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11王锦梅
王锦梅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学到大学贯穿整个教育体系,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而且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起来较为乏味,使得数学教育成为各个教育阶段的难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以后,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要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学生是初次系统性地接触数学知识,一些数字、公式、几何知识等都比较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讲没有吸引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趣味化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一、利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鼓励。小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阶段有着良好的兴趣,能够强化自我的学习动力并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采用鼓励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1]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多使用鼓励教学的方式,通过眼神、动作、态度等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教师在讲解乘除法知识期间,划分课程知识要点,这一课程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种学习自信心,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赞美的语言以及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启迪。但是如果学生的能力不足,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没有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自己的态度,这样一来即便学生顽皮,或者不能专注于课堂学习,仍然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信任之下,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习数学知识,逐步产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导入,整个课堂氛围、学习状态都会受到影响。教师利用趣味性的导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应用趣味性的故事,逐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愉悦,学生能专注于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教师选择故事材料时,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需求去调整教学策略,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故事是学生熟悉的,在数学知识探究期间,学生的代入感会更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趣味化的体验,而且能掌握一定的技巧,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2]
教师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时,使用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故事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学效率会不断提升。教师在课堂导入期间,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故事,那么学生会想,数学知识原来是与动画片有关系的。教师通过这一要点,询问学生大头儿子经常与爸爸在家吃水果,那么如果有小朋友到家里来,应该如何分一个苹果呢?那么学生会回答道,自己确实看到过这种场景,后续教师让学生讨论,试图再现这一故事情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各个环节的知识也很有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那么学生能够用最佳的状态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优化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推进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问题。在情境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而且不需要教师的约束,探究学习欲望大增。教师将情境与问题结合,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数学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联系,因为情境基于现实而建立,一些熟悉的生活事件,能让小学生加深学习印象,认识到数学知识是能够应用于实践之中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思索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在讲解圆形相关的概念、计算公式时,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有一个人让驴拉磨,将驴拴在磨石的旁边,通过鞭打的方式让它旋转。教师让学生设想驴的活动范围,是否是非常广阔的范围,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呢?有的学生会花费时间去想象,而有的学生反应比较快,能够快速将这部分知识与自己的以往认知结合起来,快速得出结论:驴的活动范围类似于圆规画圆的方式,一个圆的面积确定之后,驴的活动范围也就找到了。利用这种情境,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主动探究課程知识的意识,大大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四、设置趣味化游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天性就喜欢游戏,愿意接触各种趣味化的游戏。在数学教学期间,应用游戏活动极为丰富、有趣,所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置趣味化的游戏,将公式、符号、图形等应用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在良好的氛围之中,能够更好地达成目标。在娱乐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悦的心理,自然能够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确定游戏化教学方案之后,要尽量多设计动手实践方面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游戏任务是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那么学生就需要增强合作意识,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能够获得新奇体验,必然会提升学习效率。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探究,新课改的理念能够贯彻到学习活动之中。[3]这种教学策略将学生视为主体,学生对知识点就会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如乘法口诀知识,初次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小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学习态度会导致数学课程枯燥且乏味,最终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设计游戏互动环节,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竞赛活动。教师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数字,在1~9的扮演过程中,学生贴上对应的编号,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让学生组合抱团,并让其他学生说出最终的得数是多少。这种理解记忆数学知识的方式,是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的,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设置有趣的课后作业,保持学生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想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学习,将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确定数学知识框架。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缺乏对数学重难点的把控,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还会限制学生的兴趣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效率。
教师设置应用题,无须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或者实践,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去理解某一类知识解析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方法去解答问题,那么学生就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态度,不是被动地探究学习,而是能够在主动学习阶段应用更好的方案,去判断题目的意图。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创新作业形式,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大大提升。
六、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判断数学知识点。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阶段,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应用合理的方法,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趣味化的课堂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影响力,就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水平。当然,虽然趣味性教学法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进行应用,但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搬或借鉴前人的模式和方法,说到底还是奉行的“拿来主义”。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于趣味性教学法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安会刚.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7):61.
[2]张孝凤.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81.
[3]李红兵.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21(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