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2-06-14吴乐怀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脑梗塞神经功能

吴乐怀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033-04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也称为是脑梗死,为患者脑部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缺氧、缺血后造成脑部组织发生的一种缺血性坏死脑部疾病,也是目前导致中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的占比不断增加,脑梗塞的患病形式也不容乐观,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较多情况下无发病前兆的特点,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需要开展及时的干预救治。临床中关于脑梗死的疾病治疗,在前期多以改善病灶区域血液循环为主,抗凝和溶栓治疗多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临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脑梗塞等疾病的抗凝治疗。临床实践发现,单一性用药的治疗效果多无法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近年有学者提出应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1]。为此,本文选取3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开展脑梗塞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15)和治疗组(n=15)。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8例、7例,年龄49~77(63.48±3.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0~9.0(6.97±2.51)h;治疗组中男性和女性各10例、5例,年龄51~77(64.05±3.6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0~10.0(7.08±2.6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入院经CT等检查确诊,满足临床关于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或者过敏体质患者;合并重度肝肾功能损伤;在研究前接受抗凝等相关治疗;有颅内出血或者出血倾向患者;有既往神经疾病或者脑卒中病史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性干预治疗。如遵医嘱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血糖血压调整治疗、脑水肿预防治疗、脑细胞营养治疗及感染控制治疗。

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单一治疗。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45,规格0.1g)治疗,使用方法为100mg/次,一天一次,持续使用本品14天。

治疗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其中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该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mg)治疗,使用方法为第一天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mg/次,氯吡格雷片剂量为300mg/次;第二天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mg/次,氯吡格雷片剂量为75mg/次,一天一次。经治疗7天后,停用氯吡格雷药物,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持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作为评估工具,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NIHSS包括10个项目(忽视、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面瘫以及意识水平等),总分42分,得分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越严重。

(2)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BI)指数[4]为参照,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其中含有进食、如厕、穿衣、转移、吃饭、修饰以及洗澡等10个评分项,各项计分0~1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越显著。

(3)治疗有效率[5]:结合NIHSS评分判定,基本痊愈为NIHSS评分分值降低幅度在91%~100%;好转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在46%~90%;进步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在18%~45%;无效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不足17%。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患者占比+好转患者占比+进步患者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NIHSS评分及BI指数等)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用[n(%)]表示,以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BI指数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的NIHSS及BI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12/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6/1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发生恶心、头晕以及黑便等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总发生率为53.33%(8/15);治疗组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总发生率为13.33%(2/1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居全球第2位,在我国居第1位[6],并且伴随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口新发脑血管疾病,超过150万人因该病死亡[7]。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约80%属于脑梗塞[8],该疾病与患者年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有学者[9]提出,患者年龄在高于45周岁后,脑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其病死率也相应提升,其中在性别分布中,男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临床中针对脑梗塞分析,从疾病角度出发,该疾病多发生在患者的大脑内动脉,如基底动脉、大脑中、前、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均为常见发病部位。在患者受到刺激或者情绪激动时,合并高血压症状的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发病较急,有呕吐、疼痛等症状发生,其意识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开展头脑CT检验中,可发现患者的出血灶较密度较高;在合并脑部病变的影响下,随着疾病的缓慢进展,也会逐渐发展为脑梗塞。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急性脑梗塞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性较大,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开展均有较大的影响,患者患病后有显著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会丧失意识,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疾病在短期内加重。基于血栓是引起急性脑梗塞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致病机制为患者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加之血管内膜受损,使得大量的血小板活化、聚集和黏附,引发了凝血瀑布反應,在较多的血栓形成并持续增大的作用下,引起患者血管阻塞。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将如何开展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实现患者的疾病康复为研究的热点,治疗措施也多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实现凝血功能的抑制来避免血栓形成和扩大,并有效的改善学流动力学状态,将病灶区的脑细胞功能有效的改善等[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NIHSS及BI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在脑梗塞治疗中开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其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相对单一用药效果更理想。分析联合用药效果理想的原因如下。(1)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临床实践已证实了该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临床开展一级和二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的效果得到临床实践证实,经服用后能够对乙酰化环氧化酶1活性具有较大的抑制效果,进而使得花生四烯酸和活性位点结合有阻碍作用,实现了对血栓素A2合成的阻滞,防止血小板释放和聚集。但在临床中发现,该药物剂量过大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内皮西保证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有抑制作用,反而不利于血栓的抵抗治疗,为此在临床中关于阿司匹林药物每日的使用剂量应低于325mg[11]。(2)氯吡格雷药物为临床药物中常见的二磷酸腺苷代表性受体拮抗剂药物,可有选择性对血小板受体及二磷酸腺苷结合有抑制性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经服用后可对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结合有选择性的抑制效果,对激发二磷酸腺苷为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过程也可起到较好的一致性效果,由此实现了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经对该药物的药理分析发现,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作用呈不可逆特性,在血液中充分的药物浓度下,会对血小板的生命周期带来影响。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药物使用剂量为75mg,一天一次用药,对患者重复性口服用药,在用药第一天可实现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该抑制性效果会逐步增强在用药3~7天内稳定。药物稳定期中,每日服用氯吡格雷药物的平均抑制性水平为40%~60%,在终止药物治疗5天内,患者机体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会逐渐向基线水平靠拢。

此外,通过对比两组的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发现治疗组联合用药后发生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少药物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其原因可能是传统治疗中长期的使用单一性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虽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疾病的控制,但是长期大剂量的摄入阿司匹林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对其中枢神经功能也会有一定的损害性作用,使得药物自身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降低。经联合氯吡格雷药物后,能够避免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不良反应,显著的提升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氯吡格雷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的特点,改善了对患者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为此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较低。黄惠红等[12]在一项关于17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用药研究中,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药联合用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显著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比单一用药也有显著下降,这也佐证了本文观点。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可对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好的恢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脑梗塞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