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022-06-11张宁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乐曲旋律

张宁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因材施教,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一、多元聆听,激发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每一个音符都蕴藏着音乐的内涵,听是音乐鉴赏的基础,是开展一切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会听,听得自然认真、细致,激发听觉意识,学生才能与音乐产生巨大的共鸣,对乐曲的理解也会随之上升到一个崭新层级,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歌曲聆听的方式是多元的,多媒体播放、示范性演唱等都是比较流行的教法。教师可以采用这些多元的渠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度,真正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让学生将旋律听在耳里、记在心中。

《我爱我的家乡》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首二拍子抒情歌曲,教学时教师可先示范演唱歌曲,以明亮有弹性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旋律与情绪。接着,钢琴弹奏,学生跟唱,结合律动展开演绎操作,以进一步熟悉歌曲优美的旋律。多媒体播放歌曲演唱视频,通过复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八孔竖笛学习演奏《我爱我的家乡》,深入感知歌曲内涵,一边吹奏,一边在头脑中想象歌曲描绘的情景,感知旋律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给学生更多的思想启迪,顺利建立学习认知起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培养演奏家,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在上述教学中,从教师的示范演唱到钢琴引导学生学唱、多媒体播放演唱视频、八孔竖笛学习演奏,在多元化聆听中,一步步增强学生的聆听体验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特点,更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

学生的鉴赏认知基础也会随着“初步聆听,整体感知”而逐渐积累起来。

二、故事教学,渐入佳境

故事是儿童的最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是作者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通过课前导入故事或课堂教学中穿插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加课堂的活力因子,更能引发学生的感触,鉴赏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三年级的《卖报歌》语言朴实生动,乐曲曲调简单,曲调流畅、明快,辛辣诙谐的笔调唱起来朗朗上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乐曲,从内心出发唱好这首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即:1922年6月15日,“小毛头”出生在一个苏州的杨姓人家,七岁时父亲病故,为了谋生,“小毛头”只能走上大街卖报。一天,餓得头昏眼花的“小毛头”被撞倒在地,报纸散乱一地,一个陌生的叔叔见状上前扶起她,还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位好心的叔叔就是聂耳。“小毛头”的叫卖声一直在聂耳的耳边回荡,在风雨中卖报的情景也一直浮现在眼前,于是,一首响彻街头巷尾的《卖报歌》就诞生了。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歌曲本身的故事出发吸引学生。曲折的故事情节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既能加深学生对《卖报歌》的理解与感受,也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让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三、学习反思,升华意识

反思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样需要深刻反思,在鉴赏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这样的过程实则是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提升的过程。小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反思意识不强,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其展开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及时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实现自我发展的快速升级,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思维能力等音乐素养。

比如,《跑旱船》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是陕西农民们为庆祝传统节日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的形式之一,因为学生对跑旱船一无所知,鉴赏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民间歌舞特征出发,结合视频录像,引导学生了解“跑旱船”的起源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感知乐曲的曲调、旋律、词句和情绪。鉴赏活动结束后,再次梳理这一学习过程,总结这首民歌的主要特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对民间歌舞的认知将更加深刻,从山歌的特征、曲调的构成、整体感受三方面对歌曲进行逐步梳理,教师再适时补充,逐渐提升学生的歌曲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必然趋势。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所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使音乐鉴赏课变得充满情趣,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通过音乐鉴赏感知乐曲,开阔音乐视野,获得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好的音乐享受中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乐曲旋律
春天的旋律
始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