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2-06-14谢晓峰罗萍萍孟建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谢晓峰 罗萍萍 孟建琴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169-0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ur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研发的新药更多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但同时由于ADR的发生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我国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容易患病,且所患疾病种类多,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北京市80岁以上老人人均服药数量为7.5种,多重用药比例达64.8%[2]。多种药物在体内之间相互作用,往往容易导致ADR的发生和治疗失败。通过对ADR监测、分析,将结果反馈于临床,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药品费用;通过对ADR的研究,还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思路,所以,医务人员应该重视和关注ADR。为了掌握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药学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协助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基于此,笔者对本院2021年1~7月收集的138例ADR有效报告进行了数据汇总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138例ADR均选择本院2021年1~7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数据。

纳入标准:经关联性评价认为肯定、很可能、可能与所用药品有关的ADR。

排除标准:临床给药错误和关联性评价认为与使用药品可能无关造成的ADR。

1.2评估标准

依据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中对新的ADR、一般的ADR及严重ADR的规定进行判定。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良反应,容易在患者身上出现,被公众认知,这些都是一般的ADR。还有些ADR,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及频次不被公众认知,且文献没有记载。有些ADR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及其他重要医学事件,需要进行紧急抢救治疗的不良反应,就是严重ADR。

1.3观察指标

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手工检索方式对纳入的新的一般、新的严重、严重、一般ADR报告、转归情况、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怀疑药品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新的一般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ADR,发生的ADR对患者影响轻微,停药后自动痊愈,无需对症治疗;新的严重ADR,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ADR,发生的ADR对患者伤害严重,比如,进行抢救,导致患者住院時间延长等;严重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已经记录,对患者伤害严重的ADR等;一般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已经载明的ADR,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使用该药品后会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停药后会自动消失;转归情况,是指发生ADR后患者的康复情况,比如,痊愈、好转等;临床表现,是指患者发生ADR后身体出现的一些异常变化,比如,皮肤瘙痒、皮疹、恶心、腹胀等。

2结果

2.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患者转归

138例ADR报告中,新的一般ADR报告28例(占20.29%);新的严重ADR报告4例(占2.9%);一般ADR报告72例(占52.17%);严重ADR报告34例(占24.64%)。其中患者治愈好转的有131例(占94.93%),结果不详的有7例(占比5.07%),见表1。

2.2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基本信息

138例ADR报告中,男性65例(占47.1%),女性73例(占52.9%),ADR报告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以6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占57.25%,见表2。

2.3药品不良反应给药途径情况

13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62例(占44.93%),口服50例(占36.23%),以静脉滴注较多,见表3。

2.4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38例ADR报告中统计得,共累及11类器官/系统,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7例(占34.06%)最多,典型的表现为出现皮疹伴瘙痒,其次为消化系统28例(占20.2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21例(占15.22%),呼吸系统14例(占10.14%),见表4。

2.5药品不良反应前10位统计

138例ADR报告中发生ADR较多前3个药品分别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例(占7.25%)、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0例(占7.25%)、阿卡波糖片9例(占6.52%),见表5。

3讨论

3.1ADR报告类型分析

本院138例ADR报告中,新的一般ADR报告28例(占20.29%),新的严重ADR报告4例(占2.90%),一般ADR报告72例(占52.17%),严重ADR报告34例(占24.64%)。一般ADR占比最大,新的一般和严重的ADR报告上报数量明显增加。这与医院成立了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网、各个病区设有监测员、医院设有负责监测网的兼职临床药师及实施奖惩制度有关。研究表明,医疗机构具有健全的ADR管理网络和完善的制度,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开展的比较好[3]。也说明我院ADR监测员ADR和药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负责ADR收集的药师对ADR的分析、评价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新的和严重ADR报告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院下一步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关注“严重”和“新的”病例,注重ADR病例的评价、控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ADR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继续加强ADR报告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怀疑即报,进一步提高ADR报告的数量与质量。

3.2ADR报告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研究中的138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为0.89∶1,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来看,60岁及以上人群占57.25%,为ADR高发人群,与文献[4]报道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因素(体重、妊娠期、哺乳期)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和功能趋于衰退趋势有关,如心脏心肌硬化、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胃肠功能减弱、肝肾功能减退等,导致老年患者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发生巨大变化,加之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品种多等往往易导致老年人群ADR发生率高于正常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考虑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用药目的、适应症、药物的PK/PD、治疗药物的风险及获益等,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优化处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用药品种和治疗药物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DR发生率。

3.3给药途径分析

所有例138例ADR报告中,口服50例(占36.2%),静脉给药途径62例(占44.93%)比值最大,与2020年国家ADR监测报告的报道[5]一致。药物由于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对机体产生的药效也会不同。静脉滴注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与口服给药相比,吸收快、到达作用部位的时间快、起效快、作用显著,临床主要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急危重症及需要快速给药的患者,其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静脉给药对药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高,药品的理化性质、杂质含量、稳定性、PH值、生产工艺等有质量要求。静脉给药时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溶媒选择、配制浓度、药液放置的时间、环境的温度、给药速度等都容易诱发ADR。静脉滴注给药安全风险高,还增加医疗成本。因此,建议本院:(1)静脉调配实施集中调配,提高成品输液质量;(2)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天数、药品种类、液体量;(3)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坚持“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给药原则,尽量选择简单易行的口服给药途径。确实需要静脉滴注时,应注意可能引发ADR的各种因素,加强用药监测,预防和降低ADR的发生率。特别是静脉给药后30min内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无异常,逐渐增加给药滴速。

3.4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析

由上表4累及器官/系统统计表可得,所有138例ADR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前3位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这与相关文献[6-10]报道基本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水疱、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这些不适症状医务人员和患者陪护容易发现,患者有明显的感知。建议医护人员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观察、监测及用药教育。对于起效快、毒性大、不良反应多、不良反应严重或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药品要及时给患者及陪护进行用药交代,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当发生ADR时,应立即暂停使用怀疑药品,更换输液、吸氧、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肝肾功能,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5致ADR怀疑药品分析

由表5数据分析可得,怀疑药品前3位分别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阿卡波糖片。可能原因如下:(1)盐酸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药物中最经济的品种之一,不仅能降血糖,调节血脂,且有增加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药物不经肝脏代谢,以原型经尿排出体外,在体内易消除,且能保护心血管免受损害,而且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盐酸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常见的ADR有: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金属味。(2)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具有降低痰液粘度,使痰容易咳出,临床用于治疗浓稠粘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及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如果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则禁止使用。雾化吸入给药,药液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如口腔炎、恶心和呕吐的情况。(3)阿卡波糖片用于治疗糖尿病,或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的餐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之一。我院是一家县级三级乙等医院,服务的慢病患者较多,这三种药品都是慢病患者常用药,使用频率高,疗程长,为门诊住院基础用药,所以,ADR发生率可能高于其他药品。

3.6ADR的转归

138例ADR,94.93%的病例痊愈和好转。主要在于这些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有些病例发生的ADR程度比较轻微,发现不良反应后医务人员采取了及时停药、严密观察、对症治疗等措施,避免了严重ADR的发生、降低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所以发生ADR的病例痊愈和好转率高。

綜上所述,ADR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临床用药治疗中一般可以预知,但难以避免,其发生与药物PK/PD、理化性质、给药途径、给药频次、用药疗程及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更加重视ADR,增强用药风险意识,重点关注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和新的、严重的ADR。下一步药学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ADR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宣传ADR相关知识;加强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提高临床药师自身专业技能,协助临床科室收集、分析、评价及控制ADR的发生率,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促进临床合理选药、合理用药。帮助提高患者用药的经济性及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