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全域科普,共筑光明未来

2022-06-10晏昱凌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视光护眼宣讲团

文 晏昱凌

长期以来,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观念,防控近视的“伪科学”及不良机构层出不穷,一些家长视近视为洪水猛兽,病急乱投医。而另一些家长选择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马放南山,加剧了孩子近视的发展进程。

在近视防控这场长期的拉锯战中,面向大众的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有效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行为和习惯,辅之以科学的防控近视措施,广泛传播科普信息,有助于培养全民科学爱眼护眼观,从源头上减缓近视高发、低龄化的趋势。令人欣慰的是,在近视防控的漫漫征程中,越来越多的科普宣教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为实现青少年少戴眼镜、不戴眼镜和降低近视率的终极目标做着积极的努力。

宣讲团聚力,守护“睛”彩“视”界

近视防控攻坚战中,有一股凝聚了全国力量的重量级科普团队,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于深化近视防控科普教育,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

自成立以来,宣讲团充分发挥近视防控“宣传队”作用,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近视防控工作落地见效,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讲活动,为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事业作出了主要贡献。

1.线上线下互动,增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全国爱眼日”的契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地的宣讲团专家纷纷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的爱眼护眼宣传科普活动。在疫情期间,专家宣讲团创新形式,把近视防控宣讲的主阵地搬到线上,通过“云课堂”等形式不断为儿童青少年普及爱眼护眼知识。与此同时,各大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等也成为专家宣讲的重要阵地,他们积极为学生、家长答疑解惑,提供近视防控专业咨询服务。

2.创作科普读物,充实宣教资源

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近视防控知识缺乏和认识误区,宣讲团创作了适应不同阅读需求的多样化近视防控科普读物,为各级政府、媒体、平台提供丰富的宣传素材。不仅如此,今年4月,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还修订形成了专家宣讲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宣讲团、校(园)长宣讲团和家长宣讲团等4类2022版近视防控宣讲课件,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宣讲工作针对性,营造社会关注、支持、参与防控近视的良好氛围。

3.创新科普模式,拓展宣讲阵营

以温州市为例,其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专业指导作用,创新开展了“科普基地+志愿队伍”眼健康科普宣传模式。一方面在全国各地成立十余家眼健康科普馆分馆,牵头建立全国眼健康科普馆联盟;另一方面,组织成立专家宣讲团、妈妈宣讲团、教师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等志愿者队伍进行精准人群的近视防控知识宣传。其中,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已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数百场,并于去年7月牵头成立了中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负责人吴益强表示,联盟首创“大学生”模式是新形势下对传统近视科普宣教架构的重大突破,未来,各宣讲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配合各地相关部门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行动,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的积极带动下,各地纷纷组建省级、市级等各级宣讲团组织,吸纳更多教育、医疗行业专家参与科普宣讲,进一步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

从业者赋能,点亮公益之灯

近视,防胜于控,控重于治。“上医治未病,科普要先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教授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这个现状和困境,从眼科医院一线走向了近视防控的宣教之路。倪海龙带领的眼视光团队不仅亲力亲为,真诚融入学校的师生集体,还积极与当地的教育局、妇联、卫健委、团委、少工委、学校多方合作,借助媒体的公益平台,让科普之声传递得更远。同时,他还把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和多年的演讲记录整理成文,携手国内两位专家共同创作了《孩子的护眼宝典》科普漫画书;2021年,他又带领团队主编出版了《倪海龙医生漫画谈近视防控》,被孩子们传阅分享,直接或间接影响已达百万人。

倪海龙

疫情期间,倪海龙团队针对孩子普遍眼镜化还做了许多全新探索:与钱江晚报紧密合作推出线上“云诊室”,让学生和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实用护眼科普;在青少年儿童复学之际,派发了近万份安心护眼包;在全国爱眼日,提出了“课间十分钟让眼睛享受日光浴”的号召……从事视光工作超过20年,开展200余场近视防控科普公益讲座,惠及10万多名青少年,作为奔赴在科普一线的光明卫士,倪海龙激励着更多从业者在眼视光领域不断前行,在行医治病的过程中心怀大爱,把孩子们的眼健康作为自己肩负的使命悉心呵护。

此外,还有许多一直行进在追逐光明的道路上,为爱眼发声的医疗工作者,在学校、社区或荧幕上都能看见他们助力眼科普公益的身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21年,姚玉峰牵头成立了防控近视小组,通过各种形式全力推进近视防控的科普工作。他带领团队走进10多所小学,为2000余名老师、家长和学生举办护眼防近科普讲座,并与电视台合作,开展护眼防近科普宣传,现场收看和互动人次超过76万。谈及未来规划,姚玉峰教授打算把预防和控制近视的科普工作推向基层一线,为切实减少中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做出自己的努力,造福更多民众。

姚玉峰

甘露虽小,汇聚成河足以让荒漠变成绿洲;善举虽微,点点积聚终能使暗夜布满星辰。倪海龙、姚玉峰只是千千万万科普宣教者的缩影,平凡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将近视科普这份工作视为一种使命、一场人生的修行。未来,相信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志愿者,以不同的方式各尽所能,积极献身于公益事业中,为推进近视防控事业发展、助力全民眼健康奉献绵薄之力。

借自媒体发声,传递科普温度

近视防控,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宣讲团投身近视防控科普事业,互相借力、共享资源,深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还需要更多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加入科普行列,为这份公益事业注入新鲜力量,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成为普遍共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眼视光从业者开始致力于创新科普宣传,通过自媒体平台坚持发布有趣、实用的原创内容,制造热点话题,让专业性较强的近视防控科普变得“接地气”、有温度,深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

各大平台部分科普达人主页展示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副主任医师梅颖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工作之余,梅颖医生一直坚持做近视防控科普工作,其创建的“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公众号,自2014年起先后发表了1500多篇原创内容,收获了8万多的关注者。让更多人获益是梅颖医生做科普的初衷,他认为,作为医生,有责任花一些时间做严谨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科普,去影响更多的人。同时,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够加入科普的队伍,强化宣传教育唤起全社会爱眼护眼意识。

B站知名眼视光科普UP主“铁打的郎中”则被更多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所熟知。她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平易近人的风格收获21万粉丝,视频获赞量高达56万。在谈及做自媒体科普的初衷时,她表示,大众对于近视防控认知的缺乏是其走上科普之路的重要原因,希望通过短视频能够搭起“医”和“眼”的桥梁,把科普真正落地到每一个儿童青少年的眼睛里。一直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王凯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以科普互动的形式为网友答疑解惑。对于近视防控科普工作,王凯表示,医疗工作者应该加强儿童眼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近视问题,使家长和儿童少年自身也能更为重视和注意爱护眼睛,促进医疗各界能制定近视相关的防控策略。

对于从事验光配镜职业十多年的视光师金鑫来讲,知乎的科普达人是他视光师身份之外的B面。在知乎断断续续回答问题近7年,金鑫已有24万的关注者。他表示,希望在自己的带动之下,能够影响越来越多的视光专家、毕业生到知乎开设属于自己的论坛和话题主页,给更多的眼视光人和消费者进行科普推广。

随着近视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各大自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出近视科教领域的博主,其中不乏大量的医疗工作者及眼视光工作者,他们在各自领域钻研探索的同时,还在社交平台上扮演着科普“传播者”的角色,贡献了大量兼具科学精神和普惠价值的科普内容。他们让知识连成大陆,将科普教育的火种燎原,用专业和科普的力量点亮了孩子们光明的未来。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不仅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多方协同,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科普宣教领域,自愿加入到这个为孩子未来“投资”的行动中来,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孩子的眼健康。近视防控教育科普,既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真正地将“关爱孩子眼健康”化为行动落地,才能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让他们获益一生,用明眸创造光明的未来,用健康赢得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眼视光护眼宣讲团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护眼“ABC”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正确用眼、护眼
省委宣讲团走进妇联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培养实用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途径的思考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走内涵式发展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