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

2022-06-14■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乡村振兴数字化

■向 洁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配置均衡、城乡一体、结构合理、乐教善教、稳定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1]。2015年6月,在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出,乡村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高专师范生是未来乡村小学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未来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补齐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的短板,提升高专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和数字教学能力,进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是数字时代高职高专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的理论背景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2014年5月,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3]。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个体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是规范和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标准,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和任务的基本依据。根据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际情况的差异及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划分了技术素养、规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价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包含了具体的能力标准和要求。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由于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实践机会和能力要求不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应更多考虑师范生的特殊性,应更突出“师范性”和“双角色性”。因此,《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是按照“情感态度理念准备—自我学习反思交流—实践锻炼体验”的逻辑层次进行框架内容安排和设计的,基本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三大维度也是基于师范生和未来教师身份而进行设定的。其中,基本技术素养和技术支持学习是基于学生身份,为将来转变教师身份奠定基础的,而技术支持教学是就未来教师身份而言的,作为未来教师,应掌握教师职业所需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图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

(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2021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对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要求师范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支撑作用并掌握其常用操作,具有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律伦理意识,积极适应并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

通过对以上文件的综合分析,本文将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确定为:高专师范生运用数字设备和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数字教学、提升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一种数字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课题组的教育实践调查与访谈,考虑到师范生有别于在职教师,将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分为数字化教学意识与态度、数字化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字化教学发展与创新四个部分。

二、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的现实困境

在参照系列文件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自编《高专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川内四所高职高专院校的部分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高专师范生在数字教学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意识与态度良好,但缺乏运用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有75%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有79%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到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来解决;有64%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喜欢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的新应用,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74%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在课堂中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是否能够合理地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出高质量的原创作品(课件、微课、网站等)时,有43.7%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完全能够,有48.38%的师范生表示能力一般,还有8%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完全不能。由此说明,当前绝大多数师范生的数字化教学意识与态度较好,但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较为缺乏。

(二)数字基础知识较为欠缺、数字基本技能水平较低

数字基础知识是师范生正确运用数字媒介进行数字信息传递的前提和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对于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其中,对课件制作工具,有8.11%的师范生表示不熟练,还有1.08%的师范生表示听说过,但是完全不会使用;对表格处理软件,有11.08%的师范生表示不熟练,还有1.08%的师范生表示不会用;对视频音频工具,有38%的师范生表示不熟练,还有3.24%的师范生表示不会使用;对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19.73%的师范生表示不熟练,1.89%的师范生表示不会使用;对于检索工具,有17.03%的师范生表示不熟练,有3.24%的师范生表示不会使用。由此可见,当前高专师范生数字基础知识较为欠缺、数字基本技能水平较低。

(三)资源获取渠道和方式单一,文献检索能力较弱

在数字化时代,师范生要具备数字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师范生表示不太能进行有效信息检索,一般使用百度、Google等途径进行资料搜索,基本不会使用知网、万方学术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基本不阅读,学科教学类的专业论坛也基本不看,一些师范生甚至表示,对专业的信息搜索工具和基础数据库、资源平台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师范生数字化资源的获取渠道和方式非常单一,严重制约了师范生数字素养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整体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是师范生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能力。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在开展教学实践时缺乏信息,仅有47.84%的高专师范生表示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还有45.68%的师范生表示能力一般,甚至有6.5%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完全不能。在是否能设计和创作原创作品(如课件、微课、网站等)方面,有8.65%的师范生表示非常可以,有35.14%的师范生表示比较可以,有48.38%的师范生表示一般可以,还有7%左右的师范生表示完全做不出来。由此说明,当前高专师范生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创新意识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三、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紧扣师范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数字能力课程体系

紧扣《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及师范院校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师范生数字能力课程体系。首先,积极构建高专师范生数字能力课程群。从培养信息时代未来卓越教师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统整,形成数字能力课程群。通过统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进而培养高专师范生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其次,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师范生在图像、视频、音频处理以及网页制作方面发展水平低,特别是将数字内容融入到自己学科知识体系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必须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中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及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来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数字教学素养。

(二)对接数字教学能力提升标准,推进数字教学环境建设

数字化环境建设对培养师范生数字教学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专师范生成长发展最迫切需要的条件。

首先,积极建设高专师范生数字资源学习平台。没有优质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就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学校需要借鉴本科院校的优秀做法,加快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构建师范生数字资源学习平台,加快推进师范生优质案例资源库建设,深入发掘各个高校、中小学校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实用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为高专师范生提供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学服务。

其次,积极搭建高专师范生数字化研训平台。师范生在微格教室、实训室等场所开展模拟实践教学,初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然而无生模拟教学毕竟是一个虚拟的场景,与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使得师范生较难产生真正的教育教学认知和情感体悟。根据问卷调查,74.32%的师范生表示,教育见习、教育调研、教育实践等教育实践活动最能提高其数字化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师范院校应积极借鉴本科院校的优秀实践,与中小学校、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搭建师范生数字化研训平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促使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三)贯彻师范培优育先机制,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通过发放问卷和试讲指导发现,当前大多数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但仍有部分师范生存在教学口语不标准、语调语气生硬、语言表达不简洁流畅、板书设计不能突显教学内容、时间和节奏控制欠佳、三笔字书写较差、计算机基本技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应加强高专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的训练,将课内与课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坚持常态化、系统化和连贯性训练,夯实高专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严格标准,保证每位师范生均能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

(四)实行“三习一体化+三导师”制,提升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教师发展必须植根于教育实践。但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弱,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需要。为此,学校应积极践行“三习三导”教学实践模式,狠抓实习质量管理,实现师范生零距离上岗,实行“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三导师制”,即师范生在3位指导教师(1位教育理论指导教师、1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和1位校外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研指导团队的系统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三种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互为衔接、有序连贯、循序渐进地开展,将已获得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科学知识运用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全面提高职前教师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方法。

(五)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构建完整“竞赛育人”体系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新一代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振兴师范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等文件要求,高职高专师范院校需积极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完整“竞赛育人”体系,师范生通过参与竞赛,不仅使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及能力得到强化训练,使教师专业标准的“能力为重”理念得到落实体现,更是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地提升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专业竞争力的途径。学校各院系、各专业、各教研室都应积极设置适合高专师范生的竞赛项目,促使高专师范生人人都能在竞赛中获得锻炼。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认真组织、择优选拔师范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逐步推进“竞赛育人”以点及面、点面结合,最终实现优质师范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师范生乡村振兴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数字化制胜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