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的动能与路径

2022-06-08王克岭

社会科学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

龚 异,王克岭,谭 心

(云南大学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作为我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的中原城市群,不仅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原城市群28.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着黄帝故里、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殷墟、四大古都等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为区域内的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而且为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动能。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太行山区等旅游区的发展,持续推进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建设”[1]。因此,研判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的动能,科学整合与合理利用丰富的文旅资源,探索文旅合作发展的现实路径,对于强化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满足国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文化旅游”文献综述

文化旅游的研究具有交叉性。[2]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边界持续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加强。但是至于“文化旅游”的具体内涵,学者们众说纷纭,未能达成统一共识。早在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便提出文化旅游的概念,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文化、历史遗产和思想的旅游活动。[3]国内最早提出“文化旅游”的魏小安指出,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4]陈素平认为文化旅游就是将文化的经济属性和旅游的文化属性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竞争力。[5]龚绍方则认为,文化旅游资源更多的是指文化类和历史类旅游资源,通常不包括自然旅游资源。[6]王克岭认为,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来满足其文化需求而趋向文化景观的移动。[7]张婷则认为,文化旅游产品包括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形产品以及具有地方文化传统的无形产品,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能够使当地的旅游产品范围更加广泛。[8]综合上述观点,“文化旅游”可看作是文化与旅游业交叉融合的产物,其更多是指文化类和历史类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否包含其中仍有待斟酌。[9]中原城市群所处的中原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数千年沧桑岁月厚聚了深厚的人文资源,为该地区重点开发以体验和鉴赏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合作发展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术界也加强了多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存在行政和经济两个层面的博弈问题。[10]梁艺桦和杨新军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动力问题,提出寻求共同的合作动力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11]刘颖通过对福建和台湾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的梳理分析,认为闽台两地应加强旅游领域的合作,这样才能促进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共同成长进步。[12]樊启迪和李永航通过实证研究,总结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四种模式,即市场互换模式、市场-产品共享模式、要素协同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13]

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的内涵、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文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无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未能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而且,现有研究多是对区域旅游合作现状的一般性描述,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另外,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其他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对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动力和路径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对促进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由中东部的豫、冀、鲁、晋、皖五省的30个地级市组成,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2016年,国务院对《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政策红利下,2016年以来区域内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表1的数据可知,除山东聊城2021年GDP相较于2016年出现负增长外,其他29个城市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阜阳、长治、亳州、晋城四城市GDP增长率均超过了80%。

表1 2016、2021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GDP及GDP增长率比较统计表

围绕着“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环节,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也带动了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发展。2016-2020年中原城市群游客总接待量超过4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9.1%,2019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4万亿元。然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原城市群旅游业无论是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还是入境游客数均下降明显(见表2)。

表2 2016-2020年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发展情况

中原城市群开展文化旅游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资源优势(见表3)。全国有八大古都,中原城市群的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就占了其中四个,并且中原城市群有着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等。同时,受益于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中原城市群的餐饮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区域内陆续新建了很多星级酒店,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的旅游接待能力。

表3 中原城市群国家级、世界级旅游资源汇总表

三、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动力分析

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目的,是协调区域内的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周边服务行业,借助共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共同开发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最终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凭借着共同的文化内涵、发达的交通网络、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度互补、区域经济利益的共同驱动以及区域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原城市群实施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将是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华夏民族文化融合多发生在这一区域,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共同形成了形式多样又极具特色的中原文化。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看,中原文化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商务文化和创意产业文化等。[14]其中,历史文化包括了历史悠久的先贤文化、历史文物、民间传说、古建筑等内容;民俗文化则包括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存在的各种生活习俗、传统服饰、传统礼仪、武术等内容;现代商务文化主要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商务会议、比赛、都市游园会等活动,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加深对中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创意产业文化主要是指传统手工艺产品和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例如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版画、亳州的石雕以及动漫产品等。[15]凭借共有的文化内涵,中原城市群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突破地域的限制,依靠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达的交通网络

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是推动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原城市群无论是航空、公路还是铁路网络都十分通达。航空方面,目前中原城市群已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为11个,包括郑州新郑机场、洛阳北郊机场、邯郸机场、菏泽牡丹机场、蚌埠机场等,另外淮北、亳州、宿州等城市的民用机场目前正在建设中。发达的航空网络能够拉近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利于中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而且能够推动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合作发展。公路方面,由于中原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因此中原城市群也就成为我国公路交通网最为密集的区域。106、107、207、521等十多条国道将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紧密联结在一起;以郑州市为中心延伸开的郑少高速、郑州机场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络,保证3个小时以内可实现中原城市群任意城市之间的通勤。铁路方面,郑州高铁“3小时经济圈”能够涵盖中原城市群所有城市,随着2020年12月郑(郑州)太(太原)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此后郑州到太原仅需2个多小时。[16]总而言之,日渐发达的区域交通网络将大大提升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区域交通网络,对于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支撑性作用和价值。

(三)资源的高度互补

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旅游资源的合作共享。但是共享旅游资源不应该是在区域旅游资源同质化的过程中,而是应该通过合作与创新实现不同个性和特征的旅游资源的互补。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差异性越大,合作的互补性也就越强。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在地域上相连,在类型上互补。比如,开封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这里的清明上河园享誉海内外。洛阳也是“八大古都”之一,龙门石窟、白马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称赞。长治则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抗日战争时期长治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因此这里有着众多红色旅游景点。宿州则有享誉汉文化圈的“钟馗文化”,以及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萧县书画艺术。菏泽则是“中国牡丹之乡”,当地牡丹栽培面积达数十万亩,[17]牡丹与武术、戏曲和书画共同形成了菏泽特有的“四乡文化”。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科学梳理,可以规划出许多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从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

(四)区域利益的共同驱动

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根本动力,规划建设中原城市群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区域利益的最大化。文化旅游是一种开放性和关联性都非常强的产业,因此共同发展文旅产业符合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共同利益。目前,通过区域联动实现市场一体化建设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共识,而旅游则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首选产业。通过实施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每个城市都将受益于更加广阔的文化旅游市场规模,保证本地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的持续性增长。同时在合作发展过程中,每个城市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再分工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应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调配和共享,以区域文化旅游联合的总体战略共同开发客源市场,这样才能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的旅游竞争力,进而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区域利益。

四、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一)相关市场秩序和管理制度仍不完善

中原城市群面积比较大,要实现整个区域的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必须有相应完善且统一的市场秩序和制度。然而,虽然许多城市的管理部门已认识到文化旅游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管理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比如,区域内绝大多数景区景点都是由当地政府或其他部门进行单独管理,产生的重复管理、交叉管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区域旅游一体化管理建设至今还未完成。各级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只顾短期发展利益,常常采用地方保护主义思维独立开发和管理。[18]导致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而遭受破坏,最后出现经营惨淡的局面。一些景区和星级酒店经营模式改革缓慢,本该改制的还是止步不前,本该推向市场的还是由当地政府管理。另外,区域交通网络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协调,行政部门对相关建设干预过度,导致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比较缓解,进而影响了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旅游产品只有深挖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在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受到游客们的青睐。但是,目前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尚有不足。一方面,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单一,多数情况下仍是通过物品展示来体现文化,没有深挖产品文化精髓,无法让游客深刻体会到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刻内涵。尤其是河南一些城市的文化旅游项目至今仍然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程度。[19]另一方面表现在文化旅游与文化根源性相分离。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加快了对各种历史遗址遗迹的修复。但是有些修复工作是盲目的,导致修复还原出来的历史遗址遗迹与当地历史文化不符,出现文化排斥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河南多地出现因发展旅游盲目开发各种历史遗址,导致一些历史遗址出现不可逆的损坏,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为了所谓的“现代化”“都市化”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街区一并拆除,修建了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20]极大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化积淀。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从不缺乏文化内涵,无论是古都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还是宗教文化,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游客群体中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效应低

目前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中,郑州、洛阳、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其余城市如许昌、新乡、漯河、亳州等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规模有限,收入也不尽如人意。[21]由此可见,该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出现内部失衡现象,导致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这也是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太完善,未能形成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区域内一些城市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只是旅游资源的简单叠加,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景区的互补性。例如,新乡、平顶山、焦作、许昌和亳州等城市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却未能打造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和品牌。这些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虽多,但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像平顶山的石人山、亳州的古城景区都在本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最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范围推广。许昌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拥有古都、瓷都、花都三个具有极高人文价值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未能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至今也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集群。[22]

(四)旅游产品供给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以“历史、古都、寻根、武术、宗教”为特色,[2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不过,中原城市群拥有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即郑州、洛阳、开封、安阳。这就容易造成一些城市的文化旅游定位趋同或同质化,旅游定位相近的城市出现了盲目模范的现象,久而久之文化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无法体现本地文化特色。这种现象也会误导很多游客的旅游目的,让一些满怀期望而来的游客铩羽而归。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导致文化旅游供大于求,即反复出售相同的文化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缺乏能够刺激游客消费欲望的旅游产品,导致一些游客只游不买,游客内心自然是略有遗憾,同时也会抑制区域旅游收入的增长。更为关键的是,同质化发展会出现大量资源被重复利用,使区域文化旅游的整体质量下降。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必须以特色化为根本,只有特色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才真正有市场竞争力。[24]除此之外,在人们长期形成的固有观念中,到中原地区旅游主要就是为了看各种历史遗址遗迹,长此以往,游客对于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的感知相对单一,区域内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加快区域文化旅游形象感知转型迫在眉睫。综上所述,旅游产品供给同质化是导致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无法形成持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五)缺乏系统的文化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中原城市群虽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文化旅游市场营销规划,导致该区域的旅游主体不鲜明,旅游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河南等城市主打“古”“河”“根”“花”“拳”五个旅游形象,[25]长治主打“红色旅游”形象,邢台主打“山水太行”旅游形象,但是这些旅游形象并非这一区域独有的,比如陕西也主打“古都”旅游形象,湖南、江西等省也有红色旅游主要基地。因此,文化旅游主题不够鲜明,已成为制约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缺乏统一的、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形象。比如,朱仙镇的剪纸、开封的官窑、洛阳的洛绣、邢台的白瓷、淮北的石雕等,都是历史悠久、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传统工艺,[26]这些原本应该成为中原城市群独有的特色品牌。但是由于对这些特色品牌的市场营销规划不够,导致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无法在游客中形成较高的品牌传播效应。

五、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路径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合作发展环境

严格来说,目前我国除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比较成熟之外,其他各个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均有待健全,特别是合作发展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中原城市群也不例外。中原城市群开展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市场机制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方式开展区域文化旅游合作。[27]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各个城市要共同建立科学合理、协调统计的管理机制,最大程度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合作壁垒,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合作发展,可以考虑成立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并且定期举办有关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的论坛,以此加深合作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政府要对区域文化旅游项目提供金融政策扶持。比如设立文化旅游项目专项贷款,对那些符合条件、评估优秀的文化旅游项目予以符合资金支持,帮助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级政府应加大文化旅游的社会宣传,既可以引导和培养公众形成良好的文化旅游消费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例如防范制造销售假冒劣质文化旅游产品、欺客宰客、强制游客购物等违法行为。

(二)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很多游客参加文化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在文化旅游中找到文化价值内涵,从而弥补生活中不常见的、遗憾的、缺失的愉悦感。[28]而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游客在行为、体验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给予游客不同的积极旅游感受。因此,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过程中,要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的挖掘和整合,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旅游精品。对于文旅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应从当地的特色文化入手,尽可能挖掘和呈现当地最原生态的地方特色文化风情,从而增强游客对文旅产品的参与度和基本身的趣味性。例如,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这里有着浓厚的祭祖文化。因此,应该重点将新郑打造成中华民族寻根祭祖的文化基地,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对孝道文化的宣传。同时,新郑可以加强与晋城、运城、亳州等中原城市群其他省份城市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根亲旅游”文化旅游区域。这样既可以在整体上形成系统性文化旅游规划,又可以树立差异化的文化旅游形象。嵩山少林寺有着大量的宗教建筑、宗教传说和历史故事。因此,可以借助少林寺的佛教禅宗资源,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开发有关禅宗灵修的旅游课程,或是开发禅宗生活体验游,让更多的游客更加深刻体会少林武术蕴含的禅意。开封因为历史上曾是北宋都城,因此“宋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开封市有大量的宋文华遗址遗迹,例如东京城、包公祠、相国寺等,这些遗址遗迹具有极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因此,开封应该科学整合零散的宋文化旅游资源,以“古都风华”为主体提出具有宋文化内涵的主题旅游项目。另外,还要打造以旅游体验为载体的文化经典,传承人类集体记忆中的文化情怀,以此提升文化旅游的内涵价值。

(三)推行产业集群化战略,重点发展景区集群和城镇集群

鉴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行产业集群化战略将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发展较慢的城市融入整体,最终实现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讲,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战略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科学利用中原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优势,将区域内不同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采取以强带弱、以核带星、以点串线的方式推行产业集约化战略。二是需要借助一些龙头旅游企业和品牌,来实现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聚。龙头旅游企业一方面可以直接参与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产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其他企业参与,这对于构建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从微观层面来看,鉴于中原城市群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区域内的景区景点几乎随处可见,但是规模都相对有限。因此,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将地理位置邻近的景区景点进行科学整合,使规模有限的景区景点实现集群发展。一般来说,这种集群模式需要一个核心景区以及若干个周边景区。在核心景区的带动下,促使游客进一步到周边景区游玩体验。另一种集群方式是城镇集群,也就是将整个小镇纳入景区的范围,这样既可以扩大景区覆盖边界,也可以带动城镇的旅游经济发展。不过无论是景区集群还是城镇集群,关键在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必须到位,否则将很难实现真正的集群发展。

(四)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文旅差异化发展

实施文化旅游差异化发展,是解决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发展同质化问题最根本的路径。首先,文化旅游定位要实现差异化。根据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可以将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定位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古都文化旅游,以郑州、洛阳、开封、安阳为代表,这些城市的文化旅游主要围绕古都文化进行旅游包装。二是功夫文化旅游,以登封、焦作等为代表。三是红色文化旅游,以长治、信阳、邯郸等为代表。四是陶瓷文化旅游,以禹州、许昌、平顶山、聊城等为代表。中原城市群的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文化旅游的主题定位,并且其定位要与当地文化一脉相承。其次,旅游产品供给要做到差异化。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应根据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差异化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要做到“差异化”,关键在于文化创意设计。文旅产品文化创意设计时,要按照主题先行,由内而外,立法开发的思路进行,所设计出的文旅产品要做到形式与立意的统一。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的文化创意设计就相当出彩,其由“图”到“园”的景观设计手法,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目前已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的“中州名园”。值得注意的是,文旅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也要与当前的市场供求现状相结合。假如所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已有较多供应者,那么即便开发同类产品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五)精准市场定位,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

中原城市群应抓住区域旅游发展的机遇,加大对区域文旅的市场营销规划力度。市场营销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中原城市群区域范围比较大,文化旅游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应该放在那些年轻化、高学历以及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比较高的潜在客户群。在开发潜在客户群时,要格外关注游客的收入、兴趣和年龄结构,从而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比如,既然确定了目标客户群以年轻人为主,那么制定的旅游产品价格就要相对亲民。同时为了照顾一些高收入游客的需要,也可以开发一些高档次的以娱乐、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谈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其次,要加强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宣传。一方面,要统一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以区域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比如通过举办旅游论坛、旅游招商、旅游推荐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一批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知名品牌。这些旅游品牌将随着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旅游品牌形象。根据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来看,文章认为该区域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可以设定为“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始”。另一方面,要广泛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大力开展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等,内容的高权威性和高传阅率仍然是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必不可少的要素。新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因此中原城市群借助新媒体进行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时,要着重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也成为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者。游客可以通过新媒体分享在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体验、对景区景点的描述、风俗民情、旅游攻略等,真正实现文化旅游产品、价值、文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更多其他游客前来游玩。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愈发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向往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和享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便是对人们这一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中原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中原城市群应该打破狭隘的地方观念,摒弃原来传统的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多元化、立体式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文化旅游市场占据关键、重要的位置。但是这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等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中原城市群区域
沁园春·赞中原
分割区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