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2022-06-09杨孟旗谢莉勤
杨孟旗 谢莉勤
摘 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网络空间扰乱我国政权,加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和加强风险检测,对保持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舆论导向,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2.02.015
收稿日期:2022-02-30
作者简介:杨孟旗(199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谢莉勤(1972-),女,四川仁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Risk in Major Public Emergencies
YANG Meng-qi, XIE Li-qin
(College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3, China)
Abstract:The preven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risk is concerned with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especially in major emergencies. Hostile forces in the west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use cyberspace to disrupt China's political power, aggravate the harm of major emergencies, causing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risk dete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risk in major emergencies to maintain the correc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ensure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Key words:major public emergencies;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risk preven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风险的客观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防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指导作用。这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西方敌对势力、国内公知在网络空间肆意的污化中国,学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究应对措施,张本青、李红革主要从监测、预警、处置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对策。蔡文成和牟深从技术性方面分析了西方对华智能污化的手法、危害以及应对策略。曾向红和李琳琳从西方国家在新冠疫情暴发时对华污名化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污名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朱文琦和祝志男从意识形态功能的视角出发来分析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空间治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对华污化的防范对策,对国内存在的一些风险分析较少,风险的防范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整改,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政权稳定、社会有序、人民安心。
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战略意义
重大突发事件的突发性需要党和政府紧急处理,这时有些敌对分子趁虚而入利用网络空间污化中国,因此加强防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维护政权稳定、社会有序、人民不慌不乱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借机“污名”中国而造成的負面影响
当今大国之间的博弈不只是在“硬实力”的较量上,逐渐走向“软实力”的较量,也就是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国家主流思想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将有助于他们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空间这种隐蔽的传播途径向外输出,进而让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遵循他们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他们不动一兵一卒称霸世界的想法。特别是微博、微信这类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社交网络平台,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输入他们所谓的“人权、平等、自由”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正如新冠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利用社交平台大肆宣扬“中国病毒论”“中国崩溃论”等黑化中国的言论,对中国的大国形象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为中国人民造成了自责、恐慌心理。有效避免这些错误意识形态对中国政权的干扰和对中国人民的扰乱,必须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严格管控错误思想的进入,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用带有人权、自由、平等假象的思想吸引中国人民动摇中国政权的“美梦”,加强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检测,及时地做出应对措施,有助于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免受敌对势力错误思潮的扰乱。
(二)有效抵制错误信息传播引起的人心混乱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中传播着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干扰着人民的视听,尤其一些带有消极影响的舆论分解着网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网络空间里存在着许多夸大其词的不当言论,并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在网络空间传播,给人们造成了惶恐心理,从而使人们对国家对政府产生失望情绪,出现不信任国家不配合国家工作的情况,增加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难度。因此,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在阻断错误信息的入侵基础上在网络空间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舆论导向,对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进行清除,减少错误信息对人们的干扰。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下达成共识,从而自觉认可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选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促使人们自觉地拥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抵制一些错误思想,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及时发现并清除能有效地切除引起人心慌乱的隐患,从而稳定民心凝聚民力。
(三)及时净化网络空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人们交往交流、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高度依赖于互联网,互联网的大环境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包含着各种各样信息的网络空间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对信息真伪辨识度低的人们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偏离正确的轨道,对于别有用心的舆论通常会信以为真,从而人们会产生一种恐慌心理并利用自己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在没有管控的情况下扩大传播范围增大事态的严重性及破坏性。因此,及时净化网络空间,阻止负面舆论进入,及时筛选各种传播信息,在网络空间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积极地传播正能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党和国家利用互联网及时地播报时事情况,并及时地宣传有效预防措施,使人们及时地了解具体情况并有效地做好了自身防护,从而减少虚假信息对人们的干扰,有效防止了由夸大的虚假信息引起人们的恐慌。利用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舆论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做有力的辩护,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人们自觉拥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民心、聚共识。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能够有效阻止错误信息进入,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风险
网络和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国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网络空间扰乱我国政权,加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西方敌对势力的价值渗透
在信息化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与中国的较量不止停留在“硬实力”上,更进一步地向“软实力”进攻,意识形态领域成为敌对势力攻击的一个重要靶向,网络空间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不斷地传播、渗透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首先,利用文化载体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大数据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网络电影、动漫、游戏等为载体吸引中国人民的注意,向中国传播利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在其长期浸染下,网民难免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其次,对中国进行网络舆论抹黑。西方敌对势力凭借话语霸权,在网络上肆意散布抹黑中国的舆论,试图削弱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打压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否认及无视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快速高效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并用中国抗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所展示出的大国担当,并制造“中国病毒论”等抹黑中国的错误言论,企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样错误舆论的长期干扰下,中国人民开始重新审视疫情所带来的破坏,甚至有些中国人开始认为疫情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灾害,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努力及中国力量,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偏离。
(二)网络公知的肆意造谣
网络时代,给人们表达意愿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这其中一些积极向上的言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有目的性的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的发表不成熟的言论,以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为标准,来审视中国的政治以及历史,这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的“公知”。这些公知在网络中崇洋媚外,否认中国历史,不断地发表一些鼓吹外国无比美好、否认或随意编造中国历史的言论,以此来贬低中国,而他们所鼓吹的言论真实性基本为零,给广大网民以错误的引导。新冠疫情暴发,一位武汉日记芳芳突然走红网络,她的日记中记录着在武汉封城期间道听途说的一些真实性需要考察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基本上都是一些负面的、阴暗的并加以夸大的或者是随意编造的、虚假的,她的日记不仅给全国人民带去了消极、恐惧的情绪,也正迎合了一些试图污化武汉抗疫的敌对势力的需要。疫情防控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甩锅”中国,大肆散布中国是病毒发源地等严重侵犯我国名誉和利益的言论时,部分网络公知不辨别信息的真假,配合宣传这些错误的言论,作为中国人不断地给中国抹黑,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筛查滞后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成为新兴的交往方式,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人们沟通联系的重要媒介。社交平台在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以外,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先进技术潜入中国的社交平台散布虚假信息,由于社交平台没有及时地对信息进行筛查,让广大网民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难以辨别真假而信以为真,同时,西方敌对势力还利用国外社交平台对网民进行价值灌输,引导中国网民利用“翻墙”软件进入他们的网站,在他们的网站大肆黑化中国,不断地给中国网民推送美化西方的言论,并研发了社交机器人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由软件操纵的账号,此类账号可以通过算法自动发布内容,也可以与其他账号互动,以期实现影响公众观点的目的。另一方面,有一些网民在社交平台中随意的编造信息发布或者不对信息进行真假的辨别就进行传播。新冠疫情期间,云南一男子在外务工,在得知家乡有确诊病例时,为安抚家人的情绪,在家庭微信群里杜撰发布已确诊的新冠病例为误诊的不实信息,并很快为家属成员转发,社交平台没有及时地发现这一错误信息,造成该不实信息被扩散,从而对广大群众形成误导,干扰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网民对真假信息的辨别力弱
网络时代,人们都逃不掉网络带来的便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以及进行社交,大大减少了所需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是在网络这一个大环境中布满各种各样的真假难辨的信息,网民在各种网站查找获取信息的时候,不对信息的真假性进行辨别,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从而影响自己对某些方面事物的认知。在各种搜索引擎页面中总会出现一些广告,在利益的驱动下,网民们往往会点开浏览,当看到这些广告信息会带来利益的时候,网民们总会信以为真,这时就会受到错误、虚假信息的误导。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网络社会往往会出现许多话题被激烈地讨论,网络敏感话题也逐渐地被炒到热点话题,这背后多是各种“主义”“思潮”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方向的不同判断和价值考量。這些议题多为宣扬自己的观点、主张而设置,网民在冲浪过程中被这些热点话题所包围,没有准确的辨别力很容易被带跑偏,主流网络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冲击。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他许多领域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安全的风险防范需要整体设计,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
(一)维护政权,勇于反击敌对意识形态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多种多样、程度不一,自然对其处置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要实现思想引导和舆论斗争的统一。首先,对属于敌我矛盾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要敢于亮剑,进行坚决斗争,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方式予以处置。新冠疫情暴发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空间宣称中国“中国病毒论”“中国责任论”等错误言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试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些错误的言论面前,我们要勇于揭露其实质,加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让中国人民看到我们国家在突发事件面前积极应对,以人为本,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并利用本国的抗疫经验来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以实事来否定及反击敌对意识形态的错误言论。其次,要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解决网络舆论难题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网络舆论乱象是标,民生民心问题是本。在新冠疫情暴发时,部分人面对这种破坏性大的病毒入侵,在日常生活中和网络空间里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焦虑和不安,这对党和国家疫情有效预防的宣传产生了阻碍,在抗击疫情时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民心的政策。这为稳定民心,引导网络舆论不偏航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在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的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导向,使人民群众对面临的暂时性困难放宽心、有耐心、有信心,确保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以精神凝聚人心。
(二)加强立法,构建网络空间法制机制
增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保护,加快网络立法,完善依法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制度,以法律的刚性治理为保障,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来制约资本与技术的“乱谋”。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行业立法,严格管控信息的准入,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向我国的输入,约束人们在网络空间发布没有实证的错误信息,推进互联网管理的法治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提高网络治理协作能力,各管理部门分工协作。要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格局,推动互联网实现由“管”到“治”的深刻转变。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空间格局,共同确保网络可用可管可控。
(三)技术研发,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道: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要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的限制,首先,国家应加大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人才是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关键,针对中国在网络技术上落后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员,并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政治觉悟,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储备人才后备军。其次,国家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为专业人员的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围绕国家在网络空间管理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下功夫,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网络空间中信息的筛查效率,有效阻止敌对意识形态的进入。最后,要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如果核心技术研发出来以后,不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使用,那它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是表现为一些纸上的报告、论文,没有达到研究开发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的转化,具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对实际应用发展新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不断地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价值。
(四)加强素质教育,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加强网民的素质教育,使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甄别错误信息。网民是网络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网民发表的言论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网民进行网络素质教育,提高网民对真假信息的辨别力,使网民在充满各种真假信息的网络空间里,提高自身的辨别力,自觉抵制敌对势力肆意抹黑中国的言论。也要不断地宣传网络法律知识,使网民增强法律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法律和道德来促进网民自律,不造谣不传谣,不随意转发真假待定的信息,不进入一系列我国禁止的网站。还要关注网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网民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能够保持正确的认知,不受负面情绪的侵蚀,同时也要为网民的情绪宣泄提供合适的渠道,向他们传输一些排除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及时排除心理障碍,避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在网络空间里发泄,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在加强网民的网络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充满正能量引导网民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暴力的空间里,因此,要对网络空间进行及时净化,加强网络空间的建设和管控,做好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同时,运用法律约束网民的行为,对网络空间进行监管,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3):3.
[2]张本青,李红革.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38-40.
[3]蔡文成,牟琛.西方对华的智能污化与我国的应对策略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6):148-153.
[4]曾向红,李琳琳.新冠疫情跨国扩散背景下的西方对华污名化[J].国际论坛,2020(5):117-135.
[5]朱文琦,祝志男.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空间治理:意识形态功能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20(2):36-43.
[6]骆郁廷,李恩.网络空间西方价值渗透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21(2):121-126.
[7]师文,陈昌凤.分布与互动模式:社交机器人操纵Twitter上的中国议题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5):61-80.
[8]丁强,牟德刚,孔德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表象、生成与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21(8):149-153.
[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信息安全,2016(5):23-31.
[10]刘永志,金聃.突发性公共危机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1-56.
[11]汪康,吴学琴.网络“泛娱乐化”引发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21(3):56-60.
[12]庄荣文.科学认识积极应对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新变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7):6-10.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