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22-06-07刘玉婷
刘玉婷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社团作为现代教学中一个新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是初中学子个人素养培养与能力扩展的有效载体,更是通过新“课程”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本文以笔者实习所在学校西宁十二中“西麓灼梦”社团建设为实践基础,对初中学生社团“课程化”管理模式展开深入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探讨“课程化”社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建设;课程
一、研究背景
为了充分丰富初中生的课余学习生活,促进青年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效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西宁市第十二中学在七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团的“课程化”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笔者身为实习老师,凭借着自己的“朗诵”特长,有幸参加了此次社团建设并且成立了“朗读者”社团。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由西宁十二中七年级学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选择参加的社团。笔者第一次接触社团活动,承担社团课程,对兴趣社团这种形式充满了好感与认同,学生们可以在各类社团中展现个性,回归自我,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学生社团在带来这些优势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学生社团的经历,就社团的“课程化”模式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意义
开展社团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的个性需求,同时促进广大学生个性素质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系列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的“课程化”从活动内容出发,设计出不同种类的,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要求的课程活动,但是却经常忽略社团管理方面的“课程化”,所以本文着眼于目前学生社团的“课程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优化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步骤与过程
1.理论研究
本文研究的初中七年级社团隶属于学生社团,在这里如何明确初中学生社团的具体涵义和特点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社团的具体涵义。
(1)学生社团的涵义
1999年版《辞海》对学生社团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和中等学校的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形式多样,有学术研究会及诗画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合唱团、剧团、球队等。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多数由共青团和学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1]。”
顾名思义,学生社团就是是由部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团体,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学生社团的“课程化”
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将社团活动以课程的形式出现,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指导授课。其本质就是利用课程的理念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进行科学地规划。毕竟初中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够成熟,他们的社团活动就不能像高校学生那样自由,他们更多地是需要在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指导训练。
2.实践研究
笔者身为实习老师,有幸参加了西宁十二中的社团建设并且成立了“朗读者”社团,并以此为实践研究的对象。
(1)十二中学生社团特点
十二中社团涉及的类型众多,在调查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之后,组织成立了素描、剪纸、形体、合唱、街舞、朗读、摄影、动漫、篮球等等社团……每个社团有一个指导教师,并由七年级的学生们以线上报名的形式选择自己喜爱的社团,每个社团二十几名学生,自由度较高。社团活动的时间固定为每周三“自主学习日”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地点以教室为主。综上所述,学生社团设计的知识面广,所以它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管理运行方式
学生社团由西宁十二中团委的管理和组织机构负责对各社团实施宏观指导。各学生社团拥有组织、宣传与本社团相关的各项活动的权利,并具有协助学校各项工作的义务。各社团负责人聘期原则上为一学期,采取“课程化”社团管理模式,以七年级学生为活动主体,社团指导老师为客体进行社团活动。它与其它传统课堂学习活动一样,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
(3)“朗读者社团”课堂氛围
开设各种社团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非常有意义的。由于是社团活动,笔者在建立“朗读者社团”之处就希望能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这个社团里可以没有老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因为喜爱朗读或者希望提高朗读能力聚在一起,在这里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和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把它们带着感情地朗读出来。首先在上课之前笔者安排了一次破冰行动——花了一次课的时间让每位同学上讲台上写自己的名字,向大家介绍自己,效果非常好,气氛极其活跃,同学们都非常大方地介绍了自己,这就有利于下面课程的开展。在这期间笔者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社团活动课程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不健全。笔者所在学校社团陆续建立了《学生招募制度》、《社团活动开展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为社团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理论、经费、评价的保障。可是由于经验不足,这些制度或多或多存在不科学、难以操作或有漏洞的情况。比如,没有相应的《社团老师认定制度》、《社团考核制度》。其实社团活动课程化不仅指社团“活动内容”的课程化,还指的是社团“指导管理”的课程化[2]。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社团很难健康发展。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有专门的教学技术,有完整的辅导计划,能有规划地进行教学活动;有的指导老师也并非专业出身,无法提出完善的指导规划,活动进行也无规划可遵循,教学随意性强烈,有效性低下。很多老师会存在备课不充分的问题,这会导致社团课程不能系统化。另外,学生社团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无法完成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任务,大多时候还是以老师讲授某方面的知识技能为主。
学校对社团活动不重视。学校对社团的教学计划、教材和课程安排没有严格的要求,虽然校方已经逐渐意识到初中生社团的价值和潜力,但是仍然没有为初中生社团建设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而且目前由于疫情原因,社团课已经停上了好几个星期。其实疫情下的社团活动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开展,让学生们通过社交软件组成线上社团小组,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王永胜.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