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江南丝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6-14顾莉仝童

音乐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丝竹扬琴器乐

顾莉 仝童

中国有着多元且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人文背景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戏曲、器乐、舞蹈、民歌等。我国江南一带历史底蕴厚重,拥有许多典型的江南地域文化代表。其中江南丝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江南丝竹音乐作为我国众多地域音乐文化的一种,主要是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一带,是一种器乐合奏形式。在江南水乡的滋养熏陶下,呈现出一种秀雅委婉的音乐风格。笔者以江南丝竹音乐为主线通过对其中二胡、琵琶、扬琴三件演奏乐器的文化进行研究,衍生出对江南丝竹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些看法,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二胡的前身是距今一千多年的“稽琴”,后经过不断的演变,现如今是我国民族器乐中具有代表性乐器之一。根据历史典籍的相关记载,自宋代开始,外来乐器为适应其传入地区的文化需求,不断进行改变,“胡琴”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例子,是来自西域的马尾胡琴与稽琴相互融合演变而成,是我国古代民间弦乐发展成熟的标志。二胡得名较晚,是胡琴演变后的一种。近代以来出现了以刘天华和华彦均为代表的“现代学院派”与“民间乐派”两个派别。刘天华将西方器乐的演奏技法融入中国二胡,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使二胡这个民间乐器逐渐成为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代表与世界音乐對话。二胡发展至今,有着独特的属性特征。

(一)民族多元化

从二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域的马尾胡琴,马尾胡琴就是西域的一种民间器乐,代表着当地的民间文化。在传入我国之后,与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二胡。由此看出,民族多元化是二胡的内在属性。

(二)时代性

二胡诞生于民间,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色。上个世纪初,以刘天华为代表的“学院派”二胡音乐家结合西方演奏技法对传统二胡演奏进行不断的改良,使二胡更加顺应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二胡也失去了原来的灵活与多变性。自此以后,二胡文化多由专业的学院派教学主导,民间化也逐渐被替代。学院派的教学有利于二胡传承往专业化系统化方面发展,但同时也应当注意结合民间特色保持二胡固有属性。

(三)经济属性

二胡的前身“胡琴”,在历史记载中就多为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器乐伴奏,所以可以得出经济属性是二胡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在民间演奏二胡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二胡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生存下来。现如今,二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

琵琶不是诞生于我国的传统乐器,但是其传入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记载,琵琶是胡人的乐器,直到魏晋时期才有“琵琶”二字的出现。琵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大量关于琵琶的诗词歌赋,这对于琵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琵琶的文化价值

琵琶的文化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价值,二是美学价值。从文学价值层面上,我国诗词歌赋的创作与舞蹈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琵琶是在此文化艺术交融的背景下诞生的。早在唐朝,琵琶的演奏曲目就根据诗词内容的不同有着多变的演奏风格。有征战沙场的豪迈,有表达命运不公的哀怨凄凉。在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琵琶阐述着文学家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说琵琶在其发展的千年岁月中,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琵琶文化流传至今本身蕴含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系,在新时代,研究琵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此外对于琵琶文化体系的深入研究,为本民族的器乐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琵琶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琵琶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国器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今社会琵琶的演奏技法专业性强、入门较难。因此作为传统乐器,它的社会普及率较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与困难。

第一,社会中主动学习琵琶文化的群体较少,与另一种我国传统乐器古筝相比在学习人数上相差巨大,主要是人们对于琵琶乐器演奏的认知较少,而琵琶演奏技法相对于古筝难度较大,学习门槛较高。多数人提到琵琶演奏还停留在《十面埋伏》以及文学作品《琵琶行》,对于深层次琵琶的文学价值以及美学意义没有进一步的认知,社会上开展琵琶教学的场所也是少之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对于琵琶文化的传承力度还有待加强。第二,在琵琶文化传承过程中需要政策支持,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第三,琵琶专业演奏人员稀缺,在当今高度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只有对于琵琶文化的再宣传,使社会群体更加全面地认知琵琶文化,才能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培养更多的琵琶演奏专门人才。

(三)完善琵琶发展社会环境,加大对琵琶文化的推广。

完善琵琶发展的社会环境,首先要明确琵琶文化并不是独立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之外的,琵琶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加大对传统乐器的推广力度,目前社会上对于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主要停留在古筝,需要国内各区域加强对琵琶文化的推广,只有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这门器乐,才能为我国琵琶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前,我国琵琶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以及琵琶教育体系的完善等。

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我国具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对于其他传入乐器,其在我国发展的年限相对较短。扬琴是一种击弦乐器,它的音域较宽,音量变化也较大,所以在演奏风格上比较灵活多变。既可以演奏气势磅礴的曲目,又可以演奏出泉水叮咚的婉转曲目,在同一个作品中表现手法也可以做到很快切换。另外,扬琴不仅可以作为独奏乐器也可进行器乐合奏,当然也可以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例如在地方戏曲、说唱表演等一些民族器乐演奏中常常出现。

扬琴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扬琴要想更好地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让扬琴为更多人知晓,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同时,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开展与扬琴有关的音乐活动,提高知名度,让人民群众在欣赏扬琴音乐的同时感受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在扬琴教育工作方面,一是需要艺术院校或综合类院校音乐系积极开设扬琴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扬琴专业人才。二是各地中小学(有条件地区)可以开设与扬琴相关的课后兴趣班,或者扬琴社团,让更多学生能从小接触到扬琴这门乐器。三是可以建立与扬琴相关的社会学习机构,为社会上热爱扬琴的人士提供学习的场地。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升扬琴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藝术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它可以通过艺术表演与作品来反映时代、精神、思想及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艺术风格是由艺术家主观因素与艺术表演、作品所处时代条件等客观因素相统一而形成的。[1]注重中外扬琴文化的交融,扬琴是外来文化,虽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与实际所需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将研究目光转向国外扬琴演奏的优点,通过国内外扬琴优缺点的对比,开阔研究视野,从而为我国扬琴发展汲取养分。

对于江南丝竹这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来说,它主要是来自民间和流传于民间,是我国江浙地区艺术的精粹,反映着该地区人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它是群众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形式。[2]创新是音乐艺术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不管是江南丝竹音乐文化,还是中国的传统音乐艺术,还是其他音乐艺术,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与未来,离不开不断的创新与新元素的加入。首先可以从江南丝竹音乐本身入手,将传统的优秀艺术素材与案例拿出来,再将新时代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糅合进去,从而达到创新,与时俱进,在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求下,将传统与现代达到一个契合点。但是,传统音乐文化是根基,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求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保留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核心与内涵。[3]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底蕴的体现,其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是新时代发展的土壤与创新的基点。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有艺术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然而,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又要求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作出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音乐艺术,这样才能让传统音乐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1]龚瑛:《苏州地区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艺术评鉴》2021年第19期,第55-57页。

[2]胡亮:《京杭大运河文化变迁与昆笛的发展流变》,《民族艺术》2021年第2期,第116页。

[3]马克:《浅论江南丝竹音乐与江南风格器乐曲的区分》,《音乐生活》2020年第9期,第49-50页。

顾 莉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仝 童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丝竹扬琴器乐
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丝竹
江南丝竹
小议江南丝竹的风格和特色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让丝竹文化绽放校园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