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

2022-06-10赖玲玲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园旅游文化

赖玲玲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单一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旅游业也不能只停留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旅游的产生为传统旅游模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发展滞后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大步跨越。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要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1]。“十二五”期间,旅游业被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国家鼓励文化创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旅游商品,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支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支持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设计开发民族文化体验项目,促进文化生态旅游融合[2]。

目前,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旅游业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生态观光型旅游。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旅游观念和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综合自然历史、文化知识等条件,有创意、更智慧的旅游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会仙湿地公园虽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旅游发展迅速,但其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发还不是很成熟,在桂林乃至全国旅游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对会仙湿地公园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现状

(一)会仙湿地公园概况

会仙湿地公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四塘乡和雁山区东部地区,北至西官庄、金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相思江,东至冯家,会仙岩溶湿地位于全球最典型热带峰林地貌的中心地带,是桂林山水三大自然景观之一[3][4]。公园占地面积约5.8675 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4.9359 平方公里,湿地规模宏大、生物种类多样性丰富、生态区位重要、功能价值齐全,被称为“桂林之肾”,在广西岩溶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5]。会仙湿地公园南、北均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组成的低山、丘陵,东西则是孤峰、丘陵、平原,中部为低洼的溶蚀平原、湖泊、沼泽。20 世纪70年代,会仙湿地面积约25 平方公里,涵盖20 余个湖塘,另有密布的河溪、泉及大片沼泽,但是几十年来,随着周边社区人口的增加,人类的活动区域在会仙湿地周围逐渐扩大,大部分湿地已被围垦。现如今,会仙湿地的面积因环境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面积已不足600公顷[3]。

(二)旅游资源分析

1.自然资源

会仙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良好,这里野趣盎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既有山水景观,也有动植物景观。公园内的湖泊、湿地、水塘连接成片。七星码头有一片荷花塘,每当荷花盛开的季节就会吸引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留念。湿地公园著名的“玻璃田”,土地平坦,田埂将土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四边形,灌溉后像一面面光可鉴人的镜子。这里既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即广西分布最北的“植物界的大熊猫”野生稻原生种,也有生长在湿地内部的金银花树群,更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鸟白鹭等。流经村内的古桂柳运河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现在仔细看沿岸草木茂盛的地方还遗留有古代的残碑、陡门等遗址。

2.文化资源

在会仙湿地公园内共有5 个行政村和26 个周边屯,社会人口复杂,多种文化并存,在当地民众日复一日的生产活动中早就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例如农耕文化,在湿地内发现的原生野生稻,对于稻种的栽培与发展和农田耕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井文化,会仙公园内至今仍保留着记载沧桑岁月和灿烂文化的数口古井;运河文化,公园内的古桂柳运河在1987年5月被列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保护价值极高;戏曲文化,会仙“彩调”属桂剧的一种,在清代中期就已经开始盛行,至今都广受当地群众欢迎;美食文化,会仙的特色美食有板鸭、野生河鱼、野生田螺、野生泥鳅、土鸡、土鸭,以及各种有机绿色蔬菜等;名人文化,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出自于会仙,既出过榜眼进士,也出过状元,抗战名将白崇禧的故居也坐落在会仙镇;石桥文化,古桂柳运河沿岸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由石头堆砌而成的石桥,其中包括著名的乾隆桥、铜桥等。除此之外,会仙还有年俗文化、婚姻礼仪、信仰禁忌、入宅文化、诞生礼仪、会仙圩节等文化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GB/T18972-2017),筛选出桂林市会仙湿地公园可进行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开发的6个主类,10个亚类,开发形式如表1[6]。

表1 桂林会仙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分类开发表

E建筑与设施F 历史遗迹G旅游购物H人文活动EC 景观与建筑小品FA物质类文化遗存FB非物质类文化遗存GA农业产品HA人事活动记录HB岁时节令ECB景观点ECC亭台楼阁ECG牌坊牌楼影壁ECJ景观步道甬路ECL水井FAA建筑遗址FBA民间文学艺术FBB地方习俗GAA种植业产品与制品GAD养殖业产品与制品HAA地方人物HBB农时节日HBC现代节庆龙山观景台亭、台、廊桥照壁湿地栈道古井古民居、白崇禧故居彩调年俗文化、婚姻礼仪、信仰禁忌、入宅文化、诞生礼仪、会仙圩节水稻、大米鸭子、板鸭白崇禧、陈洪谋、陈继昌、李任仁、李天佑二十四节气元旦、春节、清明节、广西“三月三”、劳动节、端五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科普观光、旅游体验、旅游项目旅游体验、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体验科普观光旅游体验主类 亚类 开发类型 单体内容 开发形式

(三)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现状

会仙湿地公园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仍将传统旅游活动作为游览基础,没能够为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创意旅游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游客唯一可以参与其中的项目就是坐游船游览湿地同时欣赏荷花景观。但由于荷花塘旅游季节性明显,且景观千篇一律重复性高,导致游客无法感受到会仙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优势,也无法体验极具风格特色的创意旅游方式。例如彩调文化虽然知名度高,但在旅游开发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旅游价值,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产品运营模式,导致创意游览体验方式的匮乏;又如抗战时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的故居本身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一些游客专门为了游览白崇禧的故居而来,但是因修缮不良,白崇禧故居外观十分简陋,游客无法体验到名人故居带来的文化内涵;再如会仙板鸭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饮食产品,没有精致的包装,也没有制作工艺的体现,更没有形成专门的美食品牌,导致游客不能了解会仙板鸭的历史。公园内目前仅有一家民宿,建筑风格也是现代城市酒店的风格,没有根据当地民俗特色进行改造,以至于游客文化体验感几乎为零。因此,公园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当务之急应该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在创意开发的视角下对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改善会仙湿地公园“有资源、待开发”的旅游现状。

二、桂林市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困境

(一)人文环境建设层面

1.彩调剧无人传承

由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行业不断更新换代,大众审美需求也受到新事物的冲击,更多年轻人愿意学习新鲜流行的事物,而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在彩调剧传承人的培养问题上,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以至于会仙彩调掌握人群全部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了解彩调的由来以及唱法,以彩调剧为基础的创意旅游发展也受到限制。

2.旅游活动体验感低

会仙湿地公园虽然民俗文化丰富,但没有进行全面开发和建设,导致游客无法在会仙湿地公园体验到特有的民俗旅游活动,除此之外,游客来到会仙是为了体验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但随着周边社区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习惯慢慢改变了传统的乡村氛围,让游客没有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

3.旅游服务水平偏低

会仙湿地公园周边村落内目前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们的业余活动也是聚在一起打牌消遣,缺乏对文化精神方面的培养。在旅游经营项目中,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用人制度不完善,旅游服务专业度低,应急处理能力低。

(二)创新型旅游社区建设层面

1.年轻劳动力外流

会仙湿地公园周边社区大多数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几乎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村民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是低水平的生产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村内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去城里打工,城市各类丰富的社会资源对他们吸引力较大,种植水稻过低的收入降低了这类人群的返乡意愿。

2.创意旅游人才匮乏

没有创意人才对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创意旅游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也没有建立完整的创意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由于没有引进专门的创意旅游人才,造成了目前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缺少推动力,不论是传统旅游还是文化创意旅游都处于初级阶段。

3.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

会仙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乡村民宿不仅没有体现文化特色,而且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湿地栈道经过长期浸泡基柱部分的木桩已经腐烂,狭窄的栈道周围没有用于保护的围栏。居民的生活垃圾和游客产生的旅游垃圾随意堆放。入口处虽然设有一个五星级厕所,但疏于打理,除此之外在居民社区内再无公共厕所。停车场车位数量较少,并且没有大型车辆的停车位。游船不仅没有船篷,也没有配备救生设备。餐饮和购物渠道较少,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文化特色在会仙湿地公园及周边社区表现不明显。

(三)政府统筹及旅游市场开发层面

1.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目前,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主题不清晰,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规划不足,精品亮点项目少。彩调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没有用来宣传开发精品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服饰类、手工艺品类产品也没有得到精品创意的开发。

2.开发商收益分配不公平

会仙湿地公园的主要收费项目是游船,村民得到的收益与开发商之间协商分配。但会仙湿地公园可乘坐游船的码头共有三个,分别在不同的村内,开发商对每个村分配金额的比例并不一致,这样就造成了村民之间的利益矛盾。人们因利益问题而对社区的建设漠不关心,这同样是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滞后的原因之一。

3.政府没有进行引导以及规划

政府部门忽视了文化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文化创意旅游对会仙湿地公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对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旅游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方向。实际上,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与规划,涉及多个部门和体系,如文化、旅游、农林业等,应该由政府牵头对其进行统一协调规划[7]。

4.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筹资机制

外部投融资是有利于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方式之一。目前会仙湿地公园在文化创意旅游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得到企业投资,虽然会仙镇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但资金短缺使得诸多文化流失以及资源浪费。

三、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对策

(一)人文环境建设层面

1.设计文创旅游产品,提高游客重游率

会仙湿地公园的当务之急就是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设计出同时具备当地特色和创意想法的旅游产品,以体验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将现代创意和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新产品、新形式、新形象吸引游客。例如打造专门的会仙板鸭品牌,利用品牌优势强化质量保证。还可以将板鸭的制作过程展示给游客,既保证了板鸭的质量,又提高游客的兴趣,促进销量的增长。还可以古建筑为依托打造特色民宿,外部建筑是传统古朴的砖瓦式建筑,内部则安装智能化设施,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特色民俗与充满现代感的内部装修的交汇相融。

2.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景区名片

通过创意性服务方式给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体验,主要是解决服务咨询、导览解说、工作人员服务水平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在智能解说系统中加入不同的影视剧角色或者动画人物的配音,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选择,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游客求奇、求异、求参与的心理,增加解说服务的趣味性,提升游客的认同感,打造景区名片[7]。

3.丰富游客体验项目,提高文化创意旅游收益

通过强化彩调表演、婚嫁表演等民俗活动的互动体验,打造创意实景演出、数字化体验项目等,依托“会仙圩节”等传统民俗节日开展创意旅游,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和整合,以展示节日特色为一种创意旅游开发模式,鼓励游客参与其中,激活文化创意旅游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开发参与式的活动体验产品,通过制作手工制品、日常用品或是给游客录下一段视频DV 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提高会仙湿地公园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二)创新型旅游社区建设层面

1.利用文化创意旅游解决社区空心化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文化创意思维,还要了解当地文化,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会仙发展是个不错的方式。通过增设旅游项目增加社区居民的工作岗位,集中收购农民的土地,连片建立创意休闲农业园,游客既可以亲手种植农产品,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云种植”。利用湿地自然的气候环境打造以湿地景观为依托的创意休闲养生园,缓解城市人群的亚健康类疾病,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解决社区的空心化问题。

2.注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及人才培养

提高园区工作人员的旅游服务水平,不定期对他们进行旅游服务培训。在人才培养上,与高校、企业和旅游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创意培养。组织当地手工艺人打造手工艺文化街、艺术工作室等,游客既可以现场参观也可以就地学习,这样不仅宣传和保护了民间传统工艺,也达到了吸引游客的目的。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人才保障措施,为创意旅游人才提供优质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多种福利保障[7]。

3.改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竞争力

首先,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以及通讯水电等。其次,要规划好旅游配套设施、创意美食城和特色民宿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餐饮、购物、住宿环境,改建停车场,增设大型车辆停车位。建立园区导览图,帮助游客以最少的时间体验到最想要游览的景观。安装智能解说服务系统,使旅游接待更加科学化、智慧化,增强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的社会竞争力。

(三)政府统筹及旅游市场开发层面

1.收益合理分配

开发商应对各个社区居民收益进行公开透明的合理性分配,可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良性竞争,并给予村民一定的资金鼓励,通过合理分配收益方式改善村民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2.政府全面引导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会仙湿地公园文化创意旅游健康良性发展,改善例如坐地起价、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建立湿地奖惩制度,约束从业者的不良行为。政府还需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配合会仙湿地公园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例如文化宣传部门可以将文化宣传栏、导览图设计成统一风格。

3.加大资金统筹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金融产业扶持文化旅游工作,当地政府可以向旅游企业和个体旅游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使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得到机会。政府可以给予社区内的农家乐、农庄和民宿等财政补贴,使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特色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利用国家划拨的旅游专项资金,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

四、结语

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文化创意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突出地方特色,还能够利用创意元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含义[8]。会仙湿地公园以其优美的山水景观以及浓厚历史文化而著称,以创意旅游的视角探索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够解决当地旅游季节性的问题,还能够起到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但目前会仙湿地公园“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模式难以达到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会仙湿地公园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顺应旅游消费趋势提质转型升级,实现景区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值得研究者日后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公园旅游文化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公园里玩
谁远谁近?
旅游
一见如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