展开教育工作。
(五)善用不同资源
在班级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不仅仅只是环境、物质等内容,还有幼儿之间的不同、矛盾等。这些资源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教师将其灵活运用,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以幼儿之间常常出现的矛盾为例,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理念,认识到矛盾是幼儿在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矛盾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分析,将其作为引领幼儿发展的资源。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并运用相应的引导手段,与幼儿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自查自纠的机会。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让幼儿在自查自纠中转变行为。只有善于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引领幼儿更加自律。
二、教师在儿童立场下的角色定位
儿童立场下,幼儿园教师应该担任“助产师”角色,履行相应的义务。为完成好“助产师”工作,教师应遵守下列规则。
(一)立足幼儿发展,建设正确儿童观
对启发式教学而言,正确的儿童观是其根基。幼儿园应该做好呵护教育工作,完成好“胚芽使命”。启发工作应该具有差异性,能够因人而异。举例来说,如果幼儿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只需要进行适度点拨,帮助幼儿找出问题;如果幼儿的学习能力不强,为帮助幼儿找出问题,教师就应该进行多次引导。所以,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对所有幼儿进行细心观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特征,依据他们在学习特点方面的差异性,设置有针对性的启发情境。
(二)打破教师和幼儿的边界,创设平等沟通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班级公约等同于班级常规,班级公约包含基础性班级公约及阶段性班级公约,基础常规应该和日常常规相关联,而阶段常规应该和项目活动相关联。为使幼儿完成由他律至自律的转变,应该让幼儿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并学会发现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改进,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教师在对班级公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找出问题、辨别是非、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建设平等课堂和民主课堂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民主且平等的沟通氛围可以使幼儿在沟通中变得主动和自信,如能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将发现告诉教师等。为了能更好地担任“助产师”角色,教师应该逐渐摒弃教师本位的教育模式,淡化教师和幼儿的界限,以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和解决矛盾冲突
幼儿园教师应该完成的任务是观察和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幼儿。教育即对话,持续对话的方式可以帮幼儿优化思维方式,使其执行力得到提高。就幼儿教师来说,应该使自己所创设的情境可以引发幼儿认知方面的冲突,指引幼儿找出问题,然后想出解决的办法。问题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为幼儿年龄不同,找出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对此有所掌握。问题情境除了发生于预设课堂,还会出现在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发现问题的眼光,并拥有良好的随机教育意识。
(四)注重教育的细节,通过呵护完成任务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式教育,除了充分考虑活动材料与内容,还需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考虑。在启发式教育中,幼儿在思路、探索方式与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区别,教师应该指引幼儿进行思考和合作,指导幼儿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使用更多思维方法。对启发式教育来说,教师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实现生成思维路径的目标。
结 语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幼儿阶段对幼儿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教会幼兒自主管理。在幼儿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教师应展开全面调查,对幼儿年龄、经验等不同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基于儿童立场落实相应的班级管理工作,并让幼儿亲自参与和体会,在实践过程中达成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强化,为幼儿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钱玉萍.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思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85.
吴翻凡.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27):114-115,118.
荣莹.教师地位凸显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95-96.
杨婧.儿童立场下小学高年段班级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B8BA4E1B-13E7-4E67-8F90-51B88794A7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