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挝中文教育现状、困境及发展策略*

2022-06-06李步军潘玉华

关键词:老挝孔子学院

李步军, 潘玉华

(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1)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http://qh.people.com.cn/n2/2021/0313/c182757-34619367.html.2021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通话中指出:“中老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方愿同老方一道,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增进战略沟通,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深化文化、青年、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丰富中老命运共同体人文内涵。”(2)中国网-新闻中心.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通电话[EB/OL].http://news.china.com.cn/2021-01/21/content_77141272.htm.在中老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中文成为促进两国民众文化交流、深化理解、构建中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语言工具。2021年12月3日,“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标志着中老两国交通“硬联通”与共赢发展的“软联通”的新纪元,为老挝民众提供了一大批铁路运营、经贸合作、旅游开发等行业相关的本土就业岗位,中文在老挝的需求达到后疫情时代的新高度,成为老挝最热门的外语语种。因此,归纳中文教育在老挝开展的现状,分析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中文教育在老挝的顺利进行,让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为中老两国全方位战略合作建设服务。

一、老挝及老挝中文教育简况

(一)老挝国家简介(3)[EB/OL].https://baike.sogou.com/v6720.htm/.

老挝,全称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接壤缅甸,西南毗连泰国,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27万(2020年),其中华侨华人约7万多人。老挝有50个民族,分属老泰语族系、孟—高棉语族系、苗—瑶语族系、汉—藏语族系,统称为老挝民族。通用老挝语。居民多信奉佛教。

(二)近年来中老两国关系概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老两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2017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建议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加快推进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共建“中老经济走廊”,同时签署了《中老两国外交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合作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2019年4月,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一致同意签订并实施《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围绕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生态5个方面,推进战略沟通与互信、务实合作与联通、政治安全与稳定、人文交流与旅游、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五项行动”,标志着中老两国多方面全方位展开合作。

中国与老挝双边合作频繁,中老高铁、南欧江7级电站、中老缅泰湄公河治理、国内公路及桥梁等大量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启动,两国政府间的经济、生态、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强,中国很多大型企业也将目光投到发展前景良好的老挝。目前中国游客占老挝游客总量的七成,中国开通了长沙、昆明、西双版纳等城市直飞琅勃拉邦的航线。近五年来,中国私人企业大量入驻老挝,涉及种植、养殖、建筑、旅游、餐饮、教育等多个行业及领域。老挝民众参与到中老经济共建行列里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三)老挝中文教育情况简介

老挝华人华侨人数众多,最初的中文教育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的华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挝外语政策环境宽松,给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随着中老两国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老挝民众开始从事旅游、商贸等方面的工作。赴华留学深造的经历甚至成为老挝部分机关部门招聘公务人员的条件之一,中文成为老挝民众就业的重要条件和工具,学习中文甚至成为部分老挝民众转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老挝的中文学习需求逐年上升,中文教育走向蓬勃发展。发展到现在,老挝的中文教育主要呈现出3个层次: 一是中小学华校的中文教育,二是高校中文教育,三是各类中文教育培训机构及其他形式的中文教育。其中,老挝的中文教学主要集中在华校华文教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学、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三大块。教学机构及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老挝中文教学主要机构及数量统计表

到目前为止,老挝共建有2所孔子学院,分别是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共设有2个高校中文专业,分别是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共有10所华校。

1. 华校的中文教育现状

中小学华校的中文教育,主要由华文学校承担,中文教育贯穿华文学校中小学教育的始终。在地理位置好、有条件的华校,还面向社会招收晚间、周末中文学习班。中文教育成为华校吸引当地生源的重要招牌,也成为华校创收的重要来源。老挝华人社团中文教育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老挝南部,第一所华校是1929年建于占巴色省的百细华侨学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0所华校。 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老挝华校情况表

老挝华校中文教学发轫于老挝南部,后发展到中部,20世纪40年代后,华校中文教学停滞了60多年。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到老挝投资经商人数的增多,老挝本土对精通汉语、熟谙中国文化的人才需求量增大,越来越多的老挝民众选择将子女送到华校学习,华校的数量也因此开始增加。早期的5所华校均采取中华理事会、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此类华校建有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至高中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一般由当地的中华理事会派专人负责华校管理事务,负责组织并全程参与筹集办学经费、招募师资、选编教材、监控教学质量等一系列教学问题。21世纪建立的5所华校的管理模式均为民营校长负责制。这5所华校起步较晚,加之老挝教育发展缓慢,多年来以小学教育为主,近几年开始组建初中及高中部,将中文教育引入中等教育阶段。

2. 老挝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现状

老挝共有2所孔子学院。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于2010年,由广西民族大学和老挝国立大学合办,坐落于老挝首都万象市。建立至今,致力于推广中文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于2018年,由昆明理工大学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办,坐落于老挝前首都琅勃拉邦市,主要面向老挝北部9省提供中文教学服务,已运行两年,在老挝当地及老挝北部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运行近12年,截至2020年12月,累计招生超过2.2万人,每次招生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当地中文学习需求,孔子学院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包括:中文培训班、中学中文项目、行政管理学院中文项目以及短期培训班等。该孔院还为国务院办公厅、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干部专门开设过中文课,培训期达18个月(自2015年3月开始,为时6个学期,每个学期开课3个月)。与此同时,该孔子学院还与当地公司企业合作,开设专门用途中文培训课程,如中老铁路公司运营期中文培训班、老挝自然资源环境部高级翻译班、科技部公务员中文培训班、万象市政府公务员中文培训班等都已开设授课或已筹备就绪。开设的具体课型有:基础中文、口语、阅读、听力等,此外还开设了HSK考前辅导班,满足各类学员HSK考试需求。

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仅运行两年即招生千余人。该孔院实行校内校外中文教学双管齐下的模式,根据当地中文需求,积极开发多种中文教学项目。在校内,与苏发努冯大学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合作,将中文课设置为旅游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必修课程,4个学分,授课2学期;与苏发努冯大学语言学院合作,开设中文选修课,每年开设1学期,学分为2学分;面向全校师生、社会民众开设中文选修课;专门开设苏发努冯大学教师中文兴趣班,满足学校教师中文学习需求,教师们口耳相传,对孔子学院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校外,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借助中文教育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宽合作渠道,在专门用途中文培训课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如开设老挝国防部琅勃拉邦兵工厂、琅勃拉邦机场管理、琅勃拉邦文化厅专门用途中文培训课程等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这种速成型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中文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述老挝机关部门的中文学习需求,孔子学院牵头开展的专门用途中文培训课程形成了良好的校企校政合作机制,增加了中文培训的信效度,学员及各机关部门对培训效果予以充分的肯定。

在大力开展中文教学的同时,孔子学院十分重视中文教育的辐射面,通过人才培养、图文宣传等形式,让老挝人民的生活当中出现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加老挝民众对中文的熟悉度和亲近感,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3. 老挝高等院校的中文专业教育现状

最具代表性的是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两所院校的中文系主要招收老挝籍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全日制中文本科教学。老挝国立大学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在语言学院成立了中文系,2003年开始招收中文专业本科生,历经多次调整改革。该中文系建系至今已逾16年,毕业生12届。为老挝培养了很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已于2019年获批,于2020年10正式招生。

(1)师资情况

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共有14位教师。其中,本土教师12人,包括2位本土志愿者教师;中国汉办公派教师3位,正高1人,副高2人。中文系一直很重视本土教师的培养,目前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2人赴中国求学,2人就读于国立大学教育学院);2人攻读博士学位。在职教师均有机会到中国参加语合中心举办的师资培训。

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大学中文系专任中文教师共2名,主要依靠与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合作,由双方协商,共同完成中文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2)生源情况

表3 中文专业学生人数统计表(2021年度)

如表3所示,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读的学生有280人,共4个年级,除一年级有3个班外,其他年级均为2个班。中文系教学计划从2003年的“1+4”(1年通识课程+4年汉语专业课程)到2004年的“0+5”(五年学制),再到2011年的“0+4”(四年学制),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学制定为4年。从2011年开始,因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建立,所以中文系取消招收下午班和晚班学生,每年只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招收形式是学生自愿报考与当地选派委培。老挝苏发努冯大学中文系目前只有2届学生,共计91人,还没有毕业生。

(3)毕业生情况

从2003年建系至今,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已经有14届毕业生,毕业人数共计570人,历届毕业生人数如表4:

表4 2008~2021年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历届毕业生情况统计表

2012年之前,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学生人数均未超过20人;2012年之后,因为下午班和晚班的中文进修班工作由孔子学院承担,中文系专门培养中文专业学生,因此,招生人数大幅上升,每年都维持在50至60人。近几年,报考中文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多,出现了6:1的录取率,可以看得出中文专业在老挝受欢迎的程度。

4. 其他开设中文教育机构

老挝各类中文教育培训机构及其他形式的中文教育也随着“汉语热”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表5),影响力较大的是老挝万象的熊猫培训学校。此类培训机构主要适应当地需求,开设相应中文课程,同时承接赴华留学的中介工作。除此之外,还存在家庭开班授课等不成体系的、临时性的中文教学形式。

表5 老挝其他主要中文教育机构一览表

除了上述中文教学单位外,老挝全国主要城市还有很多私人开办的中文培训班。这些机构起步较晚,部分教学机构也有中国汉办选派的志愿者教师参与中文教学。具体情况不同,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二、老挝中文教育发展困境

(一)华校中文教育发展困境

1. 中文课程设置不成体系,课型单一

中文教育是老挝华校的办学招牌,因此学校特别重视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设置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在中学阶段设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课程。在保证中文授课的同时,华校也要遵循老挝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完成老挝中小学的全部必修课程。因此,老挝华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是双语教学环境,学生学习两套课程。华校每年中文授课课时数均在600课时以上,规模较大的华校年授课量能达到1000课时以上。华校学生中部分为华人华侨子女,具备较好的中文表达能力,甚至具有较高的汉字书写能力;部分学生是老挝原住民子女,未学过中文或中文水平较低。学生中文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而华校混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由于师资有限,华校的中文课程基本上不分课型,以综合课的授课形式为主。强调技能的语言专项训练很难开展。中文考试无统一要求,以自编测试形式为主。

2. 教学资源匮乏,教材单一

华校小学、初中中文教学使用由国务院侨办主持编写、华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基本适合海外华裔子弟,但与老挝当地文化的融合度不高,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各学龄段学生学习中文的需要。高中部中文教学使用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数理化均使用中国人教版教材。其他音频、视频、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是严重匮乏。

3. 师资短缺,流动性大

老挝华校的中文教学,基本上没有本土师资,主要依靠中国汉办与侨办派遣中文教师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截至2019年12月,中国政府共派遣了44名中文教师前往老挝当地华校进行中文教学。在外派教师中,90%以上为本科学历,有部分硕士或在读硕士研究生。

目前,老挝政府未设立专门的华文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培养华文教师的师范学校。中方外派教师多为志愿者教师,一般为本科毕业或硕士在读,教学经验欠缺,难以应对复杂多元的华校教学情况;且志愿者教师任期一般为1年,老挝地区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任期结束后志愿者一般选择离任回国,因此师资紧缺且流动性大,难以保证华校中文教学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4. 经费筹集困难,渠道单一

华校的办学经费只有很少部分来自老挝政府拨款,主要依靠华侨华人捐赠。由于没有相应的捐赠机制,每年筹集经费的渠道和数量都不固定,没有稳定的保障。虽然在有条件的华校可以开设中文培训班或者补习班,但由于老挝经济落后,民众收入较低,因此中文培训班或补习班学费也偏低,无法依靠学费支撑办学经费。高昂的办学成本与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孔子学院中文教育发展困境

1. 课程设置尚未满足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需求

目前,老挝各行各业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具有中文交际能力的老挝职员参与,专门用途中文教学成为老挝孔子学院中文教学重要的探索之路。但现有项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合作模式多以课堂授课为主,初衷是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但是学习者多为零起点的中文水平,中文授课内容均为初级中文,而实际工作中要求中高级中文词汇,所学习的中文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第二,中文教学主要根据对方单位实际的中文需求而决定中文教授内容,无配套的国别化、专业化的中文教材,所以教授内容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不能保证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渐进性,增加了中文教学难度与学员学习的难度。

第三,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工人,他们主要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中文,由于工作、家庭等因素,导致他们学习中文时间极为有限,且经常出现由于工作安排导致教学间断的情况,教学的持续性较难保障。

第四,老挝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专门用途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处于热情高于规划的状态,校企合作中文教学的合作机制和教学模式等顶层设计问题亟待研究。

2. 教材配套性差,且本土化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老挝孔子学院中文教材使用情况如表6。

表6 老挝孔子学院中文教材使用情况表

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和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同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汉语》(老挝语版)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思想设计,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编写主线,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全书基本涵盖了老挝学生在中国生活的基本需要,对老挝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学习中文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老挝语的注释和翻译,降低了老挝学生中文学习理解的难度,4本教材能够满足初、中级老挝学生对综合课的教材需求。但存在的问题是,《体验汉语》(老挝语版),教材所选内容为中国国内相关话题情景,与老挝当地实情脱节,对从未去过中国的老挝学生来说,部分词汇与对话内容较难理解。本土化的中文教材开发还任重道远。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建院时间较长,因此在开设综合课的同时,也开设了诸如口语、听力、阅读等配套课程,但是无配套的课程教材,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中文水平自编教材,或选取接近学生水平的中文教材。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建院时间不长,课型主要以综合课和听说课为主,教材选取情况基本与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情况一致。

3. 师资不能满足中文教学需求

老挝公派教师为12人,其中9人在孔子学院任教,3人在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工作。孔子学院公派教师人数占公派教师总人数的75%。赴老挝任教的志愿者教师为109人,其中29人在孔子学院任教,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人数占志愿者教师总人数的26.61%。可见,孔子学院是老挝最重要的中文教学阵地。公派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1名,副高职称的教师2名,且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志愿者教师90%以上为本科毕业生。

老挝学习中文的人数与日俱增,每学期初都会出现争抢报名的场面,而孔子学院教室、教师资源不能满足中文学习的需求。有意向与孔子学院合作进行中文培训的中、老企业也很多,受限于人力、物力,孔子学院只能选择铁路项目、政府项目等大型的、关键性的项目开展合作。

(三)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发展困境

老挝国立大学中文专业面临的最大的发展困难是专业发展方向问题。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建立,主要负责中文培训,之前在中文系开设的部分晚间中文班或周末中文班不再进行,以培养学历生为主,但是并没有突出的培养特色。然而,孔子学院的学员在学好中文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专业,在就业时,“专业+中文”的特点比中文系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三、老挝中文教育发展建议

(一)加强官方合作,重视语言政策引导

老挝影响力最大的中文教育机构为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特别是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已经运行12年,并得到中国商务部资助,建立了独立的教学楼与教师宿舍楼,累积注册学员超过2.2万人,并多次与老挝政府、交通部等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中文教学项目,在老挝首都万象及老挝中部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影响力。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在运行4年的时间内,与老挝琅勃拉邦省政府、旅游厅、琅勃拉邦国际机场管理局,以及当地华校合作,开展专项中文培训项目,打造服务老挝北部9省的中文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与当地政府机关达成合作意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中文教育工作。这样的合作方式,一方面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允许与支持下,为各类中文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更容易得到当地民众的理解与信任,加深中文教育在当地的影响力。因此,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利的大环境下,应多开展校政合作模式的中文教育项目,争取更多的官方支持,充分利用老挝官方对中文教育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倾斜,大范围地开展中文教育工作,奠定中文教育在老挝的广泛基础。待老挝中文教育基础夯实后,再多途径寻求合作,打造更多“高精尖”的中文教育项目。

(二)多方合作,培养本地实用型中文人才

老挝处于亟需脱贫,开展基础性建设的阶段,因此急需的是能够服务于国家基础性建设的实用型中文人才。在老挝开展的中文教育项目都应从老挝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与老挝政府、企业、教育行业开展合作,有的放矢地开展中文教育。

第一,与当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增强合作,开展专业用途中文人才培养项目。由于中老关系持续健康的发展及中文在老挝国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性,老挝政府对中文教学支持度高。到目前为止,技术类中文人才、商贸类中文人才、服务行业类中文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当地政府机关、商贸厅及公司企业、高端酒店和饭店应是主要的合作对象单位。

第二,中老学校合作,开展专业用途中文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用途中文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以孔子学院为媒介,与国内对口院校牵线搭桥,通过中老学校合作的形式,培养懂中文、懂专业的技术人才。

第三,通过与行业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为国际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学研发、业务互助等多方面合作提供了平台。项目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重要的岗位就职,为本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四,在老挝当地培养本土中文人才。让留学生来华留学进行专业培养固然效果更佳,但是来华培养造价高,受众面小,在老挝当地培养需要的职业化人才造价低,且更能贴合当地实际需求,应成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三)成立中文教育行业协会,联通中文教育与华文教育经脉

除了校政、校企合作外开设专项中文教育项目外,老挝教育领域是开展中文教育的根据地,应加强教育行业间的交流合作,打好中文教育的基础。

首先,老挝华校是老挝教育体制内最主要的中文教育力量,应相互多沟通交流,努力搭建老挝全国华校教育发展协会,成员可包括政府代表、华校、中老校际合作办学项目以及其他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商会等中资企业代表。华校可以联合起来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开发适合老挝国情的教材,还可以联合各界中文教育力量,整合资源,协调关系,共同推进老挝华校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包括中小学华校、高校、孔子学院等各类中文教学机构在内的全国性质的中文教育行业协会,打破华校与高校及孔子学院“各自为政”的中文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交流会,制定层层递进的教学大纲,联通中文教育与华文教育的经脉,合作培养中文人才。

(四)加强老挝本土中文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本土化中文教材

中文在老挝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本土稳定的教师资源,所以应建立本土中文师资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分级别的本土中文师资队伍,制定符合老挝国情的本土中文师资标准和认证体系,规范中文教师准入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组织有老挝教学经验、了解中老国情文化、具有过硬的中文知识能力的中老师资队伍,开发能兼顾中老语言及文化特点的老挝本土化教材老挝国别化教材,促进老挝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 语

随着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加上中老铁路的开通,中老两国在交通、物流、投资、商贸、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必将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中文也必然在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中起到纽带作用,也将成为老挝国家及民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提升自我的基础外语,这也是近十年来,中文超越英语、越南语、韩语、日语等其他语种,成为老挝政府及民众首推、首选的外语的原因所在。若能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理顺高校、华校、私立学校及中文培训班等多种中文教育机构关系,做好中文教育宣传、教学工作,在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利好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文教育必能夯实基础,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发挥语言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中老两国合作交流,推动共建双赢。

猜你喜欢

老挝孔子学院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