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国际汉语教学“典型介词”提取方法*

2022-06-06宋萌萌

关键词:虚词现代汉语介词

宋萌萌

(河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引 言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1)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但是,汉语的词汇系统相当繁杂,其涵盖成员极为多样,包括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行业语、隐语等,且词汇又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敏感最易变的。由此,国际汉语教学究竟应该首先教授哪类词汇呢?杨吉春从人类认知的规律性出发,建设性地提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以常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教学为中心”。(2)杨吉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以常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教学为中心[J].民族教育研究,2011,(3).这一主张对于克服仅以词频为标准提取国际汉语教学用词汇的局限性大有裨益,因而很快引起了研究者的竞相关注。不过,学界已有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大多囿限于实词(3)杨吉春.国际汉语教学用基本层次范畴词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14,(4);宋飞.基于大规模文本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基层词相对词频定位法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4);李文婧.国际汉语教学用“基本层次动词”提取方法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16,(3).,对于虚词的提取方法则鲜少涉及。

事实上,“虚字的数目远不及实字多,可是重要性远在它之上。一则虚字比实字用得频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分别,实字的作用以它本身为限,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用错一个实字只是错一个字而已,用错一个虚字就可能影响很大。”(4)这里的字实际为词,但为了跟原文保持一致,我们保留原文的表述。详见: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62.所以说,“汉语的虚词是词汇、语法的教学重点”。(5)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作为一种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汉语交际中尤其要以虚词作为语法手段来表达句法语义关系,以便于传情达意,因而对于虚词的传授理应也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一隅。然而,尽管虚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类,但其意义较为空灵,句法功能较为复杂,这自然增加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以下简称“二语者”)习得的难度。鉴于此,若能提取出一批最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虚词,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者习得虚词的负担。本文拟以汉语虚词系统中的介词为例,结合介词自身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支撑,尝试探求构建典型介词样本的可行性方法。

之所以选择以介词为例来窥探“典型虚词”的提取方法,主要缘于以下几点:(1)介词大都由动词转成,有些介词还没有完全虚化,学界公认的一些比较常用的介词仍同时存在着动词用法。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中共收录了“在”的8个义项,其中前5个为动词词性,关于介词的用法则只收录了1条。(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24.按照赵淑华的统计,动介兼类词总数超过了介词总数的三分之一。(7)赵淑华.介词和介词分类[A].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兼类词的存在为二语者习得介词带来一定干扰,若能有针对性地缩小初学者习得介词的范围,从典型介词入手,便可适当降低介词习得的难度。(2)介词是表达汉语“格关系”的重要形式标记(8)鲁川.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有时还起到词语之间分界标记的作用,能区分不同的句法关系”。(9)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1.可见,掌握介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对二语者正确理解汉语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介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类,但鉴定标准的不一和词类由实转虚的渐进性,使得介词的范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不定的相对状态。为方便研究,本文选取“词类庞大、覆盖面广、层次清楚、分类合理”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以下简称《分类词典》)中所收录的“介词”词条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1个。(10)苏新春.现代汉语分类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二、“典型介词”的界定与特点

(一)“典型介词”的界定

尽管学界对于介词的词类地位莫衷一是,但相关研究都承认介词系统中存在着一批“常用介词”。但是,“常用介词”并非我们将要讨论的“典型介词”。为进一步明确提取对象,对于相关概念的区分尤为必要:

“常用介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介词范畴;“核心介词”是“常用度高、分布面广、稳定性强、流通域宽、组合力强”(11)赵世举.试论核心词及其类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的一批介词,是介词中的共核(common core)部分;“典型介词”则是对外区别性特征最为显著、最具有介词典型句法功能的一类词。

因为典型范畴内的成员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故“典型介词”是建构“核心介词”的认知基础,而“常用介词”又是“典型介词”的主要来源。从数量上看,“典型介词”处于一个居间状态,其分布要少于“常用介词”多于“核心介词”。三者间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见图1:

图1 “常用介词”“核心介词”与“典型介词”的关系

由图1可知,上述3组介词范畴中存在着一些共同成员,三者错综交叠,各有侧重。“常用介词”是单纯以词频为标准而确定的介词类聚,若以此作为词汇教授的内容,恐怕会出现违反人类认知中由简单到复杂这一客观规律的情形。比如,《分类词表》中收录的介词“拿”,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在线部分)(以下简称“语料库在线”)中出现次数为307次,属于较为常用的介词。但“拿”在同样的语料库中,以动词用法出现的次数则为2395。显然,“拿”的介词功能远不如动词功能强大,若在国际汉语教学中首先教授这类介词,必然会大大降低二语者习得介词的效率。而“核心介词”因数量较为有限,又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通过近义比较习得相关介词。故本文建议选取“典型介词”作为二语者首先习得的对象。

那么,如何在介词范畴中提取对外区别性特征最为显著的一批词呢?我们将以《分类词典》所收录的“关于”类介词为例进行说明,它们分别是:“关于、有关、对于、至于、对、而言、来说、于”。由于本文提取的对象为词,所以可以首先排除《现汉》未收录的“来说”和“而言”。尽管剩下的6个词同属于介词中“关于”这一次类,意义相近,但是使用频率却相差很大。以《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2008)(下文简称《常用词表》)为依托(12)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这类介词的频级号(13)频次号是按照词的使用频率排序的,序号越小,说明其使用频率越高。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常用词表》中“关于”类介词的出现次数

这类介词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如下不等式:对>于>对于>关于>有关>至于(其中,“>”表示“高于”)。此外,通过对CCL语料库进行在线检索发现,它们的使用次数也与上表1呈现出一致的趋势:

表2 CCL语料库中“关于”类介词的频次号

由上可知,“对”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介词。表现在语法功能上,“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1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10.而“对于”同“对”的用法大致相同,“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1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7.上述“关于”类介词都可以用以表达人、事物或者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但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必须用‘对’”(16)李忆民.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5:306.,可见,“对”的使用范围最广,语法功能最丰富,句法组合最具有优选性。由此,我们将“对”判断为这类介词中的典型介词。

(二)“典型介词”的特点

通晓“典型介词”的定义后,根据介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具体用例,我们可以将其主要特点概括为以下5点:

1. 常用性

正因为典型范畴中的介词具备最显著的区别性特征,是介词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所以交际中必然为人们优先选用。反之,较高的使用频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这类词的典型性。常用性是“典型介词”可供观察的外在表现形式。

2. 习得上的优先性

儿童在早期语言发展中,首先习得具有实际词汇意义的实词。直到二岁至两岁半,进入“电报句”阶段。“电报句突破了双词组合的樊篱,出现了多词句。”(17)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7.多词组合催生了儿童对于介词的习得。这些最早被习得的介词一定是语言交际中无法避免的,即,这类介词具有认知上的显著度,最能直接有效地表达句法关系。由此,儿童早期习得的介词可以成为我们判定典型介词的有效参考。

3. 语体的中性色彩

“典型介词”既不应该只局限于自然通俗的口语语体中,也不应该囿限于正式谨严的书面语体中。口语色彩或方言色彩较浓厚的介词,因其灵活性和主观性不应被视为“典型介词”。而常见于书面语体的介词虽符合规范性要求,但因使用语域受限,也应排除在“典型介词”之外。因而我们要兼顾语体的通用性和交际的普适性,选取较为规范的能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类介词。

4. 单音节的倾向性

之所以说典型介词具有单音节的倾向性,主要是基于以下4点:(1)从使用范围上看,较之双音节介词来说,单音节介词的使用范围更大;(2)从使用频率上看,一组同义介词如果同时具有单双音形式,则单音节介词的使用频率相对高一些(18)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87.;(3)从组配类型上看,单双音节介词均可以组构多音节的名词性短语,但单音节介词同时还可以连接单音节的名词或者代词,而双音节介词则不具有该组配功能(19)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42.;(4)从词形分布上看,绝大多数双音节介词都存在相对应的同义单音介词。由此,词形简单的单音节介词,恰恰更能表达句法成分间的关系,更具有典型性优势。

5. 组合的优选性

在句法功能相同的一组介词中,典型介词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可以连接不同的句法成分。也就是说,典型介词的组合能力较强,组合范围相对宽泛。例如,“管”的搭配受限,在语料库中仅限于“管……叫……”的句式,若从二语者的习得效率来考虑,教授这类句法组合极其有限的介词,实用性并不强。而语义相近的介词“把”,不仅可组配受事宾语,还能与施事者组合表示不如意的事情,其能搭配的动词也相当多样,如“把……当成/看作/叫/作为/归结……”等,这类词受到的句法约束较小,因而教授这类组合能力强的介词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三、“典型介词”的提取方法

前文从理论层面对典型介词的界定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但是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呢?“典型介词”的具体提取过程实则仍然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例如,是否要对201个介词逐个进行典型程度的判断?如何判定某个介词是否具备相关特征?具备几个特征的介词才可以最终被确定为“典型介词”?为进一步精准提取“典型介词”,最大程度减少非典型介词的干扰,我们将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遴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

一般而言,辞书收录虚词的总原则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因而收录的基本上都是交际中的常用虚词,上文曾提及“典型介词”的主要来源,“典型介词”蕴含于“常用介词”中,所以既然辞书中未收录的介词不属于“常用介词”,也就更不太可能是“典型介词”。由此我们可以首先根据学界常用的虚词词典(20)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和《现汉》的收录情况初步筛除一些介词,这对于有效减轻介词提取的工作量不失为一个可行之径。据此,经过逐一查验,我们最终共筛除了121个介词,只保留这些辞书所收介词的交集部分,共计80个。

根据典型介词的语体标准,我们以《现汉》的语体标注为依据,对于词典中明确标注出<口><书><方>的介词进行第二轮筛除,最终确定研究对象为70个。

(二)具体的操作方案

为尽可能确保提取方案的切合可行性,我们将以提取标准为准绳,采取“以类赋值,加权统计”的方法。基本思路是:依据典型介词的特点,以现有成果系联验证,严格对应提取标准进行赋值,设置百分制。最终经过汇总分值确定出“准典型介词”:凡总分值≥70分的均视为“准典型介词”。过程如下:

1. 操作方法和权值设定

(1)常用性标准

典型介词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优选性,自然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虽然《常用词表》是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该词典中的频次号其实是跨词类范畴下的绝对词频。比如,“打”在《常用词表》中的频次号为409,显然,表示“时空”义的“打”并不具有如此高的使用频率,这一频次号的确定是受到了基本层次动词“打”的影响。所以依据《常用词表》进行词频标准的权值设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操作方案。由此,我们将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依托,根据语料库的词性标注,检索介词的相对词频。选择该语料库作为支撑的依据在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国家级语料库,在语料可靠、标注准确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在汉语语料库系统开发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选材有足够的时间跨度,语料抽样合理、分布均匀、比例适当,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现代汉语全貌。”(21)靳光瑾,肖航,富丽.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修订)[A].中国应用语言学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5.且其“词类分类体系参考了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等先生的语法体系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22)靳光瑾,肖航,富丽,章云帆.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及深加工[J].语言文字应用,2005,(2).,这对我们统计介词的使用频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因“普及化等级水平和中级水平这两级等级标准可以作为世界各地国际汉语教学的等级量化指标”(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GF0015~2010)[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而普及化等级和中级等级所收词目共5456个,故我们以《词表》中频次号5456为界点,将位于此频次号之内的介词视作常用性介词,位居其后的视为非常用介词。由此,为切实量化常用性标准,我们以语料库提供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词语分词类词频表》中介词的词频数据来观照经过筛查的70个候选词。具体操作为:凡词频号居于前5456的加30分;居于5456之后的加15分;不在该表之列的不加分。如:“从”在表中频次号为32,居前5456条之列,则加30分。

(2)习得优先性标准

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典型介词能较早被儿童习得。学界关于儿童习得介词的个案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学者们分别针对不同介词的儿童习得情况做过专门调查研究。(24)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2~5岁儿童运用“把”字句情况的初步考察[J].语文研究,1990,(4);周国光,孔令达,李向农.1~5岁儿童使用介词“给”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1~5岁儿童运用方位句及方位介词情况的调查分析[J].心理科学,1992,(3);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儿童比较句和介词“比”习得状况的考察和分析[J].语文建设,1991,(5).我们以现有研究中呈现的儿童习得调查表为参照,凡是置于这些统计表中的介词加15分,没有置于表中的则加0分。如:周国光等指出,1~3岁是儿童习得介词“给”及相关句法结构的形成期,3岁后进入发展期。(25)周国光,孔令达,李向农.1~5岁儿童使用介词“给”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由此,“给”属于早期儿童习得的介词对象,加15分。

(3)音节标准

因单音节介词的使用范围、使用频率、组配类型及词形分布均优于双音节介词,因而单音词是“典型介词”的优势词形。如果一个介词为单音节,则加5分,双音节则为0分。音节标准的权值设定之所以如此低,是由于受现代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同义的单音介词虽然组合能力最强,但因单音介词往往与其他成分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故单独被提取出来时似乎词感较低,反倒是双音介词更符合人们对于介词的判定。我们提取典型介词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因而实用性和交际性理应是我们首要的考量因素,为尽可能减少音节赋值可能带来的干扰,我们将权值仅设定为5分。

(4)组合能力标准

句法组合功能越强大的介词,越能代表介词的典型特征。鉴于介词句法功能的复杂性,为尽可能落实提取标准的可操作性,我们将以金昌吉和张谊生分别提出的介词的“核心功能”“一般功能”与“基本功能”“特殊功能”为参照进行判定。(26)金昌吉和张谊生在区分介词的功能时,虽以不同的名称进行称说,但总体来看,“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大体一致,且张谊生提出的4条“基本功能”也基本包含于金昌吉的5条“一般功能”中。可见,金昌吉所作的功能区分更为详尽,故下文皆以金昌吉的“核心功能”和“一般功能”进行称说并赋值。详见: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42;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7.正如张谊生所说“所谓基本功能,就是指只要是介词就必须具有的句法功能;所谓特殊功能,就是指并非每一个介词必备的句法功能。”(27)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7.也即,只有具备“核心功能”的词才有可能被称作介词。而“一般功能”则是介词句法功能强大的表现,具备这些功能的介词一定也具备“核心功能”,但反过来则不一定。因而以此为判断依据,不仅易于操作和量化,同时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性。所谓介词,必然需要具备引不同语法单位(如体词性词语、谓词性词语或小句)的能力。换言之,体现介词典型性的最主要标准应当为其句法功能标准。据此将其标准的最大权值设定为50分。具体操作为:凡具备4条及以上“一般功能”的加50分;具备3条的加40分;具备2条的加30分;具备1条的加20分;只具备“核心功能”的加10分。因语法功能的复杂性,同时辅以常用虚词词典进行判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每条标准的赋值取决于其在提取标准中的重要程度。以上4种标准中,因组合能力标准最能反映介词的性质和功能,因而为最重要的标准。按照重要程度可排序如下:组合能力标准>常用性标准>习得优先性标准>音节标准(其中“>”表示“重要于”)。

2. “向”类介词操作举例

为直观呈现提取标准的可行性,我们将以“向”类同义介词为例,分步骤进行典型介词的提取,经初步筛除后,这类词剩下8个,分别是:向、朝、往、对、当、给、照、于。以“向”为例,其具体操作分析如下:

(1)常用性标准。“向”在《常用词表》中频次号为75,居于前5456条之列,故加30分。(2)习得标准。根据黄婉梅的研究,“向”属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目标格介词之一(28)黄婉梅.儿童语言中的时处格、根由格、关涉格介词[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加15分。(3)音节标准。“向”为单音节词形,词语搭配受限较小,其后还可以后附“着”形成相对应的双音节介词,故加5分。(4)组合能力标准。由“向”组成的介词短语前可以出现其他词语,如“并不向厂子里走去”;“向”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形式进行提问;还可以用于动词前后。满足“一般功能”中的3条,加40分。综上所述,“向”的综合得分为90分,可视为准典型介词。

以此类推,“向”类同义介词的8个成员,其具体得分情况如下(括号内为分值):向(90) 朝(80) 往(80) 对(29)“对”“当”“给”“照”“于”此处的得分仅代表表示方向时的统计得分,不代表其他语义关系中的得分。(60) 当(50)给(60) 照(65) 于(55) 。

总体来看,分值在70分之上的只有“向”“朝”“往”3个,这就意味着,表示方向义的同义介词中的准典型介词为“向”“朝”“往”。

根据上述4条标准分别对70个候选介词进行加权,得出准典型介词共22个,分别为“把、被、从、对(对象)、向、给、在、按、朝、往、比、和、拿、为(对象)、以(对象)、叫、由(对象)、当、照、按照、依照、关于”。

四、对准“典型介词”的主观验证

提取典型介词的总设计原则是客观提取与主观验证相结合。着眼于客观标准提取的准典型介词,是在竭力保障每条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客观现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介词的语法功能标准完全是系联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的赋值。考虑到教学的交际性目的,我们的提取结果理应符合人们的常规心理认知。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取结果的可信性和客观性,主观验证这一步骤是不可或缺的。

为尽最大可能保障主观验证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将采取问卷形式进行纸表测试,调查对象选定为80名语言学背景的研究生。具体评定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量表共分5个级别,分别是1、2、3、4、5,1代表完全不是,5代表完全是。问卷具体形式如下:

您觉得,“把”是介词吗?(1完全不是,5完全是)

○ ○ ○ ○ ○

1 2 3 4 5

经过问卷调查,最终统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准典型介词”问卷调查结果表(其中,p表示“准典型介词”)

分析表3中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我们发现:

(1)按照客观标准提取典型介词的方法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验证中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客观提取的结果基本一致。当然,表现在个别词语上,仍存在一定的偏离性。如“按”“照”“朝”“比”“当”的得分基本都在3.5分以下,调查对象对这类介词的典型程度存疑,究其原因在于:问卷对象受过语言学知识的专业学术训练,在潜移默化的熏染中,对于具有历史渊源的介词较为熟悉,故而多倾向于选择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体色彩介词。上述介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同义介词,以“按”为例,表达“根据/依照”义时,“按照”似乎在正式文体中更为常见。但正如上文所言,句法功能是最能反映介词是否典型的标准,“按照”虽在书面语体中使用频率高于“按”,但“按照”后面不可出现单音节名词,“按”则不受其后名词音节长度的限制,且“按”属于儿童早期习得的介词,“按照”则不是,因而我们通过客观标准提取出“按”并非不具有可信性。但是鉴于提取结果应为语言使用者服务,故本文对此采用保守处理,将此类不被调查对象认可的介词筛除出去。

(2)受到兼类词的影响,“拿”“叫”“给”“和”“依照”虽在介词范畴中具备典型性特征,但从《现汉》的义项收录情况来看,这类词的介词功能与其他词性相比不具有认知上的优选性,因而平均得分都在3分之下,为最大限度保障所提取典型介词的精准度,此类词也不予收录。

(3)从问卷结果呈现的整体倾向性来看,通过客观提取标准得分较高的部分单音介词“往”“为”“对”,在问卷调查中的平均分值均不足4分,反倒低于客观提取中得分较低的一些介词,如“按照”“关于”等(问卷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似相悖的情形呢?除了与问卷者自身的语感和词形的单双音节有关之外,主要原因恐怕还要归结于词性的单一性之上。汉语中大多数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词义的虚化过程本来就是渐进的,当动词实义性完全丧失,便可发生转型,即由动词转为介词;然而,词类转变的过程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一刀切”,大多数动词在形成介词用法的同时还保留着一定实义性,这自然造成了大量兼类词的存在。《现汉》中“往”“为”“对”除了介词义项外,还存在动词等义项,受到汉语词汇“典型”(30)《现汉》中对“典型”的释义如下:【典型】形具有代表性的。表层词义的干扰,人们仅依据语感进行主观判断时,难免对这类介词的典型性存疑,而词性单一的“按照”“关于”,便成了人们心目中较为理想的典型介词。当然,我们承认词性是否单一与介词的典型与否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因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性不单一的介词一定不是典型介词。

总之,介词在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得其成为汉语信息处理和教学工作所无法回避的攻坚难题。但如若能完成这项有难度的工作,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处理和词汇教学的效率。经过客观提取和主观分析与验证,最终确定出现代汉语中的“典型介词”为“把、从、被、对(对象)、在、向、往、以(对象)、为(对象)、由(对象)、按照、关于”这12个。

猜你喜欢

虚词现代汉语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介词不能这样用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