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高增长,角膜塑形镜市场潜力巨大
2022-06-10彭冬林
文 彭冬林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近视防治指南》中,将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硬性接触镜,即RGP;角膜接触镜,即OK镜)与框架眼镜、手术矫正一同纳入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中;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指出,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科学诊疗与矫治”的3种具体措施之一。自此,角膜塑形镜作为近视矫正手段之一受到官方认可。
一、角膜塑形镜的诞生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随着20世纪60年代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与推广,角膜塑形术应运而生。在早期接触镜的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过程中,不少临床患者发现硬性角膜接触镜会对角膜弧度产生影响,使屈光度下降,裸眼视力有所提高,第一代角膜塑形术基于以上临床现象开始尝试。1971年和1995年,第二、三代角膜塑形镜相继推出,2002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使用高透氧系数材料制作的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应用,标志着第四代角膜塑形镜的开始。
相较于国外对于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和探索,自1997年从美国引入角膜塑形术以来,二十多年来,我国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迅速。据普华永策《2020-2026年中国角膜塑形镜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目前角膜塑形镜的市场与高近视发病率呈正相关,主要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为主。具体到我国国情,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材料及设计的不断更迭,角膜塑形镜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配戴舒适度不断提高。从1950年至今,角膜塑形镜产品历经四代更迭,镜片材质透氧量,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表面亲水特性等对配戴舒适性、塑形有效性都有了较大的优化。长期验配实践基础和诸多临床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成为临床上矫治近视和防控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对角膜塑形镜的需求量巨大。一直以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作为近视矫正和治疗的措施之一,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的“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年龄段来看,普遍认为角膜塑形镜的理想配戴年龄范围为6~40岁,其中最佳矫正阶段是儿童青少年时期:3~5岁、10~15岁均为视力发育期的“黄金期”,视觉器官发育较快,可塑性较强,角膜塑形镜在此期间可以有效控制眼轴变化,进而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青少年群体日渐迫切的视力改善需求,角膜塑形镜自然备受市场追捧。
最后,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角膜塑形镜受到严格监管,其规范性、安全性正在不断加强。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因夸大使用效果、验配机构缺乏专业技术和售后服务不规范等行为,角膜塑形镜市场一度陷入混乱。从2001年起,角膜塑形镜进入严格监管阶段,国家药监局、原卫生部相继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了角膜塑形镜从生产、经营到验配机构、监管部门等各环节的管理措施。按国家药监局要求,角膜塑形镜产品在上市前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生产厂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商家则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二、我国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特点
单就角膜塑形镜产品品类来看,目前我国角膜塑形镜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具有鲜明的市场特色。一方面,在近视青少年群体中,选择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的比例仍然较低。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8~11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选择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比例仅有0.12%,到了2015年增加到0.51%,2018年增加到1%左右,其中,角膜塑形镜在在校青少年群体的渗透率仅为0.61%。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角膜塑形镜销售数量约为200万片(100万副),占8~18岁近视人群的渗透率达到0.98%,市场规模为108.1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0%。2018~2020年,我国角膜塑形镜销售规模复合增速为25%。然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人体生理结构和社会文化背景都与中国较为相似的东亚地区,目前角膜塑形镜的市场渗透率基本都在5%以上,并且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
国内外市场角膜塑形镜市场渗透率对比
2011~2025年中国角膜塑形镜渗透率变化情况及预测
另一方面,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尽管渗透率低,我国角膜塑形镜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近视防控这一国家战略层面下,要实现近视防控目标,无论是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还是近视手术,均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据铭丰资本预估,到2023年角膜塑形镜渗透率在中国有望达到2%左右,复合增长率达30%。考虑中国城市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状,预估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区域,行业渗透率或达5%~10%。整体而言,到2023年国内角膜塑形镜终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7亿元。
随着角膜塑形镜市场不断扩大,进入该领域的品牌也在增加。截至2021年,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分别由11家生产企业拥有,涉及欧几里得、阿尔法、露晰得、DreamLite、梦戴维、普诺瞳、亨泰等品牌。从角膜塑形镜生产企业来看,近年来的业绩增长也证明了角膜塑形镜在国内市场正处于增长期。
以国内首个获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首家眼视光研发、生产上市企业欧普康视为例,其2021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95亿元,同比增长48.74%。其中,角膜塑形镜报告期内销量超过63.45万片,销售额约6.7亿元,同比增长28.45%,占营收比为51.73%;护理产品销售额约2.28亿元,占营收比为17.63%。从2013年至今,其角膜塑形镜业务营收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毛利率也保持逐年增长,已连续3个财年维持在90%左右。青少年近视率高企,角膜塑形镜作为临床应用时间最长、用户最多且已被证实普遍有效的近视矫正手段,渗透率正处于上行通道,行业景气度较高。
表1 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财务数据
三、触达终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框架眼镜一样,由于产品的专业性,以及配戴者的个体适应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需要依靠终端渠道进行落地转化。不同之处在于,角膜塑形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其验配必须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应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且考核合格;配镜技师需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职称,除参加培训外,须在眼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工作。这使得极具终端优势的眼镜零售店被排除在外,而眼科医院、视光诊所等无疑成为角膜塑形镜验配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当前角膜塑形镜验配渠道中,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占比为3∶7。短期来看,民营视光中心扩张迅速,以上市企业爱尔眼科为例,其2021年财报显示,2021全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视光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37.7%,增长速度远高于屈光、白内障业务营收,后者分别为55.2亿元(+26.9%)和21.9亿元(+11.7%)。爱尔眼科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之各医院视光验配和服务质量不断精进,促进了视光配镜量的稳定增长及患者满意度快速提升。
从长期来看,角膜塑形镜在公立机构的验配体量有望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前3000余家眼科医疗机构(注:包括公立、民营和诊所)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机构开展角膜塑形镜验配服务。在国家近视防控政策的助推下,视光作为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视光门诊服务,而随着民营企业在视光服务业务方面的不断高歌猛进,在专业性、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公立医院无疑将是角膜塑形镜验配的重要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临床验配与服务经验的不断增加,加之国家监管力度的趋严,角膜塑形镜市场在向着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验配人才不足,限制了角膜塑形镜在市场终端的输出。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顾客的眼部状况和配适情况,还需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推荐,对于验配人员的要求极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建设速度的加快,眼视光学科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的提升,但仍呈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需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双管齐下,生产企业、验配机构与高校协同助力。
其次,用户教育任重道远。与框架眼镜一样,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也经历了由不规范到逐渐规范的发展过程,需要增强对用户教育的投入。而用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上游原材料制造、中游产品研发制造、下游验配销售等多方参与其中,借助科普等多种方式消除用户顾虑。
作为科学诊疗与矫治近视的具体措施之一,角膜塑形镜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需要指出的是,儿童青少年的个体适配性,以及终端验配人员的专业性,始终是角膜塑形镜推广和应用绕不开的话题。其中,终端验配人员的专业性,无疑是解锁角膜塑形镜市场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