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现况及相关性分析

2022-06-07刘延锦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条目血糖监测

张 琳 刘延锦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diabetes self-management)是指通过科学、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在医护专业技术支持下,主要依靠患者自己积极、主动地改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合理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和情绪问题,最终达到控制血糖和延缓并发症的目的[1]。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慢性疾病,一旦患病就需要患者带病生活、终身治疗,这就要求患者从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方面获得知识,进行持续、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减少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发生各种并发症以及器官损害[2]。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大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低水平[3]。大量研究[3-4]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结局的影响,健康素养水平低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佳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但较少有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探讨健康素养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5日-2021年8月2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5个内分泌病区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15年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5];(2)年龄≥18周岁;(3)糖尿病病史≥3个月,且在进行正规治疗; (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2)有明确的精神病史者。本次纳入的患者共有1 144例,其中男性589例,女性555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0.09±9.38)岁;初中及以下558例,高中/职高/中专397例,大学及以上189例;有配偶644例,无配偶500例;家庭月收入水平≤1 500元300例,1 500~3 000元409例,>3 000元435例;疾病确诊时间≤5年289例,6~15年391例,>15年464例。本研究通过医院科研和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伦理认证。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问卷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经济收入、疾病确诊时间,共6个条目。

1.2.2 糖尿病相关性健康素养简易评价表

采用由李春玉等[6]翻译的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简易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的重测Cronbach′s 系数为0.84,内容效度系数为0.88。量表包括书面素养和运算能力2个维度,共178个条目,全部为选择题。书面素养主要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共165个条目,每答对1题得1分,共计165分;运算能力部分旨在对患者的用药知识、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共13个条目,每答对1题得5分,共计65分,两部分总分为230分[7]。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分为3个等级,<150分表示健康素养缺乏,150~180分表示临界健康素养,>180分表示健康素养充足。

1.2.3 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SDSCA)由Toobert等[8]编制,翻译后中文版总量表及4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0.85、0.83、0.92、0.87,信效度较好[9]。量表包括反应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药物6个维度,共11个条目,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题,1个条目为反向题,每个条目按0~7分计分,总分0~77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采用得分指标进行分析,得分指标=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得分指标<40%定义为自我管理行为差,40%~80%为中等,>80%为良好[10]。

1.3 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中的横断面研究。经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统一的指导用语,对问卷各个条目进行解释说明,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编号并补充指导研究对象补充完整遗漏的信息,双人录入数据并复核,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Kendall提出的样本量粗略估算方法[11]:样本量为条目数的5~10倍,考虑到20%的问卷遗失与排除等因素,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 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得分情况

1 144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165.74±23.54)分,阅读能力得分(59.97±11.32)分,理解能力得分(60.04±10.11)分,运算能力得分(46.29±7.84)分。其中健康素养充足289例(25.26%),临界健康素养554例(48.43%),健康素养缺乏301例(26.31%)。

2.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41.62±5.21)分,其中自我管理行为良好101例(8.82%);中等589例(51.49%);较差454例(39.69%)。各维度得分中药物得分最高,足部护理得分最低,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1 144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

2.3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其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糖尿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2.4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项目得分均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r)

2.5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健康素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和疾病确诊时间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健康素养是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共解释其49.3%的变异。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表

表5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健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结局[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4.74%的糖尿病患者处于健康素养缺乏或临界健康素养水平,这与张坤鹏[13]的研究结论一致。研究[14-15]表明,低健康素养的患者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描述自己的病情、理解治疗处方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资源,以至于不能有效配合疾病治疗,造成健康结局不理想。王蒙等[16]的研究也显示,高健康素养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更能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血糖控制得越理想,并发症越少,患者生存质量越高[2]。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自身条件、对健康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健康服务的利用度,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特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着重关注高龄、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状况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保证信息可靠、简洁的前提下,借助多媒体工具,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宣教;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及卫生资源利用现状,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3.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41.62±5.21)分,处于良好、中等、差3个等级的患者分别占比8.82%、51.49%、39.69%,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佳,需进行合理干预。此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运动、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与长期效果缓慢的饮食与运动控制血糖相比,药物治疗直接快速的降糖效果更能让患者产生积极的控糖体验,同时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防治慢性病,常用的降糖药物已纳入医保范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成本。调查发现,患者对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的得分较低,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7]。血糖监测得分较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测量血糖本身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导致患者对血糖测量产生恐惧等不适心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血糖测试仪与血糖试纸的成本较高,受经济条件制约以及对血糖监测的认识不足,导致血糖监测的执行力差。糖尿病足护理得分最低,这可能与糖尿病足发病率低、多在糖尿病后期发病、患者在检查中较难发现足部血管、神经异常在缓慢病情进展中的微小改变,以及缺乏足部护理知识等因素有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普及糖尿病足部护理的相关知识、强调坚持规律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实施个案化管理,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应做好随访工作,以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3.3 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健康素养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在阅读、理解、分析和筛选信息方面的能力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且其遵医行为更好,更能够做到定期复诊、按时按量服药、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及足部护理[15]。这提示我们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尽量多关注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采用体验式[18]、主题式图文[19]等方式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促使其改变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相关研究[20]也显示高收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低收入患者,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经济支持更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和支持,也更易从外界获得血糖监测、糖尿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工具,能够长期负担糖尿病防治耗材的支出,更具有应对和挑战疾病的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在对低收入糖尿病患者群体进行健康宣教时,更应注意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可控的自我管理目标。

健康素养得分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也越高。且健康素养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均正相关。这提示我们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各个维度都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低,患者在运动、饮食、足部护理、血糖监测、药物等各自我管理行为上的表现越差,这一研究结果也与Shiyanbola等[21]的研究一致。既往研究[22]表明,控制血糖以及防止并发症的重点在于提升患者主动治疗的意识、使其积极进行自我管理,而促使糖尿病患者积极自我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在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活动时,应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为导向,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经济能力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因此,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护理干预应以提高健康素养为导向,在巩固用药、饮食、运动知识的同时,着重强化血糖监测、足部健康评估与护理技能,同时兼顾不同文化程度和经济能力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

猜你喜欢

条目血糖监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