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2-06-11洪伟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只有让思政教育充分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学生在拥有更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文章结合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高校要想真正提升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需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建设系统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177-04

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现有的教学应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让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思想,强化学生综合实力,让学生在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同时明确思想,在体育课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全方位了解思政的价值,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感受体育教学的实际价值。课程思政也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教学充分融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体育教学中的正能量,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由此可见,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进行探讨非常有必要。

一、“课程思政” 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逐渐增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实践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高校应当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教学与思想政治理念相结合,让更多学生的思想走入正轨,实现思政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将课程思政充分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学习与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强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如果学生的品德存在问题,学习效果再好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快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应当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学校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更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塑造学生优质的人文精神,为文明社会建设打好稳固的基础[1]。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体育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更应明确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让更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综合素养。当前的体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求教师教授更多的运动技能,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更多的专业素养。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针对体育教育开展课程思政不仅能优化体育教学流程,还能够让思政思想融入学生心中。体育课程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在这种喜爱中接收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感受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让他们深度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实际价值,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思政思想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能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

高校体育课程是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课程项目,也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关键课程,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思想,塑造学生优质的品德思维,应当尝试利用课程思政理念,将更多体育精神融入教育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真正价值,也能让体育教学保持相应的规范性,让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全面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对学生的思想与身心进行全面教育,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让更多学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体育课程优化的过程中实现全面成长[2]。

课程思政即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我国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优化整体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让更多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素养,在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后还能将思政教育铭记于心。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多专业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体魄,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这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真正需求,是我国未来人才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重技术、轻文化。很多教师在学生参与运动时,并未告知学生进行锻炼的真正技巧以及运动的深层意义,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运动技能。为了让体育教学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体育老师也应优化自身教学技巧,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更多专业体育知识,培养综合性人才,践行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真正融合,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真正明确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3]。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将更多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应将知识教育体系与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统一,保证各个方面的教学效果,讓课程思政思域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以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我国的体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思想,将课程思政落实在体育教学中,挖掘隐藏在教学中的思政思想,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政内涵。体育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学会更多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更多的体育竞赛,使学生利用自己的运动技巧参与各类体育比赛。教师应当积极组建一些小型的运动竞赛,让学生在比拼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体育,在比赛中激发他们的思政理念,让他们学会挑战自我,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优质品格。在团队合作的体育竞赛中,也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让学生学会积极进取,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这些包含在竞赛中的优质精神,正是在体育课程内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4]。

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融于课程的知识,能够让课程思政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真正体现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体现课程思政的包容性,实现课程思政的真正效果,让更多人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身的素养,学习更多优质的精神,让他们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人才[5]。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当在体育课程中充分规划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体教学流程。只有将教学的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计划。要想真正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思想,教师还需要从基础入手。优化课程内容是融合的第一步,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过去的教学环境中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很多学生虽然接受了专业的体育训练,但运动技巧较差,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降低,体育教学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让课程思政思想充分融入教学,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达成平衡,每一学期都要规划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讲解了解整体的课堂学习任务,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融入恰当的思政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注重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化,让体育教学课程发挥出真正的价值[6]。

(二)强化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强化职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高校体育课程的整体质量。很多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优秀,他们讲解体育知识非常有经验,但是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加强对思政理念的学习与掌握,在充分理解中将思政思想融入教学,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共同点,实现两种思想的有机融合,让体育活动具备创新性,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充实自己的大脑,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素养,才能保证课程实现飞跃式进步,确立好课程中的价值观念,开展更加全面的教学工作[7]。

(三)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学课程开设初都会以严肃的氛围作为教学的基础,以更好地约束课堂纪律。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上的弊端,让教学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将课程思政思想充分融入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当尝试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这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剖析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建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融合思政教育与体育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要以创造良好教学氛围为教学的基础目标,深度挖掘体育知识中的内涵,利用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表达出来,可以尝试让学生欣赏幽默的运动小短片作为课堂的开场,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不必过度压抑学生的情绪,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提出自己对体育知识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有利于教师将课程思政思想融入教学,让更多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建立起更加正确的认知,全面提升教学水平[8]。

(四)建设系统评价机制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机制,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因缺少相应的动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常见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高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评价,还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优化自身思想。只有在完善的评价机制中优化教学行为,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监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让高校体育教学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解决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存在的矛盾。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公平,让更多学生能够定时监察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效推动教学的发展,让评价更加客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让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9]。

五、结语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课程思政对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品质、政治站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其成为一座“孤岛”。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就要将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随着课程思政思想教育在各个高校的逐渐普及,高校体育课程在这种形式中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和体育教育的融合,本文对课程思政的具体概念进行了表述,并且对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的条件提出了几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实现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让课程思政充分融入教学工作中,一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思中学,在学中思,在提高思想教育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个人素养,主動接受思想政治熏陶,才能更好地将思政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三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想,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四是要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将思政考评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让学生将思想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体系建设,增强体育教学的实际内涵,能让更多学生受到课程思政思想的引领,对于学校的课程产生全新的思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进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长伟,袁洋,李云杰. “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5):122- 123.

[2] 刘衡升,梁富城,钟琦,等.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8):124-126.

[3] 韩冰,姚小林. 体育课程思政助力高校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04):77-81.

[4] 林楠楠,冯洪恩.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29):139-140.

[5] 黄璐,孙平,蔡继云,等.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实践研究——质性研究的视角[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03):70-75.

[6] 牟柳,郭立亚,叶泽洲.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审思与路径探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06):115-122.

[7] 刘晗,李水苗.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方式探索与路径分析——以乒乓球课程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0):169-170.

[8] 卢益霖.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现状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 拳击与格斗,2021 (12):47.

[9] 蔡增亮,吴志坤,龚博敏,等. 多维度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8):18-21.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简介:洪伟(1968—),男,硕士,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体卫艺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