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吻鱼烂鳃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22-06-06封永辉李晓东韩军军海萨艾也力汗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沙星环素敏感性

封永辉,焦 飞,李晓东,韩军军,陈 朋,海萨·艾也力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 又名新疆大头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该鱼是塔里木河盆地动物区系中的旗舰性物种,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中国新疆独有的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学术研究价值。该鱼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的博斯腾湖、罗布泊等地,但因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该鱼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8 年被列为国家I 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998 年被收录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1]。

目前关于新疆扁吻鱼的研究集中在生态、生物学、资源调查、胚胎发育等方面[2-5],在扁吻鱼的病害研究方面,只有马燕武等[6]对鱼苗的寄生虫病防治进行初步研究,谢春刚等[7]对扁吻鱼幼鱼进行了7 种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对细菌性病害的深入研究尚未见报道。在以往开展的扁吻鱼人工繁育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烂鳃引起的鱼类死亡事件,但其体表和内部脏器却正常,笔者从扁吻鱼烂鳃部位及其水体中分离出了5 株菌株,以这5 株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耐药性试验,以期确定病原菌的耐药性,为扁吻鱼的人工繁育和保种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用鱼发病扁吻鱼,鳃丝糜烂,体表及解剖体内重要组织器官未见异常(如图1),采集新疆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发病的扁吻鱼5尾作为试验材料。

图1 发病扁吻鱼

1.1.2 主要试剂培养基RS、TSA、MH、MHA(青岛海博生物有限公司和广州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纸片多西环素30 μg/片、甲氧苄啶5 μg/片、恩诺沙星10 μg/片、新霉素30 μg/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土霉素30 μg/片、氟苯尼考30 μg/片(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引物及提取试剂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0 mm 一次性平板。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取刚刚死亡的扁吻鱼5 尾,在无菌环境下取下烂鳃,接种于RS 一次性平板上,置于18℃生化培养箱中培养18~36 h,挑取菌落形态大小、颜色不一样的菌落分别进一步划线纯化,分离纯化后的单菌株用25%的甘油保存于-20℃冰箱中。

1.2.2 病原菌16S rDNA 序列分析病原菌的分子鉴定交由上海海洋大学完成,16S rDNA 序列分析采取通用引物,正向27F:5′-AGAGTTTGATC(C/A)TGGC TCAG-3′,反向1492R:5′-GGTTACCTTGTTACGACT T-3′。参照常规方法进行PCR 反应扩增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确定为目的片段后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纯化及测序。

1.2.3 系统发育树构建将扩增的菌株16S rDNA 目的片段序列在NCBI 中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检索出同源性较高的序列采用Clustal X 软件进行多序列匹配分析,采用MEGA5.0 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以1 000 次Bootstrap 检验置信度[8]。

1.2.4 药敏特性研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相关研究,将分离的菌株接种于MH 培养基,18℃震荡(200 r/min) 24 h 后,调整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取200 μL 菌液均匀涂布在MH、TSA、RS平板上,贴上6 种不同的抗生素纸片,分别在10、20、30℃下培养18~46 h 后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cm), 根据表1 判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9-11]。

表1 药敏纸片判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势菌株的菌落形态

从患病扁吻鱼的烂鳃及水样中分离出颜色、菌落形态不同的5 株优势菌进行纯化鉴定,其菌落形态特征详见表2。其中,编号33、36 和38 的菌株是从扁吻鱼鳃中分离纯化的,而编号35 和37 的菌株来源于养殖扁吻鱼的水样。

表2 5 株优势菌株的来源及菌落形态

2.2 优势菌株的生长曲线

从图2 中可以看出,5 株细菌采用MH 培养基在18℃培养时,0~18 h 都处于适应期;编号33 的菌株在22~26 h 处于稳定期,随后进入衰亡期;编号35 的菌株在培养22 h 时最先达到生长高峰,随后OD450值显著降低,培养24~28 h 时OD450值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菌株生长已经到达稳定期;编号36 的菌株在18 h 进入对数生长期,到26 h 时OD450值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下降,培养28 h 时,OD450值仅为0.599,可能菌株摇瓶培养时,因各种理化因子影响无稳定期;编号37 的菌株在培养28 h 时,OD450值达到顶峰,随后也是急剧下降,到32 h时OD450值仅为2.769,可能菌株在这期间释放了细胞死亡物质,到达稳定期后,快速进入衰亡期;编号38 的菌株在18~28 h 处于对数生长期,在28~32 h 处于稳定期,随后进入衰亡期。

图2 5 株优势菌株的生长曲线

2.3 菌株的分子鉴定

对5 种优势菌株的16S rDNA 进行PCR 扩增,将目的基因序列与NCBI 基因库中已有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如图3 所示,菌株33(序列号:OK287125)、37(序列号:OK287129)、38(序列号:OK287130)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sp.),菌株35(序列号:OK287127)、36(序列号:OK287128)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种类同源性较高。

图3 五株细菌根据16S rDNA 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2.4 影响优势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因素

2.4.1 培养基由表3 可知,对土霉素敏感的菌株为33 和38,对恩诺沙星敏感的菌株为35、37 和38,对氟苯尼考敏感的菌株为33、35、36 和38,对多西环素敏感的菌株为33 和38,5 种菌株对新霉素和甲氧苄啶均不敏感。6 种抗生素种类、5 株菌株共30 组数据中有11 组数据的结果一致,占比为37%,表明培养基会影响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且影响较大;从菌株来看,33 号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土霉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一致,35 号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的敏感性一致,36 号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一致,37 号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一致,38 号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土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一致;从抗生素来看,培养基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影响较小,5 株菌株中分别有4(占比80%)和3 株(占比60%)的敏感性结果一致,但对新霉素和甲氧苄啶的影响较大,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对这2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均不一样。

表3 不同培养基培养下各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2.4.2 培养时间由表4 可知,培养18~22 和48~46 h 期间,5 株菌株对土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甲氧苄啶和多西环素均表现为敏感,而新霉素只对35号菌株作用较强,对33、36、37、38 号菌株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表4 中还可以看出,培养时间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结果无明显影响,不同培养时间的同一菌株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均表现一致。

表4 不同培养时间培养下各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2.4.3 培养温度由表5 可知,培养温度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除38 号菌株外,其他4 种菌株在10℃下培养对土霉素均未形成抑菌圈。从菌株来看,培养温度对36 和38 号菌株的影响最小,不同温度下培养的36 号菌株对同一抗生素(土霉素除外)的敏感性均表现一致,除新霉素以外不同温度下培养的38 号菌株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敏感;而对33 号菌株影响最大,不同温度下培养的33 号菌株仅对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一致。从抗生素来看,不同温度下培养的5 种菌株对土霉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均表现敏感;对恩诺星沙表现敏感的菌株有35、36 和38 号;对甲氧苄啶表现敏感的菌株有36、37 和38 号;而新霉素对36 和37 号菌株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他未提及的处理,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随培养温度变化而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6 种抗生素对5 种菌株均表现出抑制以上的作用。

表5 不同培养温度培养下各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3 讨 论

国内的药敏试验多采用人用或兽用药物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12]、庆大霉素、卡那霉素[13]、头孢菌素类[14]、四环素[15]等,也有用水产禁用药物氯霉素、停用药物诺氟沙星[16-17]、氧氟沙星[18]、培氟沙星做基础研究的,很少能有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中允许使用的抗生素来做基础研究的,该研究采用水产生产实践中常用抗生素作为药敏试验材料,试验结果可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同时探讨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3 个因素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最终判定,对土霉素敏感的菌株为33 和38 号,对恩诺沙星敏感的菌株为35 和38 号,对氟苯尼考敏感的菌株为33、35、36 和38 号,对多西环素敏感的菌株为33 和38 号,5 个菌株对新霉素和甲氧苄啶均不敏感;培养时间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小,而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急需建立水生动物致病生物药物敏感性的基础数据库,包括菌株、药物、区域、培养条件等试验参考标准数据库,以便今后渔业生产应用中避免盲目用药[19]。

该研究采用的对照菌株为E.coli(ATCC25922),但其在10 和20℃时均不生长,只有在30℃下才生长,因此今后还需摸索试验用药敏标准菌株;同时,对水生动物病原菌药敏试验的标准方法也尚待完善。另外,该研究中编号33、36、38 的菌株是否为真正的致病性菌株,也需后续攻毒试验进一步确认。

猜你喜欢

沙星环素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牛奶中多西环素残留消除及最大残留限量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价值评价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替米考星与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技术探讨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瞳孔大,决策力差
恩诺沙星在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