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22-06-10卢显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西农民农村

卢显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8)

引言

2020年10月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总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10 个决定性成就方面”中,有2 个是农村农业问题:实现了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五年粮食稳产13000 亿斤以上。在擘画“‘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6 个主要目标”中,首要目标是使我国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明显增强。在“我国面临发展环境SWOT 分析”中,把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三大问题归入“面临挑战”。在勾画“2035年要实现的9 个远景目标”中,把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收入迈向新台阶、城乡区域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等三方面摆在版心;在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12 个具体举措”中,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1]……系列关乎三农问题的要义充分体现党中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决心与担当。而实现这一伟大使命的关键是各地区须在遵循事实、因地制宜发展原则下,谋求通过以人力资源开发去撬动农村经济的内生力。[2]为此,从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探索区域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助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

一、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广西位于西南边陲,是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对象,上世纪90年代初,贫困人口一度占全国1/10,人均GDP 居全国末端。如今,广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106 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得,广西农村人口结构基本面也相应发生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数据采集对广西农村人口数量、素质和流动状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

(一)人口基数庞大

从统计年鉴看2013—2018年数据,2013年乡村人口最多(2604 万人),占当年广西总常住人口比为55.19%,高出全国水平8.92%;2018年乡村人口最少(2452 万人),占当年广西总常住人口比为49.78%,高出全国水平9.36%(详见表1)。统计数据表明,尽管广西乡村人口数量在逐年递减,但乡村人口基数依旧庞大,且城镇化率水平与全国水平差距呈逐年拉大趋势(详见图1)。

表1 2013—2018年广西乡村人口统计及占比水平对比表

图1 2013—2018年广西乡村人口占比与全国乡村人口总体水平对比趋势图

(二)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素质又称为人口质量。在《人口学词典》一书中被界定为包含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等三个方面内容。此处,文化素质以15岁以上人口文盲占比和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两个量化指标进行对比[6]。因农村教育统计数据受限,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2019》各地区受教育统计数据为基准,内推广西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从表2 看,广西15 岁以上人口文盲占比虽略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根据广西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农民终极价值观和人口结构现状可推测广西农村15 岁以上人口文盲率高于广西总体水平甚至全国水平;广西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低于全国总体水平6%左右,且差距呈现逐年增大趋势,据此推测广西农村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更少。身体素质主要以健康状况为指标,而健康状况又与经济基础和卫生条件休戚相关。据《人民日报》载,广西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和边境少数民族封闭意识的影响,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时至2020年11月20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才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 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3]广西农村卫生室条件仍有待提高,2018年平均每千户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人)为0.98,[7]居全国倒数第三。近两年,尽管精准帮扶使得村民的饮水、住房、医疗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身体素质总体仍处于低水平阶层,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思想素质以农民日常行为为鉴。小农意识、本位主义现象犹存;重男轻女思想未彻底根治,使得女性文盲率明显高于男性。总之,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形成相对单一、片面的认知观念,甚至表现为狭隘性、落后性和愚蒙性,由此导致乡村的社会意识长期停留在封闭式发展阶段。[2]

表2 2015—2018年广西与全国受教育状况对比表

(三)人口流失严重

广西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主要体现在总量外流和“空心村”现象两方面。人口外流以2013—2018年数据为例,2016年最为严重,流出741 万人,流失率为13.3%;2013年流出最少(563 万人),流失率为10.7%(详见表3)。大量外流人口中不乏农民精英。“空心村”现象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定点帮扶的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的横岭村和绿浪村、白圩镇的玉峰村和陆永村、塘红乡的古春村、镇圩乡的龙贵村等6个村调查数据为例,古春村留守率最高(28.7%),横岭村留守率最低(19.1%)(详见表4)。据第一书记反映,尽管留守人口数据有波动,但总体留守率不高于30%。由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的6 个村均为深度贫困村,政策红利与农民本体性价值观使得这些村落留守率远高于其他非贫困村。一些非贫困村留守率不足3%,“三留守”和“空心化”现象比这6个村更严重。

表3 2013—2018年广西人口流失情况表

表4 2019年南宁市上林县6个村人口调查表

二、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成因分析

(一)区位与民族因素相互交织、激荡导致农业人口基数庞大

广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山地丘陵性盆地。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为19 万平方千米,占76.54%,平原和台地约5 万平方千米,占23.46%,水域5100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 万平方千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8]地理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丰富的热量和充沛的雨水,适合香蕉、芒果、荔枝、龙眼、中药、甘蔗、水稻、茶叶、花卉和奶水牛种植养殖,自然环境为深厚农耕文化形成创造先天条件。又因广西为多民族聚居地,世居民族除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 个外,还有满、蒙古、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2018年广西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为2204.51 万人,占比39.0%,其中壮族人口数量为1839.74 万人,又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5%,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6]而壮族农耕历史悠久,李富强著的《“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一书记载:“早在更新世纪晚期壮族先民就注重发展农业,并形成了诸多农耕文化习俗和礼仪,如播种礼仪和风俗、插秧礼仪和风俗、收获礼仪和风俗等,表现出浓郁的农耕文化色彩。”[9]该文化又辐射和浸染其他少数民族。天时、地利、民俗相互交织与激荡,致使广西农业人口众多。即便是适逢改革开放机遇,广西农民相比其他省份百姓投身商海的热忱也是显得谨慎和保守。

(二)观念僵化与经济落后相互牵制导致城镇化速度缓慢、人口素质偏低

政府职能发挥不够充分与思想守旧是观念僵化的主要表现。前者主要体现在城乡统筹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人力资源交流欠合理和淡化农村长效运营机制建设等方面;后者主要体现在因循守旧、注重形式和不太接地气的官本位决策方面,以脱贫攻坚为例,一些地方“善意”把中央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标准上升为对贫困户“八有一超”(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和对贫困村的“十一有一低于”(不赘述)。跑偏的政绩观使得原本疲软的财政更显乏力,近些年,广西GDP 排名全国22 位及以后水平,2019年人均GDP 被贵州反超,位居全国倒数第三。正是由于观念僵化与经济落后的相互牵制,广西城镇化速度与全国水平差距在9%基础上逐渐拉大。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总消费支出构成看,尽管精准帮扶后广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791元提高到2018年的12435元,差距逐渐缩小,但仍与全国水平相差18%左右(详见表5)。再看消费总支出,2013—2018年间,广西农村居民用于食物和居住两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53.4%~60.1%;教育支出仅占总消费支出比8.4%~10.5%;医疗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仅8.3%~10.2%(详见表6)。反映出广西农民绝大部分收入是用于维持最基本生存需要;对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支出甚微,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自然堪忧,加上偏低生活水平、偏少外界经历,广西农村居民总体素质偏低现状是必然。

表5 2013—2018年广西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比表

表6 2013—2018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表

(三)财富虹吸效应与从众心理造成人口流失与“空心村”现象

尽管改革开放初期广西农民对外出闯荡表现不太积极,但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身边下海致富案例与日俱增,广西逐渐形成了外出务工潮,时至今日,许多乡村年富力强的农民寥寥无几,留守老人为照顾孙辈上学也迁至县城或乡镇。与此同时,由于受世俗“家园文化”羁绊,以及对农村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生代农民虽举家外迁但仍保留农村户籍,这样的做法被普遍效仿,甚至出现大量曾经“农转非”而今要求“非转农”的反扑现象,从未干过农活的“身份农民”进一步加剧乡村居民人口基数庞大的情况,使得“空心率”愈来愈高。因此,从这个视角看,正是由于财富虹吸效应与农民从众心理造成有数字、无实质的“空心村”现象。也由此引发了农村和基础教育的互为抛弃,没有孩子的农村办不了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的农村也留不住农民。

三、广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深化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徙木立信交流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深圳从小渔村发展到一线都市、江浙一带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快速转型发展,无不是观念更新、干群在实践中徙木立信交流的最好例证。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广西全民应在观念与诚信方面切实做好三点。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全民要充分意识扭转乾坤的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深刻领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筑牢人力资源基础是前提条件。[10]二是主政者要勇于打破固有思维,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革除不切实际、不合时宜、不接地气的思想与想法。一切政令、任务须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在工作布置上作减法,不盲目自信、献媚式自我加压。三是干群交流要徙木立信。首先,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农民群众诚信、诚心干事,建立干群互信交往关系;其次,设立奖罚分明机制,不偏不倚,及时兑现承诺,不失信于民。

(二)积极深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多渠道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解决“空心率”居高问题的关键是多举措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创新联合与合作方式。条件成熟乡村实行农业工厂模式,使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偏僻乡村成立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合作社,实施原料联合采购、分散种植(养殖)、集中营销的“抱团发展”模式,解决单一农户营销难问题。[11]二是解决果蔬保鲜与滞销问题。借助国家助农专项补贴政策,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一定规模的果蔬保鲜冷库,通过延长销售期和错峰销售,解决“菜贱伤农”问题。同时,淡季时把冷库进行市场化运作,获得额外收益。三是促进农业产业链纵深发展。各村屯可根据主体产业结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建设食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榨油厂等。通过集约式加工、规模化经营打造小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文化群落。充分利用广西秀美山水自然景观,盘活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开发民族特色鲜明的乡村全域旅游,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的。五是尊重农民种养自由权。在鼓励集约式发展的同时,亦要尊重农户种养自由权,并给予“兜底政策”,如给予散户同比例补助、搭建电商助农平台等。与此同时,金融与信息服务跟上,贴身解决农民融资难、贵等问题;完善网络、有线、广播、电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信息渠道单一、不畅问题。

(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教育与医疗体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由于经济、历史和人文等因素,我国城乡分而治之由来已久,由此导致城乡在教育、医疗、户籍、社保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存在差距,广西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农村人口素质。因此,要提高广西农村人口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必须打破城乡分割二元化结构,建立城乡统一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公平机制,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策略。加大财政帮扶力度,推动教育和医疗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教育方面,一是在调研基础上确保一(或两)村一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工资和支教帮扶、人才锻炼、岗位轮换、特殊津贴、职称评审优先等举措,激励优秀师资下基层,以此保障农村基础教育环境和质量。二是围绕“三农”问题,加大职教与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格局、有情怀的新型农民。医疗方面,借鉴“广梅(广州梅州)”模式,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医院全面接管,实施科室垂直纵向管理,遇到大病、急病可通过绿色通道上送,方便山区群众,切实保障农民身体素质。

(四)多举措优化乡村人文环境,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首先,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选聘年轻有为、能干敢干、廉洁亲民、热爱农村工作和富有创新意识的党员同志担任乡村公仆,发挥“火车头”作用。其次,优化治安与发展环境。加大扫黑除恶力度,严惩村匪路霸和“刁民”行为,还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治安环境;确保国家为村庄办好事时不受“钉子户”刁难,让好事好办,好事办好。再次,加大正向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文化下乡、结对帮扶和现身说法等扶志启智举措,消除农民狭隘和愚蒙行为;铲除长期潜伏在农村的六合彩与赌博恶性。同时,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营造风清气正、“实”字托底、勤劳致富、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后,发挥乡贤带动作用。乡贤是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自治主体之一。乡贤对村民有一定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起到教化乡民、泽被乡里的作用。因此,可探索制定相关政策,构建乡贤返乡并参与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总之,通过多措并举,优化乡村人文环境,打造一种于新生代农民而言,“其实不用去远方,好地方就在身旁”的新型乡村,吸引外流人才回乡创业,由此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四、结语

实证研究得出:广西农村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与流失严重的现状是区位、历史与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其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巨大、战略价值非凡,不仅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还关系到多民族的和谐共处、边疆与国家的繁荣稳定。据此,提出基于教育与医疗、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保质”策略,基于优化产业结构、乡村人文环境的“保量”策略。

猜你喜欢

广西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广西诗歌五人谈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