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6-07费东平
费东平
摘要:审题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克服这种障碍,可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立的学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 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先导。而就目前学生整体审题能力来看,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缺乏解题经验,做题时往往不审题、凭感觉,导致出现摸不着头脑、就题论题、不能举一反三的现象,无法提高学习水平。为有效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小学数学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审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审题操作中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了解其程序和步骤的原理。例如,算术学习作为小学数学计算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学生不懂算法还是算法不清楚,都会直接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
学生在数学考试时之所以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或未认真阅读所提出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许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由于孩子懒惰造成的,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事实上,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准确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导致他们在考试过程中不能理解题面的基本概念,直接造成认知模糊,最后影响考试的准确性。学生还存在不完整阅读题目的现象,看了开头就直接写结果。教学实践中发现,高年级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这类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盲目乐观,过度追求解题速度,最终成为什么题都会但总是拿不到高分的“马虎大王”。有的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感到恐惧、紧张,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大多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中长大,习惯于借助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因此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反映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当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主动放弃的情况。他们不愿意去检查、甄别和思考,本质上缺乏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失去审题、解题的主动性。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4(米)。②12÷(3+1)=12÷4=3(米)。
不难看出,解法①是显然是错误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轻视心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没有仔细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
另外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计算题形式单一,题型重复率高,单调乏味,因而不愿主动进行计算题的训练。但事实上,在小学数学考试中,由于计算题不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加之数字纷繁、零乱,而学生缺乏寻找数字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最终导致计算题的得分参差不齐。计算题错误率居高,究其原因仍然是一个审题不够严谨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审题障碍的对策
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教学,采取切实有效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审题呢?
1、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运用技能培养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工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审题意识与审题习惯。
①改进教学观念。新教材在题目形式与表述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材变了,有的老师观念却没有变,为了应考,老师们习惯把教材上的题目进行归类,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做其实是弄巧成拙,致使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测试时,题目形式与说法稍有变化,学生就视为异类而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相同意思题目变换不同说法,或同一题型变换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做题时自然就谨慎许多,不但能自觉审题,而且能仔细琢磨题目意思。
②布置作业适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有限时间里,作业量越多,认真程度就越低。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长时间作业只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感,于是出现玩够了再做、赶紧做完了去玩或索性不做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先要了解一下其它学科作业布置情况,然后再适量布置,目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不让他们养成“做作业总是赶”的坏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在“不急着赶任务”情况下,他们一般都会根据老師要求,静心作业,认真审题。
③当面批改作业。对审题意识与审题习惯培养,课堂渗透固然是一个重要途径,而作业当面批改更是一个捷径。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贵在坚持”,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更深的是“教育也贵在及时”。学生作业出错在所难免,出错原因很多,但多数学生则是因为没看清题目、没明白题意造成的。因此,老师在面批时,可以及时地给他们提个醒:“再把题目读一遍,看看是不是这样做?”很多学生常常在读完后,总是说:“哦,我知道了!”就是在这样一次或多次“顿悟”以后,学生才会明白读题、审题重要性。
2、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般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积极、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剖析出审题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审题能力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这种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摸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
仔细检查是正確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这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比低年级学生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数学题。有时忽视一个小括号或小数点则会使整个题目的结果完全不同,因此,关键是要仔细研究题目。如何训练与突破这个瓶颈?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了他的方法,即每个问题都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让学生进行作业题目的抄写。在日常的解题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去抄写题目原文,养成逐字逐句阅读题目的习惯。二是正确地检查抄写,通过检查抄写的方式来养成学生检查题目的习惯,并且规划好做题和检查的时间安排,做到考试不着急且有时间检查。三是要让学生选择一种合理的操作方法,判断它是否容易操作,哪种方法更简单,尽量选取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在日常训练中还可以增加解题的难度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但在考试时要选取最有把握的解题方法才能保证准确率。
3、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通过暂缓作出评价,让更多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审题方案,让学生在反思自己审题、评价别人审题的过程中体会审题技巧。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我们要强化文字题审题教学,教给学生基本审题方法与技巧,提高解题正确性。 如果文字题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抓“问题”这个“果”索取解决问题“因”。例如:“4500与25的商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剖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与减数。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顺藤摸瓜,得出“被减数-减数=(商)-(积)=4500÷25-13×12”的正确结论。
总结: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应当主动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习惯与技巧,避免出现重复失误,真正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交给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2]仔学华,苏春景.邱学华与尝试教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