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卓越课程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的行动研究
2022-06-11王娣
王娣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信息技术的科学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群体的积极参与,加之青少年生性活泼、思维开放、头脑灵活、想象力丰富,因而非常适合承载信息技术的传承与开发。因此,教师应立足新教育卓越课程,运用个人的学科探究精神积极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借助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较高的认知力、思维力、想象力、交流力与创新力去加速机器人综合能力开发、实践与推广,为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输送更多更好的探究资源。
一、相关概念的简要介绍
“新教育卓越课程”与“机器人综合能力”是两个较为生疏的概念,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简要说明,确定本次研究的基点。
(一)新教育卓越课程
新教育卓越课程是指以所有学生为科学教育对象的课程,积极向学生传输科学文化知识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力求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精神文化生活、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深度考量与深刻共鸣。因此,新教育卓越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科技性、先进性、探究性、创新性与实操性,切实推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机器人综合能力
机器人综合能力是新教育卓越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基于图形化编程软件而拥有的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任务探索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主体发展能力的全面涵盖。可见,机器人综合能力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应该具有的宝贵素养与重要能力,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信息技术素養中的核心能力,直接决定着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主体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提升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积极提升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能够加速机器人综合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的普及与应用,帮助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掌握这一实用性、创新性、先进性、科技性都非常强的实践性技能,切实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的科学文化素养及信息技术素养,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的使命。
其次,教师积极提升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能够将个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视野、教学智慧、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的科学推广活动中,为机器人综合能力教育教学活动输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生命活力支持以及工作热情支持,为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输送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以及科技信息。
最后,教师积极提升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教师群体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活动,更是教师群体完成教书育人使命、培育优秀人才、助力中国梦实现的探究性、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作用的完美体现。
三、提升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的有益尝试
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是一种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为知识基础,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动力支持,以创造创新能力为价值指向的教育教学活动,因而具有突出的实验性、探究性、前瞻性与创新性,需要一个实践探索、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一)尊重生命律动确定课题任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深度探究与科学总结,以此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主体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效性。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对象,教师要积极推广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活动,自然就要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主体喜好、群体兴趣、认知需求、思维偏好以及生命诉求等主体基点入手,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实践性、指向性以及有效性,切实将教科研活动做实做好,不流于形式。
教师在掌握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后,积极立足课题研究的核心人物而设定本阶段的具体研究主题,重点培养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以此为起点启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问题解决能力涉及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能够将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并以此形成主体认知、兼收并蓄的重要信息基础,因而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首要培养的主体认知能力。
(二)立足课题任务创设课程内容
课题研究不仅要尊重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主体认知需求,还要促使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制定出适用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教师完成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以后能够有效促进课题研究的实质性发展,切实奠定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教师能够以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为有力抓手,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将课题研究从理论层面转变成实践层面,加速课题研究的务实发展。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新教育卓越课程和适用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课程内容融合产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图形化编程相关的知识。实践部分主要是指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任务探索能力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培养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教师要以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为实践活动平台,切实促进课题研究的科学发展。
(三)立足课程内容设定讲授策略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就要立足课程内容深入探索课程内容的讲授策略,切实将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保质保量地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中贯彻下去,能够有效促进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与发展素养。讲授策略是教师利用个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将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科学细化、精心处理、耐心输送,引导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科学、高效地接受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内容。
在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教学中,讲授策略主要有技能操作展示课,由教师展示机器人综合能力的具体内涵与操作方法;技能操作体验课,由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进行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深度学习,立足教师展示进行深化尝试;技能操作比赛课,教师组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借助技能比赛激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进行机器人综合能力认知的兴趣;学校作品报送课,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并给予各小组机器人综合能力任务,输送优质课题成果作品。
(四)立足讲授策略拓展自主学习
讲授策略是教师展示个人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借助主导作用促进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科学认知的实现方法。教师还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讲授策略为指导优化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以及主体能力提升。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是一个实操性、拓展性、创新性非常强的能力训练活动,如果没有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主体支持,机器人综合能力课程培养就会流于形式,因而教师优化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够促进课题研究务实发展。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而课题研究必须开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发展潜能,才能够真正促进课题研究的实效化发展。因此,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多实施分组教学,让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实现合作探究、互助成长,展示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法,推动优秀学生扮演“小先生”去暂时代替教师,引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群体针对机器人综合能力进行学习。
(五)立足自主学习完善评价机制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认知主人,也是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中的行为主人,因此,教师要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建立评价机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反思与科学评价。在评价机制中,评价主体为教师与全体小学中高年段学生,任何人都拥有自由发表个人建议或创新性想法的机会。评价区域界定为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际开展过程、活动项目内容、主体认知效果以及创新思维含量等,以此为课题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创新性建议。
教师还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機器人综合能力培养活动的评价策略,评价策略要针对教师在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引领功能、教育理念、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策略还要针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认知状态、认知能力、认知效果、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认知体验等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策略还要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求知动机、交流意识以及团队意识进行科学评价,以此寻找课题研究的拓展空间与创新可能。
综上所述,机器人综合能力既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特别感兴趣、有旺盛探究热情以及强烈求知动机的主体认知对象,又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应该具有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素养以及创造创新能力等黄金素养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应以机器人综合能力培养为教科研活动重心,积极为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搭建一个体系化、先进化、人性化、创新化以及前瞻化的循序渐进的阶梯,切实优化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环境、成长过程与主体素养,使他们实现快乐成长的目标。
注:本文系兰州市2021年“新教育”“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三大教育实验项目专项课题“新教育卓越课程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机器人综合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1]SDXH11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