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构建思路探讨
2022-06-14张文娟
张文娟,杜 娟,董 杰
(1.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2.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1]。要求高校人文学科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为前提,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为目标构建,教育方式应由传统的灌注式教育发展调整为引导、启发式教育。
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开设的韩语课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综合语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怀并重的国际化人才为教学目标,对人才质量培养有更加实际的要求。探讨构建科学的韩语教学模式是落实优化韩语教学的关键,实现在相对短的学习时间内有效提高中韩合作班学生人才质量,全面提升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合作办学中韩语教学现状与对策构思
国内许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局限于语言类专业,还开设在非语言类专业,以安徽科技学院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为例,现阶段的两个合作项目分别开设在机械工程学院的机器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面向的学生均为理科工程类,且男生居多。面对零起点的韩语语言教学,除了语言天赋高、学习兴趣浓或留学目标明确的学生努力学习之外,客观存在着有不少学生因留学计划不明朗、语言学习枯燥单一、死记硬背的词汇与语法内容多、专业课程压力大等问题突出地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弱、语用能力形成缓慢、学习兴趣不浓以及态度不端正等的消极学习状态。如何扭转中韩合作班学生对韩语学习的消极学习状态与打破僵局是当前韩语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韩语人才质量培养目标的关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曾在学术访谈中提出,教育过程就是“文”“化”过程、“文”而“化”的过程[2]5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手段,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言被使用的文化[3]507。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修辞则是一种文化存在,一方面它受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学修辞也集中折射了特定民族和特定时代的文化的精神品格[4]。在文学的诸多文体里,每个民族的诗歌,都是这个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的精炼[2]56,富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高度审美性。若将韩语诗歌科学合理地导入语言教学,既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理解,又能提升学习者对文学、文化和作品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素养。通过诗歌鉴赏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文学审美思维与语言辨析能力,提升韩语的综合语用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以文学导入教学法为依托,将文学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语言教学,通过文学审美的丰富性、想象性和趣味性来缓解单一语言教学的枯燥无味,不仅可以拓展延伸语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增添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达到既有巩固复习又有拓展延伸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在传统语言教学“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诗歌的多维度审美属性,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蕴涵的信息素养,启发学生对诗歌尝试展开独立的审美鉴赏,激发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鼓励他们独抒己见,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出语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创新性思维等多方面素养并重发展的高水平韩语人才。
二、“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是在此前建设的“引、发、求教学三步法”①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诗歌具有语言精炼与审美度高的特征,将诗歌导入语言教学能实现语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提高,保证“导入诗歌”服务语言教学的模式构建宗旨,确保韩语教学有主次和成体系地进行,有效避免因文学篇幅过长而使课堂性质转变为“韩国文学课堂”的弊端。具体建设策略按照“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启发”三阶段展开。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前准备阶段
1.合理择时与科学择诗
“诗歌导入型”语言教学模式不仅旨在练习发音和音调,更致力于词语、语用、文学以及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该模式更为适用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量的语法与词汇积累后实施,根据语言教材教学进度和节奏选择与之语法、词汇、主题、内容和难易度上匹配适宜,且人文素养与文学价值较高的诗歌作品。教师应审慎筛选诗歌资源,导入诗歌的作品思想应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相向而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与人文情怀。作品难易度应以总体适用于学生现阶段的语言应用水平为宜,在内容上力求有所复习、有所深化、有所拓展和有所创新,引导学生从消极的厌学逐渐过渡至容易学、接受学、乐意学以及主动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关注和兴趣,以实现在完成语言教育的同时,培养出积极学习、主动思维和具有健康的价值观和健全人格修养的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下,将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韩国语1(修订本)》和《韩国语2(修订本)》教材内容教学为范例,阐释“择诗”方法:
例2:当韩语课程进展到《韩国语2(修订本)》第10 课的《(韩国饮食)》时,学生较前期已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词汇及语法基础,因教学内容涉及到韩国饮食,在本章节全部结束之后,则可以选择导入另一位韩国近代诗人白石的诗歌作品《(寂境)》④⑤[6]。
白石诗歌的典型特征是擅长以民俗性语言书写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此,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与韩国传统食物、民俗、风俗等相关的内容。在《》中,就有诸如“杏子”“梨树”“厨房”“海带汤”“月子餐”等与饮食相关的词汇,诗人用通俗的诗语刻画出日据黑暗期韩国民众辛酸潦倒的生存境域,在沉寂的诗文中更深蕴着“重男尊长”“重男轻女”的韩国传统家庭文化和女性产后饮食文化。
以上两例“择诗”方法,均是在诗歌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语言教学环节中适宜地融入诗歌赏析,既可巩固深化语言学习的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和对作品生成时期韩国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的认知素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发掘诗歌深层精神意蕴与反思殖民主义,引导他们做到以史为鉴,珍惜当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科学思维、精神素养以及道德情怀的并重发展。
2.研究诗歌、发掘文化
在选定诗歌之后,教师应把“研究诗歌”和“发掘文化”相继添加至备课环节,以保障选定诗歌能够自然地、科学地、有序地导入实际语言教学环节。教师需准确把握包括诗人简介、诗人诗学思想、诗歌内容、创作时间、诗歌生成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诗人诗作评价等内容。弄清楚“诗人是谁?他是怎样的诗人?作品的生成背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写这首诗歌?他自己如何评价这首诗歌?别人又有怎样的见解?教师有何想法?”等问题,梳理后为课堂实践中向学生宏观介绍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文学赏析做准备。教师提前把握诗歌作品中涵蕴的韩国文化、风俗、礼节等人文知识信息,为开展文化教育及后续的文学赏析做准备。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启发式课堂教学阶段
1.合理导入
教师需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既定教材知识点教学,结合该课教学内容通过词汇拓展、语法造句、主题拓展等方式导入选定诗歌,按照“诗人介绍→诗歌介绍→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自读”的顺序展开教学。阅读是“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韩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提升词汇与理解力的源泉,学习者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习得准确的语调与发音的机会[3]221。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在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复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以达到综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与理解的语用能力。由此可见,此阶段需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作品内容。
2.科学启发
教师应按照“词汇解析→语法解析→诗歌表层文本解析→文化解析→诗歌深层文本解析”的顺序,对诗歌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由作品表层信息里的词汇、语法讲解,逐步深入到文学、文化、社会历史背景讲解的学习层面。
文字记录是文化的积累物[3]222,教师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发掘诗歌中涵蕴的韩国文化知识,由诗歌中彰显出的文化现象延伸至文化教育。在“诗文解析”环节,需将“词语”与“诗语”相区别,充分发挥诗歌语言所具备的多元文学审美属性,引导学生从“解析诗文”逐步深入至“解析诗歌”,鼓励学生对诗歌展开多维度的理解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理解力与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中韩文化和文学进行比较探究,此过程可加深学生对韩国诗歌与文化的学习印象,更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学生们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最终促进学习者对语言、文学、文化、精神与人格等多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后拓展学习阶段
课后的拓展学习应建立在兴趣学习的基础上,可按照“解析(课堂已完成)→试译→仿写”的顺序与方式进行。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后探索与拓展学习,保护学生对导入诗歌的学习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可定期在班级的范围内举行拓展学习报告或讨论,推选出优秀的诗歌鉴赏文、翻译文或仿写作品参加各类文学鉴赏或翻译创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科学的创新思维和与人文素养的并进发展。
三、“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范例
“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服务韩语语言教学。在落实教学模式过程中,应确保语言教学的主体性,避免发生以文学讲授为主和本末倒置的情况。以教材教学进展至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韩国语2(修订本)》第10 课《》为范例,演示一课时(45 MIN)的“诗歌导入型”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一)导入阶段(10 MIN)
诗歌导入要与正常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导入时机不能随意而定,需与教材教学内容、课程规划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如前所述,白石的诗歌《》中含有多处与韩国食物、韩国饮食与风俗文化的内容,而且诗歌的篇幅较短,词汇与语法难度适中,与常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易导入、宜讲解、益互动。
课程开始,可以让学生们随意地谈论下他们所了解的韩国食物,将此话题作为诗歌导入的切入点,通过提出如“我们中国人过生日时经常会吃哪些食物?韩国人过生日时又会吃哪些食物?”等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并回答出诗文中含有的食物名称“(海带汤)”;继续提出“除了生日,韩国人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海带汤?”的问题,进而导入《》的全文。
接下来,按照“诗人与诗歌介绍(1 MIN)→教师范读(1 MIN)→学生自读(2 MIN)→教师领读(1 MIN)→学生自读(3 MIN)→简读感想讨论(2 MIN)”的课前设计组织教学。此过程是让学生宏观地了解诗人诗歌,挑拣出自己不熟悉的词汇、语法与内容,以便深入学习的阶段。其中,“简读感想讨论”则是旨在通过学生的简短谈论,让教师客观把握学生对诗歌的总体理解程度,筛选出学生无法理解或错误理解的词汇、语法或文化风俗等知识,针对凸显问题及时调整诗歌讲解环节的侧重点。
(二)讲授阶段(35 MIN)
教师将按照“词汇解析→语法解析→表层文本解析→文化解析→深层文本解析→中韩文学或文化比较”的教学顺序,展开分解式教学。此过程既要注重对词汇与语法等语言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拓展,又应从鉴赏的角度解读诗歌,还应注重对韩国文化风俗的发掘以及中韩文学与文化的比较讲授。
如表1 所示,(1)、(2)、(3)是诗歌讲授的铺垫阶段,是巩固与拓展词汇、语法和了解诗歌大意的环节,是展开深化教学的前提;(4)、(5)、(6)则是思维启发、文化教育、文学审美、比较分析和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
表1 白石诗歌《》的讲授范例
表1 白石诗歌《》的讲授范例
?
在师生的互动和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力与判断力,引导学生尝试展开深度的诗歌剖析,从文化教育与文学教育延伸至精神内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人格与知识能力水平的协调发展。
(三)拓展阶段
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学习,更应延伸至课后的自主学习。在兴趣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多方面知识,如尝试去阅读鉴赏其他诗人诗歌、翻译诗歌和仿写诗歌等。在班级范围内,定期举办诗歌鉴赏、朗读、翻译与创作等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及讨论;推选优秀的作品参加韩语演讲、翻译以及写作等各类语言竞赛,力争指导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收获感,促进学生对韩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真正地实现“授之以渔”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现阶段,“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已正式投入到安徽科技学院2+2 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中韩合作班的韩语课堂教学,根据授课的实际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反馈等情况,可以发现学生们参与课堂与师生互动显著好转,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虽然“诗歌导入型”韩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客观上仍存在少部分学生热情不高和学习懈怠的精神状态。如何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后续开展高质量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接下来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
综上所述,结合现阶段实验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以下三种解决方案:一是调整难度,使导入诗歌作品的难度适应整体学生的韩语应用水平,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融入课堂;二是调整进度,放慢教学进度,采用慢讲和细讲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领会吸收学习内容;三是调整内容,尽量选择学生喜欢及感兴趣且学习价值高的诗歌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知识层面的延伸拓展,促进全员参与和共同进步。
[注释]
① 参见张文娟“.引—发—求”教学模式在中韩合作办学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60-62.
② 参见李先汉等编著.韩国语1(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6-97.
④ 参见李先汉等编著.韩国语2(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