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2-06-11吴秋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吴秋菊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采用直接讲述的形式进行教学,简化了学生学习过程,只需学生将教师讲述的内容熟记、学会运用、能够解决课下或是考试中的试题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考能力“丢失”,缺乏思维能动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引发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猜想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一、结合数学教材,创设猜想情境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情境是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背景。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时,良好的情境可以让知识更好的呈现,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获取知识。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获取、猜想和验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猜想展开合理的探究、学习,使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并通过多途径对猜想展开验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例如:在教学《割线定理》时,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将“割线定理”讲述给学生,教师认为如此教学,可以节约课上教学时间,因为学生只需对定理进行直观的记忆即可,但这样直接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思维活动过程,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不相符合。基于此原因,教师可首先对已经学过的“相交弦定理”知识展开复习,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然后再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假如圆的两条弦线相交于圆外一点,但在圆内不相交,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细致的分析,依据分析对可能产生的结论展开大胆猜想,并通过验证来检验猜想的正确性。

二、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结合,尤其是重难点知识,通过与实际生活的充分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突破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教授“普查和抽查”时,首先,教师明确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下掌握普查,抽查调查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总体、个体、样本间的关系;难点是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并说明理由。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统计本班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并展示调查表,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统计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总体中个体数量较大,普查工作量大,因此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抽样调查结果才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很好地从生活案例中理解本节的重难点知识。

三、借助科技媒介,以拓展主动学习的资源与渠道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大初中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将微课引进到课堂当中,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升高,对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改变。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在传统课堂中有一定的难度,若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自己消化该知识。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单独制作成微课,将重难点内容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知识,并直观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充分调动耳、眼等感官的协同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对相离、相切和相交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将该类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看、听、想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想要探究这些知识的兴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四、推动学生科学推理和猜想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有效培養,推动学生科学推理和猜想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推理和大胆猜想。在此前提下,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此前学习掌握的知识,科学地进行推理,以推理为基础,提出对答案的猜想。通过该种方式,学生的科学推理与猜想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为其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比如,再以“勾股定理”知识为例,在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际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推理与猜想,为实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张A4纸,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用直尺测量出三条边的长度,要求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推理。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绘制直角三角形到推理猜想其数量关系的整个过程。为达到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并适当地对学生的推理进行引导,确保学生该方面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猜想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猜想、探究活动,借助对猜想结果的验证获得学生猜想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高飞。

参考文献:

[1]沈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6):31-32.

[2]王新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分析[J].科幻画报,2020(09):113.F7DCE1FB-2AFD-4DB3-9892-DBD93A07326B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