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

2022-06-06黄绍翠黎良山刘传现刘立恒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包膜腺瘤病灶

黄绍翠,黎良山,刘传现,刘立恒

(1.嘉兴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浙江 嘉兴 31400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射科,上海 200032)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恶性的肝脏间叶源性肿瘤[1],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内部无或可见不同比例的脂肪成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表现,少数病例可有AFP或CA199 轻度升高;影像表现与肝脏其他富血供肿瘤具有一定相似之处[2],因此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 例HEAML的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发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1月8例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诊断、临床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EAML患者完整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增强检查;其中男1 例,女7例,年龄39~64岁,平均(48.0±11.2)岁。临床表现:表现为左腰部疼痛1例,其余7例经体检发现,均无乙肝病史。肿瘤指标:2例AFP轻度升高,CEA及CA199均未见升高。

病例纳入标准:(1)检查前均未行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2)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HEAML;(3)均具有术前MRI增强图像资料。排除标准:(1)在MRI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2)图像资料不完整,或图像质量影响读片;(3)无手术病理。

1.2 影像检查方法

MRI增强扫描:扫描采用美国GE Signal 3.0TMR扫描仪,8 通道腹部线圈。扫描序列:T2WI(TE 80.4 ms,TR 11 230 ms);DWI(TE 68.1 ms,TR 9 240.8 ms,b=0、800 s/mm2);LAVA(TE 1.6 ms,TR 5.1 ms);层厚为5.0 mm,层间距1.0 mm;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容积(LAVA)T1WI序列行4期扫描(动脉期25 s,静脉期65 s,平衡期90 s,延迟期180 s),其中平衡期为冠状位,以3 mL/s的流率自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剂量:0.2 mL/kg。

1.3 影像分析方法

所有影像资料均由2 名放射科诊断组副主任医师独立分析,结论不统一时,共同商议决定统一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病理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边界、MRI平扫信号、化学位移信号、DWI与ADC信号、增强特点、有无包膜及包膜强化特点、周围结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其中病灶大小定义(参考肝细胞肝癌形态学分类):结节为长径≤3 cm;团块为3 cm<长径≤5 cm;巨块为长径>5 cm。

2 结果

8 例HEAML均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边界较清晰,其中3 例结节,1 例团块,4 例巨块,长径1.3~ 8.0 cm,平均(4.8±3.3)cm;部位:5例位于肝右叶(其中1例突出于肝轮廓外),3例位于肝左叶。T2WI(脂肪抑制):3例高低混杂信号,3例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T1WI(脂肪抑制):3例低信号,2例混杂低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稍低信号(图1)。化学位移成像:6 例局部信号有差异,反相位信号较正相位减低,2例无明显信号差异。DWI(b=800 s/mm2):5例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高低混杂信号。ADC:6例等信号,1例稍低信号,1例高低混杂信号(图2)。增强动脉期:7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3例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图2);5例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仍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图3);4 例见包膜,其中3 例持续强化,1 例延迟强化。7 例内部见增粗杂乱血管,3例见供血动脉,4例见引流静脉。1例侵犯肝包膜,均未见肝内外转移。

图1 例1,患者女性,53岁,HEAML

图2 例2,患者女性,53岁,HEAML

图3 例3,患者女性,54岁,HEAML

3 讨论

3.1 HEAML的临床表现

HEAML临床罕见,无乙肝、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症状不典型,多为体检或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偶有肿块压迫引起症状后发现。HEAML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间叶性肿瘤(PEComes)[3],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亚型之一,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本组女性7 例,男女比例约1∶7,平均年龄(48.0±11.2)岁,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4-5]。由于HEAML具有潜在的恶性行为,临床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并定期随访,预后多良好,本组病例手术切除后随访未出现复发。实验室检查亦无明显特征性表现,肿瘤标志物多在正常范围内,偶有AFP或CA199轻度升高。另有文献报道[6],HEAML可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或肾脏AML,本组病例未见此类合并症,可能与病例较少有关。

3.2 HEAML的MRI表现

3.2.1 病灶数目、部位、大小:HEAML多为单发[4],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病灶。肿块多位于肝右叶[7],病灶大小不一,较大时可跨肝左右叶。罗荣奎等[8]文献报道最大者长径达36 cm,本研究中肿块最小者 1.3 cm×1.1 cm,最大者8.0 cm×7.1 cm。

3.2.2 病灶形态与边界:肿块形态较规则,多为类圆形,边界多清晰,无分叶征象,边缘光整,周围结构多为受压改变,部分病灶边缘可见“假包膜”形成。

3.2.3 MRI平扫:HEAML内脂肪含量较少或不含脂肪,因此其信号多变,需多序列结合分析,T2WI多表现为均匀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少部分病例为稍低信号,T1WI为均匀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出血少见,伴有出血时可见小片高信号;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较正相位可见局灶性的低信号,其变化与病灶内脂肪含量有关[9],本组2例未见明显信号变化;DWI多为高或稍高信号;ADC多为等信号,部分病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极少病例见稍低信号。

3.2.4 MRI增强:因病灶内部及边缘存在异常血 管[10],所以强化方式多样,多表现为“快进慢出”,即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对比剂虽有退出,但强化程度仍稍高于正常肝实质信号,本组有5 例为此强化方式;另有3 例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比例较文献报道略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条状、斑片状无强化区,门脉期及延迟后可见强化程度明显并趋于均匀。本组4 例病灶边缘见“假包膜”,其中3例呈持续性强化,1例为延迟强化,笔者认为“假包膜”的持续强化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HEAML与HCC鉴别提供一定信息,以往文献并未重视此征象,有待继续收集病例研究总结。

3.2.5 肿瘤血管:增强后病灶边缘可见异常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供血动脉多来自肝动脉,引流静脉多引流至肝静脉、门静脉,亦可直接引流至下腔静脉,出现早显静脉,本组2 例见此征象;4 例见引流静脉;病灶内部多可见异常强化的血管影,结合门脉期观察效果更佳[11],本组7例见此征像,结合相关文献[1],笔者认为是否具有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静脉早显是诊断HEAML重要参考而非必要条件。

3.2.6 周围结构侵犯及转移:HEAML虽有恶性潜能,但生长缓慢,对周围结构以压迫为主(此亦为其易形成“假包膜”重要因素),少见发生肝内外转移,有文献报道[1]肿瘤可侵犯肝内血管产生癌栓,本组仅1例侵犯肝包膜,病灶周围血管呈受压改变,未见癌栓形成;肝内无转移灶,肝门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3.3 HEAML的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

HEAML属肝内富血供肿瘤,应与肝内其他富血供肿瘤鉴别,本组病例中1例误诊为HCC,2例误诊为肝腺瘤。(1)HCC: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有乙肝肝硬化病史,AFP明显升高具有特征性,病灶可单发或多发,边缘多不光整,可突出于肝包膜外生长。T2WI多为稍高信号,弥散受限,较大HCC内部出血、坏死较常见,部分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变性,与HEAML内部局灶性的成熟脂肪不同。增强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内部可见杂乱动脉血管,可伴有肝内、肝外转移及门脉癌栓,亦可见“假包膜”。笔者发现,HCC“假包膜”多为延迟强化,与HEAML“假包膜”持续强化有区别,可供鉴别。(2)肝腺瘤:肝内少见肿瘤,以往认为其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有口服避孕药病史,但近年研究发现,肝腺瘤男性亦可发生,且与口服避孕药相关性较低[12],肝腺瘤虽为良性,但有恶变可能。T2WI多表现为稍高或偏等信号,其内含弥漫分布的变性脂肪,正反相位信号差异多较均匀。另外肝腺瘤出血较HEAML更常见;文献报道[13]肝腺瘤可见延迟强化的“假包膜”,周围见“透明环”,增强动脉期多为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可持续或减低。小部分肝腺瘤可见钙化,而在HEAML未见有钙化报道。(3)肝脏FNH:肝脏非肿瘤性病变,T2WI呈偏等信号,无包膜,典型病灶见延迟强化的星芒状中央瘢痕[1],而HEAML几乎无中央瘢痕。

总之,HEAML具有一定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化学位移成像中反相位较正相位见局灶性低信号、“快进慢出”的强化方式,持续强化的“假包膜”,静脉早显、出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等,综合分析以上表现,能够较准确的做出诊断及鉴别,减少误诊。

猜你喜欢

包膜腺瘤病灶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