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增强CT扫描受检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6-14付秀华崔延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相关性

付秀华 崔延安

【关键词】增强CT扫描;对比剂外渗;风险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181-04

CT检查具有安全、简捷、有效等特点,近年来诊断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升级而不断更新,CT对相关疾病及局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也逐渐提高,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1-2]。CT检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CT平扫,另一类是增强扫描,CT平扫是最基本的CT检查,可用于发现和诊断疾病,CT平扫不能反映病变的血流供应情况,无法准确判断某些恶性病变具体情况[3]。而CT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的补充,通过对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同步进行CT扫描检查,可增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血管对比,更有利于清晰的发现和显示病灶,对于病变的定性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为患者及早治疗提供依据[4]。但CT增强扫描也存在诸多缺点,如辐射较大,患者可能出现对比剂过敏、对比剂外渗等[5]。对比剂属于高渗溶液,且具有高粘滞性、强刺激性,具有较高的对比剂外渗风险,而一旦对比剂渗入组织或筋膜间隙时,可引起组织的局部损伤甚至坏死,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和水肿[6],不仅影响CT检查的顺利完成及图像质量,还可能影响诊断结果及延误治疗,且对比剂外渗需要花费额外的医疗资源进行及时处理和治疗。基于此,找出对比剂外渗原因尤其是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于患者CT增强检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本院行CT增强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发生对比剂外渗,设为外渗组,剩余30例未发生对比剂外渗,设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均男女不限,年龄≥20岁;(2)行CT增强扫描,检查部位主要为脑部、胸部、腹部、盆腔;(3)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充分。

排除标准:(1)已确诊的恶性肿瘤;(1)明确对对比剂过敏或有碘过敏史;(3)检查配合度不佳;(4)临床资料缺失;(5)孕妇。

1.2方法

1.2.1CT增强扫描方法

使患者平卧,使用20G静脉留置针(Y型留置针型号为20GABD)在患者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对比剂为350g/mL的碘海醇或者370g/mL的典比乐),根据患者体质量、检查部位、病情等确定对比剂浓度、剂量及注射速率(通常情况下建议速度不可超过5mL/s),采用128排多层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

1.2.2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史;可能与对比剂外渗有关的资料,包括检查部位、渗透压、对比剂使用情况、注射速率、注射护士工作年限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采取(x±s)描述,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剂外渗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剂注射速率、浓度、渗透压及注射护士工作年限与影响增强CT扫描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剂外渗具体

发生情况及转归发生对比剂外渗的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2~67(48.14±3.86)岁。有6例(12.00%)出现剂量≥50mL大量渗出,29例(58.00%)出现剂量20~50mL的中量渗出,剩下15例(30.00%)为剂量为<20ml的少量渗出。发生对比剂外渗的患者中,49例(98.00%)出現部分组织麻木、肿胀,另有13例(26.00%)出现水泡表现,均未见组织坏死等严重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在3d时间内均痊愈,组织肿胀、水泡等表现显著改善或消失,随访1个月未见后遗症。

2.2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及对比剂外渗相关因素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外渗组注射速率≥3mL/s、对比剂浓度>370mgI/mL、渗透压>500mOsm/kg·H2O及对应注射护士工作年限≤3年者占比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影响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多因素分析

将表1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视为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2。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的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剂注射速率(OR 3.177,95%CI1.417~7.124)、浓度(OR 2.447,95%CI 1.148~5.215)、渗透压(OR 3.086,95%CI1.170~8.143)及注射护士工作年限(OR 2.625,95%CI1.091~6.571)是影响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CT增强扫描是临床用于诊断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通过短时间内向患者静脉注射一定量对比剂,以提高时间分辨率[7],与常规静脉注射药物不同,CT增强扫描注射的对比剂具有高渗、高黏等特点,具有一定对比剂渗出发生风险。本院50例发生对比剂外渗的患者中,有6例(12.00%)对比剂大量渗出,29例(58.00%)中量渗出,剩下15例(30.00%)为少量渗出,提示对比剂外渗以中量、少量渗出为主,且患者大多会出现部分组织麻木、肿胀,部分患者有水泡表现,本组患者虽均未见组织坏死等严重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于3d时间内均痊愈,但仍需引起重视。既往报道[8]指出,当对比剂外渗到皮下组织后,会导致非感染性炎性损伤,破坏微血管,引发循环障碍。

本研究将CT增强扫描发生对比剂外渗和未发生外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比剂注射速率、浓度、渗透压及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1)对比剂注射速率:注射对比剂时采取高压注射方法,本身注射阻力大,且还会随注射速率提高而上升,使得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对比剂外渗[9];也有研究表明注射速率过快是导致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4mL/s的注射速率其出现对比剂外渗的概率为2mL/s的2倍左右,注射速率越快对血管冲击越大[10]。(2)对比剂浓度:有研究发现对比剂浓度越高,对比剂渗透率越高[11]。对比剂浓度越高其黏稠性越高,在血管中流动越困难,持续注射会导致对比剂之间产生压力,最终传导到血管壁上,此时则容易引起对比剂外渗[12]。(3)渗透压:CT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多为高渗溶液,具有较强亲水性,会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血小板释放炎性趋化因子,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对比剂外渗[13]。且高渗透压引起的损伤还会导致局部微循环受损,不利于外渗对比剂的弥散,形成对比剂持续损伤[14]。(4)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护士穿刺注射对比剂是CT增强扫描的重要环节,首先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决定患者能否顺利进行增强扫描,工作年限高的护士工作经验丰富,在穿刺时对于血管评估和穿刺技术的掌握程度要优于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心理负担,还能对患者血管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15]。此外,工作年限高的护士对于留置针固定和突发事件处理也更加稳妥,能最大程度避免患者或护士自身导致对比剂外渗现象的发生[16]。有研究表明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还与年龄、放化疗史等密切相关,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配合度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对比剂的注射,且其血管弹性较低,脆性增加,在注射时很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而出现对比剂外渗的情况发生,同时对于长期放化疗的患者,疾病本身可能导致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且放化疗对于血管本身具有较强刺激性,会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从而易出现对比剂外渗现象[17]。本研究所研究重点有限,还有待日后继续深入研究影响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

据报道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发生率较高,常会对受检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和解决对比剂外渗现代尤为重要。患者在行CT增强检查时常会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检查依从性,因此在检查前应把检查步骤及对比剂外渗相关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详解,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降低对比剂外渗事件的发生。还要对负责对比剂注射的护士进行专业强化培训,包括选取合适血管,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使用方式,选择合适的注射速率、渗透压等参數,尽可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外渗事件发生。此外,当确认出现对比剂外渗事件后,应立即停止注射,抬高患者,以避免外渗情况加重,对于外渗量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硫酸镁等药物进行局部外敷,当患者症状较重、外渗量较大时,应立刻采取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并采取局部护理措施[18]。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影响因素众多,在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应着重注意对比剂注射速率、浓度、渗透压及注射护士工作年限等,以降低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风险。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相关性
遗嘱公证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