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2-06-07李爱辉
李爱辉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优等生,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改的基本内涵,在培养优等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优等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从多角度教学出发,为优等生的终身学习以及全面发展考虑,培养优等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为优等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当前初中培养优等生的现状,阐述了详细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些學生的天赋是较高的,教师要发现学生的数学天赋,并采用恰当的培养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数学优等生的培养。因此,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优等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一、数学优等生的概念
数学优等生是指在数学学习上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快速掌握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他们也往往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
二、数学优等生的性格特点及培养原则
数学优等生,从小有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这样的学生在起初对于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别主动的表现。这是一种内驱力,不断驱动他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可以对于问题一究到底,直到水落石出。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方面成绩突出,可以判断其为优等生。而同时也导致了优等生自身有优越感,很容易看不起简单的题目,所以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可能在基础问题上失分,但是却用更难的题目进行弥补,有时候甚至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也不能忽略其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优等生而言,他们自身能力比较强,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他们的钻研性比一般学生要高。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激励他们不断的奋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虽然他们本身对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考试成绩很好,但国家与社会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考出好成绩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良好心理素质等,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优秀人才。
三、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现状
尽管数学优等生遍布全国,各个学校也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但鲜有能够在国际数学比赛中获奖的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对数学优等生的培养只停留在快速解题与提升他们的反应速度上,这样一来便导致他们的解题能力较强,准确性较高,但却难以发明与创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1]。可见,现阶段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对数学优等生的培养仅限于提升数学成绩,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其中,而国际数学大赛的考察点与评价点更倾向于对数学的创造与发明,这也是导致中国学生无法在国际数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四、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优等生培养策略
(一)基于课本内容进行设疑,引导学生课下积极探索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强调打好扎实基础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好高骛远的心理。这样既照顾到了全体学生,又培养了尖子生的良好态度,使他们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根除“轻敌”的坏毛病。当然,课内教学也不能照本宣科,简单的内容少讲、略讲,当学生掌握了课本内容后,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思索现象后的本质问题,使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享受探索乐趣,保持学习积极性。
(二)树立优等生的数学学习观,强化优等生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初中数学优等生的过程中,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鼓励他们充分展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是无止境的,面对未接触的数学知识,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在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帮助他们及时走出思想困境,重新调整心态开始学习。
(三)引导优等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优等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由于数学优等生本身的数学成绩较好,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透彻,为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并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在日常教学与测验中,教师可以根据优等生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出一些略有难度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可以超出现有数学知识范围,绝大多数数学优等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会认为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为了解题往往会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在学生获得正确答案以后,教师给予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若没有解出正确答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给予鼓励,告知错误原因,调动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老师是第一位的。让学生信服,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数学课。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必须有真本事,课堂需要精彩漂亮,对于学生的疑问,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一个聪明的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需要把课堂讲授的精彩。这是教师的基本功,课堂这个地方,是教师展示的舞台。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教学功底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在课堂上一展风采。赢得学生的掌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群体的团结和长期的努力。需要各学科之间的配合;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松. 初三数学“优等生”与“学困生”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琳. 翻转课堂下数学优等生学习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胡锦梅.试论初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15(3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