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尝试研究

2022-06-09韦飞宁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韦飞宁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而能否将核心素养细化落实在课程之中,又是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乡土文化资源是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校本课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2001年,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成了一个新亮点。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颁布,方案中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方案中还提出加大选修课程的学分,如此,就进一步提升了校本课程的地位,也意味着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能力,同时在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

一、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国家课程设置一直关注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诠释、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科学性,因这样的特点所以很难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兼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有学校特色的措施,而这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狭义上的校本课程指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完全自主开发实施的学校课程。 从“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它的设计与实施就与常规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所不同。它要求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多样性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隨着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话语体系已基本从“大教学观”转为“大课程观”,学科渗透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学科渗透式”的核心素养培育。校本课程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在历史教学中把统编教材和乡土历史结合起来,把历史教学任务与学校所处地区的丰富历史资源结合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校本课程还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能克服和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弊端,使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变化的联系加强。

二、依据核心素养导向,明确校本课程培养目标

课标2017年版中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中史料实证素养最能彰显历史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点。同时,由于“拥有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在今天这个信息海量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尤显重要,笔者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课程目标具体定位为“学史明理 知史砺行”。“学史”--了解史料,即指导学生知道史料的不同类型,能掌握史料搜集的方法和途径,发现家乡历史的迷雾;“知史”--通过对史料的辨析探究追问,明理悟道砺行,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思维,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此外,在发现“家史”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将核心素养纳入课程的设计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笔者所在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以壮族为主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今崇左市辖地属象郡,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广西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

三、校本课程进一步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议

(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根基,在完成国家课程,建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构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可以将原本的课程标准具体化,教学目标直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根据不同学年段的具体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加强教师对地方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

课程实施是课程建构的具体化体现,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人物,因此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是关键。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对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解。教师对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地位没有明确的认识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据了解,新课改后,崇左市民师院附中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研究性活动。班级学生按各自的兴趣组成小组,在高中三年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没有老师的指导,这就造成了多数学生浑水摸鱼,单单依靠组长的力量完成调研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让研究性活动真正落实,让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真正受益,也让自身知识水平得以提高。

(三)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过去说的教学资源,往往只谈及教学环境,教科书等固定资源,忽视了课堂中学生活动这一鲜活的教学资源。新课改实施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强调了学生资源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资源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学生息息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和文化成就,虽然都发生或存在于过去,但不乏为学生所了解或与现实相接近的场景和事件。在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从教材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齐渝华、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