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数据环境下历史地段活力评价研究
——以南京熙南里历史地段为例

2022-06-10徐杜江南安昱蒙

中国名城 2022年6期
关键词:街巷业态店铺

方 遥,徐杜江南,安昱蒙

引言

大数据迅速发展带来新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了灵活多变的工作模式。2011年6月,麦肯锡发布了关于大数据的报告,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数据市场规模扩大,数据来源、数据产品、数据服务也更加丰富。在此背景下,龙瀛提出新数据环境(new data environment)概念:“互联网大数据产品和信息行业发展网络平台产生的大数据流、各种政府和商业开放数据项目、志愿地理信息项目三类数据共同形成了新数据环境。”新数据环境下数据获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相较于传统调研方式具备数量大、精度高、范围广和时效性强等优势,可获取的多源开放数据搭建成数据库,构成大数据网络,可以反映数据背后人群的活动偏好、需求、移动等信息,为相应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且多样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与大数据发展相辅相成,为数据可视化提供了便捷工具。目前我国在新数据环境下利用的数据包括:公交卡刷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居民GPS数据、社交网络数据和签到数据、百度和高德数据、大众点评数据,以及人口热力分布数据等,使定量化的城市研究向高精度、动态化、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变革,研究内容逐步涵盖城市发展战略、功能布局、市政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各个方面。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延续历史文脉”作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策略;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南京市也将“恢复老城功能和活力”列入南京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历史地段是城市文化资源的载体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空间,历史地段可以彰显城市品质,完整体现地区文化遗存和风貌特色。提升空间活力是历史地段复兴的内在动力,活力复兴一直以来便是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实践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保证历史地段旺盛的生命力,探索活力的影响因素极具研究价值。活力的定义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从现有研究中总结其特质,表现为依赖于外部物质环境而存在,因此活力产生受活动场所要素的显著影响。简·雅各布斯首次明确了活力街区的基本属性,即较短的街道、较大的行人密度、多样性的功能、多样性的建筑年代。随着新数据时代到来,学术界主要通过城市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下文简称“POI”)、手机信令数据、政府公开数据,在城市或行政区尺度探究影响街区活力的因素。街区功能密度和混合度、商业吸引力、可达性等要素为研究重点,其对于活力有重要影响。随着历史地段保护方式向动态化发展,对历史地段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和改造被认为是复兴活力行之有效的手段。选取南京市熙南里商业型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区位、历史文化遗存、业态等特征,探索历史地段活力要素与外在表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从需求角度引导熙南里历史地段的活力重塑,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同时可为国内其他历史地段更新与保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数据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南京熙南里历史地段(下文简称“熙南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将历史地段定义为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中共划定了41处历史地段,根据风貌完整度和保存文物数量,将历史地段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一般历史地段3个层级。熙南里是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与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两者的商业部分组合形成的历史地段,北至南捕厅路商业街,南至升州路,西至大板巷商业街,东靠中山南路,以甘熙故居为文化核心,研究区域占地约3万m(图1)。

图1 研究对象范围

熙南里以“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为功能定位,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甘熙故居为文化核心,辅之以精致高端的休闲零售、风尚餐饮、专属服务等业态而打造,内部的环形步行街是南京市传统商业文化综合展示区,外观上融合现代元素加以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商业氛围浓厚。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平台开放数据,对应用途对数据来源进行描述:POI是对不同功能点的具体体现,于2022年1月爬取自高德地图开放平台,后期结合实地调研与地图街景,进一步完善街区内商铺信息;大众点评POI取自于大众点评官方网站,主要为商业店铺,点评POI区别于地图POI数据,其具备评论数量以及使用者偏好,可以体现商业吸引力;基地空间数据来源于开源地图网站,结合现场踏勘对路网及街巷肌理进行细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分布数据来源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中的保护名录。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对历史地段活力的研究,借鉴龙瀛提出的城市街道活力评价的框架体系,从外在表征、构成要素两个方面展开,构建小范围历史地段活力评价体系。外在表征即为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可以通过街区中参与非必要性活动的人数来度量,表现为实时人口聚集强度。将百度热力图数据作为评价熙南里空间活力外在体现的原始数据,热力图可以直观反映熙南里历史地段内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人口流量聚集程度,最大限度满足街区空间活力评价时序性的需求,其中某一时刻的具体热力值则表示当下时间节点历史地段内的实时人口聚集强度。

活力构成的关键因素是空间功能的多样性。熙南里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沉淀的历史地段,对内部活动人群的吸引主要体现在特色产业发展,街区内发生的大部分非必要性活动是指街区内行人在街区内的消费行为,因此熙南里的商业空间功能形态是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功能业态布局合理性与适宜性将会对熙南里历史地段内的非必要性活动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拥有干净整洁、舒适卫生环境的街区内商业店铺对人流的吸引处于优势地位,基于此可以促进街区空间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研究对象范围较小、含历史遗产等自身特征,在影响其活力的构成因素中,历史资源、商业吸引力、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交通、区位等因素对其整体活力水平有一定影响。

2.2 指标体系量化

研究区域为商业风尚街区,人的活动范围主要为街巷和商业店铺。研究区域内建筑均为从事商业活动的店铺,街巷宽度为3—7 m,结合街区路网并尽量将所有店铺纳入研究范围,划定5条主要街巷,三纵两横分别编号1—5(图2),以便于研究展开。结合熙南里实际情况,对活力指标体系中所选要素进行分类。区位、交通可达性、历史资源等要素概念明确,通过实地调研均可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量化处理;其他要素概念相对不明晰,需对其数据获取与处理进行详述。

图2 街巷编号与设施分类

人口密度:为避免必要性社会活动对人口密度数据的影响,选取10:00、15:00、19:00这3个整点时间展开研究。“宜出行”所得数据并非实时的活动人口数目,但可以表示人群拥挤程度,适用于本文进行人口活力测度。分别选取2022年2月期间的节假日(2月6日、2月12日、2月15日)、工作日(2月9日、2月10日、2月11日)共计6天时间获取数据。按日期、时段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将坐标系进行统一后,经可视化处理,分别得出日间和夜间的人口活力分布图。

商业吸引力: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分类标准与萧清碧提出的商业业态分类,对POI进行统计分类,选取有经营店面的商铺,将大众点评网站中的综合打分作为店铺商业吸引力的评判标准,通过与位置信息联合处理,对街巷内部、街巷之间以及整个街区的吸引力分别进行比较研究(表1)。

表1 历史地段商业业态分类

功能密度:指街区内与活力相关的POI密度,密度大小表现为功能对人的吸引力。研究范围内的4条街巷为主要的公共空间,功能密度可看作街巷两侧功能密度。统计研究区域中4条街巷两侧临街商铺的数量,将具备大众点评POI的店铺作为与活力相关的POI,以街巷为单位,进行功能密度计算,通过POI数量除以该街巷长度得出。

功能混合度:代表街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类型的多样化程度,与职能数概念相似,混合度越高,代表街区业态类型具有更好的多样性。采用上述业态分类表中小类作为职能数统计标准,将店铺总量与职能数的比值设为,通过该街段POI数量除以总数得出。值越接近于1,表示混合度越高,业态同质化越小。

3 研究结果

3.1 空间分布规律

街巷人口活力:将工作日、节假日各3天的人口热力图叠加,根据每天3个时间段的街区活动人口统计,对历史地段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节假日活力略高于工作日,夜间活力明显高于白天,街区南部活力明显高于北部。工作日街区内部进行活动的人数较少,上下午没有太大差别。白天人群活动主要集中在熙南里南部,街区外沿靠升州路、中山南路一侧,1号、4号和5号街巷入口处,活动范围内的商业包括正餐服务、茶馆和咖啡馆服务、糕点面包、美容美发等。工作日夜间人流量增多,人群基本集中在熙南里南部,主要活动范围内商业为零售、住宿和少量餐饮。节假日人群的活动区域与工作日大致相同,但扩散范围更大,人流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多。整体上熙南里活力停留在沿路开放的街区表层,人们较少沿街巷进入熙南里内部(图3)。

图3 熙南里人口热力分布

历史资源:参考《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中的保护名录,研究范围内共有3处文保单位和1处历史建筑,均分布在大板巷两侧(图4)。

图4 熙南里历史资源分布

商业吸引力:根据大众点评对商业店铺的打分可以看出,研究范围北侧打分高于南侧,甘熙故居周边的商业整体打分较高。5条街巷的平均打分均在4.2—4.3之间,4号和5号街巷靠近中山南路一侧吸引力明显高于街区内部;3号街巷吸引力集聚于街巷北段;1号与2号街巷商业吸引力趋同,1号街巷商业吸引力北高南低,高值集中于餐饮店铺;2号街巷则集中于巷内零售商业店铺(图5)。

图5 熙南里商业吸引力分布

功能密度与功能混合度:研究范围内5条街巷平均功能密度为0.11间/m。其中,2号街巷POI密度最高,与活力相关的POI最为密集,3号街巷次之,1号、4号、5号街巷密度较低。研究范围内共有店铺88间,筛选去除无大众点评POI店铺后剩余68间,职能数共计22个,职能比为3.1间/个,商业业态组合较为丰富。研究范围内各街巷特征不同,1号街巷长度约为230 m,店铺数量最多,职能比较高,即业态同质化程度较高;5号街巷长度为140 m,店铺数量最少为8间,但相应职能比最低为1.14间/个,表明该街巷业态组合最为丰富,同质化程度低,几乎一店一职能(表2)。与较成熟的老门东商业历史文化街区作对比,老门东街区内主要街巷的平均功能密度为0.11间/m,其中各街巷功能密度为0.07—0.14间/m,熙南里功能密度与老门东基本一致,个别街巷功能比老门东更加密集。老门东街区内店铺138间,职能数为28个,平均职能比为4.9间/个,相比老门东街区,熙南里的功能混合度处于较高的状态。整体上熙南里商业店铺分布密集,商业业态组合较为丰富。

表2 街巷详细信息

区位和交通可达性:熙南里位于城市主干道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叉口,是主城区进入老城南历史地段的重要节点。以街区中心为起点,步行5 min距离内有公共交通站点5个,包括4个公交站点和一个地铁站点。街区内部设有地下停车场,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出行便捷程度高。区位优势和公共交通便利性提升了熙南里整体的空间活力,并且对沿城市道路开放的商业活力影响较大。

3.2 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区域内活力点主要分布在与城市道路接触一侧的商业区域,以及各街巷入口处,沿街巷向内部活力度逐渐降低,表明商业的开放性对活力影响较大。进行活力提升时可考虑提升街巷的引导力,为街巷内部带来人流。

根据大众点评网站中的评论可知,熙南里夜间风貌环境、商业氛围强于白天,因此夜间活力程度更高。白天的两处活力点所在商铺的大众点评分数均在4.3以上,商业吸引力较高,因此在商业的开放性影响基础上,商业吸引力对日间活力有一定影响。功能密度、混合度对于夜间街区活力有一定影响,夜间的活力点集中在熙南里功能较多样的南侧区域,区域内的2号街巷长度最短,POI最为密集,功能同质化低,功能包括零售、餐饮、卫生、美容服务等,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但是以零售为主的商业活动只能引导人们短时间停留,未来进行活力提升时可考虑增加正餐类商业店铺,与零售店铺混合布置。

调研时间处于旅游淡季,甘熙故居和评事街历史建筑对活力无显著影响。与景区关闭以及景点外部观赏性较差有关,历史资源无法作为活力吸引点。进行活力提升时可考虑延长景点的开放时间,提升其与商业店铺的衔接性,引导游客进入街区,带动周边店铺的商业活动,从而带来人气。

4 活力提升策略

街区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影响活力高低的内在原因,从而得出活力重塑的有效措施。本文所选研究区域面积较小,属于商业氛围浓厚的历史地段,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商业吸引力、交通可达性对于街区日间、夜间活力均有一定影响,是历史地段活力重塑需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活力提升策略。

4.1 完善业态类型,加强特色引导

熙南里建设应与评事街风貌区和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衔接,协调风貌的同时突出熙南里在商业类型、建筑体量、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色。提升商业吸引力需结合区位与交通可达性等要素进行分析,熙南里位于新街口商圈和夫子庙商圈的交界处,其业态定位应尽量避免与这两者重复,加强熙南里业态特色引导,形成差异化竞争,以鲜明的聚集特征强化行人对历史地段整体环境的认知。对商业吸引力较高的业态进行深入分析,以不同人群需求为出发点,探索使用者对于功能、规模、空间格局的偏好,以此为调整依据,优化街区商业业态空间布局,构建密度合理、布局多样化的功能混合模式,达到提升活力的目的。同时,可增设创意市集与小型工作室,以新业态展现历史街区空间活力,以新方法弘扬“老南京”文化,让历史元素与创意业态在交融与碰撞中焕发勃勃生机。

4.2 增设主题活动,增强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可带动商业历史地段的经济发展,提升历史地段的综合竞争力。可加强熙南里、评事街、甘熙故居的文化宣传力度,结合熙南雅集一类特色摊位,通过开发甘熙故居周边文创产品、开展传统手工业体验活动、举办公共艺术活动等,聚集人气以提升其影响力。在节点空间增设文化活动以吸引人群,如以城南文化为主题举办书画活动,增强文化休闲氛围;与艺术家合作,在街区不同巷道、节点组织临时性的公共艺术展览;用墙绘、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装扮传统街巷,使公共节点、历史建筑外墙等成为艺术展示的背景。丰富的活动场景也可成为吸引人群拍照打卡的网红点,营造能让人们主动参与并可以得到精神享受的空间场所。熙南里可在原有良好商业氛围的基础上继承南京传统街区文化,以创新活动的手法使新旧元素在这里交融,营造面向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休闲空间,培育形成特色街区,以创新手法让老街区焕发新的空间活力,让人们能够在这里探寻旧时印记。

4.3 保护历史风貌,重视环境塑造

活力提升应始终考虑历史遗存对历史地段的影响。研究范围涵盖4处文保建筑和1条历史街道,在更新改造时应结合相关保护规划,保护文保建筑结构和风貌的完整,保持历史街道原高宽比,避免过度开发和改建。熙南里位于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内部,通过巷道衔接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与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因此开发、改建应延续两地段的街巷肌理,延续小地块格局,密切结合功能需求。随着街区开发深入进行,开放的历史资源点会持续增加,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提高文保单位的开放程度将成为提升街区活力的有效方式。提升街巷引导力,需在街巷内提供连续、舒适、愉悦的步行体验,增加游客体验感。可通过丰富绿化,增加街道家具、雕塑、彩绘等艺术元素,提升街巷两侧景观形象,创造环境优美的节点空间,将整个街巷空间打造为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平衡街巷的活力分布。

5 结语

在新数据环境下,本文开展历史地段活力重塑评价研究,结合网络数据样本,对熙南里工作日、节假日各3个时间节点的人群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索,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确定历史地段活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商业吸引力、功能密度以及功能混合度。研究表明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历史地段活力重塑的辅助工具,历史地段活力提升需优化业态组合、增设文化活动、重视环境塑造。本文可为新数据环境下历史地段更新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街巷业态店铺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老店铺杂事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苏轼的店铺
雨中的街巷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