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油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2022-06-06廖良秀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轮作油菜棉花

廖良秀

(衡阳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湖南 衡阳县 421200)

棉花、油菜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但近年来,由于棉花市场价格低迷,棉花种植效益持续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1]。如衡阳县是湖南省22 个棉花大县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 670 hm2,皮棉总产0.7 万t,总产值1.05 亿元以上。由于种棉相对效益较低,棉农种棉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为了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破解种棉效益低的难题,必须探索适合湖南省气候、土壤以及耕作制度条件下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提升种植者收益,调动种植者积极性。有研究表明,油菜与棉花复种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并促进棉花产量提高[2-3],有关棉花与油菜其他作物的轮作、套种也有很多研究[4-6]。笔者自2019 年起,分别在衡阳县西渡镇、岘山镇开展“棉花—油菜”轮作栽培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应用的轻简化栽培模式与机械化栽培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与传统棉花、油菜栽培技术比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土壤质地结构,增加了单产和种植效益。同时,油菜花开时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带动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真正融合。

1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栽培模式示范试验设计

1.1 示范试验地点及种植环境特点

试验地点在衡阳县岘山镇和西渡镇,轻简化栽培模式在岘山镇,示范面积460 hm2;机械化栽培模式在西渡镇,示范面积200 hm2;传统常规栽培模式两镇均有,面积200 hm2。试验所在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足的特点。春暖早秋寒迟,日平均气温≥15℃的活动积温4 962 ℃,持续195 d,昼夜温差8.5 ℃,相对湿度74%,无霜日为299 d。5月—10 月气候有利棉花高产稳产,11 月—翌年4 月气候有利油菜高产稳产。土壤由河流冲积物,四纪红土发育而成,地表组成物质下部为砂层,上部为亚粘土、亚砂土,其土层深厚,腐植质含量较多,结构良好,土质肥沃,非常适宜棉花等作物生长。

1.2 示范试验的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

1.2.1 品种的选择棉花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吐絮集中的品种,如农杂62 号、湘X1251、湘S013等。油菜选择耐寒、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果荚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的品种,如春云2 号、沣油789、沣油520 等。示范地点与面积见表1。

1.2.2 棉花—油菜轮作轻简化栽培模式该模式包括免耕直播、良种良法、一播全苗、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主要作法是5 月上旬油菜收割后,将油菜秆粉碎还田,免耕(也可翻耕)直播棉花,开沟分厢,每厢2 行,播22 100 穴/hm2,每穴播棉籽2~3粒;在10 月下旬棉花采摘期套种油菜,一般采用育苗移栽化,先在空闲地育苗,待油菜苗5~6 叶时移栽,每厢栽3 行,每2 株棉花中间套种一株油菜苗。

1.2.3 棉花—油菜轮作机械化栽培模式该模式包括机械翻耕、机械一播全苗、机械中耕除草、无人机防控、机械打顶、落叶剂使用、机械采收等关键技术。主要做法是5 月上旬油菜收割后,将油菜秆粉碎还田,免耕(也可翻耕)直播棉花,开沟分厢,每厢2 行,播19 400 穴/hm2,每穴播棉籽2~3 粒;在10 月下旬棉花采摘期套种油菜(油菜套种方法同上)。

传统常规栽培是指同一地块以不接续的单独栽培棉花或油菜,且田间管理主要方式以人工为主。上述不同栽培模式中诸如施肥量、浇水次数与数量、病虫草害防控药剂均与传统常规栽培模式中的数量同。不同栽培模式用种量与农时安排见表1。

表1 棉花—油菜轮作模式主要技术参数

1.3 棉花—油菜轮作模式的主要技术

1.3.1 油菜种植技术施基肥:施45%的高效复合肥375~500 kg/hm2加硼肥15 包(200 g)作基肥。

移栽:10 月中下旬在棉花行间套种油菜,密度宜控制在7.5~9.2 万株/hm2。移栽时不要栽“隔夜苗”,要大小苗分丘栽。栽后要淋“过根水”,水里加0.2%尿素,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促早生快发。

追肥:油菜移栽后20 d 内施尿素150 kg/hm2促苗,施用方法,结合抗旱,对水淋蔸;移栽后50 d 内施尿素30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促营养生长。在油菜3 叶期、薹期、花期进行根外追肥,调节生长平衡。花期追肥要加硼肥,防止花而不实,特别是杂交油菜更要注意硼肥的施用。

除草:油菜移栽后用盖草能乳油20~30 mL 对水20~30 L 进行茎叶喷雾除草。

病虫防治:12 月可用吡虫灵150~300 g/hm2和阿维甲氰450 mL/hm2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第二年3 月在薹期和初花期用多菌灵50%可湿粉剂1 500~2 000 mL/hm2加硼肥750 g/hm2,各喷一次。油菜菌核病是影响衡阳县油菜高产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发生较普遍,一般减产15%~20%,严重的超过30%,对油菜菌核病应进行重点防治。防治方法:在施药前要摘病老黄叶,加大田间通气度,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在薹期和初花期,用多菌灵40%胶悬剂100~150 mL(g)加硼肥100 g,连续用药2 次。注意加大用水量,药液喷施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防治效果会更好。

收获:一是分段收获。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联合收获存在气候风险,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在油菜主花序中下部角果开始转色时人工割倒,铺放于田间,后熟干燥后再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脱粒、茎秆分离、籽粒清选等作业。二是一次性联合收割。待油菜完全成熟后(成熟度达到90%以上),角果脱水变黄,籽粒含水量20%~30%,选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下田作业,其留茬高度调至离地40 cm。油菜机收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损失率≤8% ;破碎率≤0.5%;含杂率≤5% ;可靠性有效度≥95%。

1.3.2 棉花种植技术翻耕施肥:油菜收后秸杆粉碎还田,翻耕深度25~30 cm,结合翻耕均匀撒施复合肥(N-P-K=19-8-18)900~1 000 kg/hm2。整地前用除草剂清除土地周边杂草。按双行棉花(沟中心垄顶宽160 cm、棉花行距80 cm)起垄,沟深25 cm,开沟起垄保证沟垄齐直。

及时播种:油菜收割后开始,最迟5 月中旬播种结束。播种密度19 400~22 100 株/hm2,种子播种深度2 cm 左右,每穴2 粒。播种后用72%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1 500 mL/hm2或33%二甲戊1 500 mL/hm2封闭。

苗期田间管理:一要重点观察蜗牛、地老虎、蓟马、棉蚜、红蜘蛛发生与防治;二要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疫病;三要及时清沟沥水,保持雨住田干。

蕾铃期管理:一是中耕除草。6、7 月棉苗生长期,由于田间湿润,杂草生长较快,可采取机械中耕,或选用专用除草剂盖草能除草;二是虫害防治。重点严防红蜘蛛、蚜虫、夜蛾类、棉铃虫等害虫,选择触杀与内吸性对口农药。

结铃期管理:一是追肥,用尿素150~200 kg/hm2,并选择晴天噴施99%磷酸二氢钾900~1 500 g/hm2连续2~3 次,7 d 左右1 次;二是抗旱,连续高温干旱时,田块进行灌水保花、保蕾、保铃。

整枝:现蕾后开始整枝,一般去叶枝2~3 次,抹芽3~4 次,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摘去顶心。

虫害防治:蚜虫、盲蝽象、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可用50%久效磷750 mL/hm2对水750 kg,或20%三氯杀螨醇2.25 L/hm2,对水1 125 kg 喷雾防治。

化学调控:一是化控,缩节胺视苗情少量多次,蕾期到初花期97%缩节胺7.5 g/hm2,铃期15 g/hm2,封顶7.5 g/hm2;二是脱叶,棉花吐絮率达60%后,喷施欣噻利1 800~2 000 mL/hm2或50%噻苯隆750~800 mL/hm2促脱叶。

收获:9 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采收,10 月上旬进行脱叶后第二次采收,要求在10 月15 日左右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成本比较

从表2 可知,新的栽培模式可节约劳动成本,主要体现在整地、播种、施肥、移栽、打药、采收等环节,其中轻简化栽培模式用工195 个/hm2,较传统棉油轮作栽培模式少用工30 个(主要是整地、打药 );机械化栽培模式每hm2用工150 个,较传统棉油套作栽培模式少用工75 个(主要是整地、施肥、移栽、打药)。

表2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模式劳力成本构成 (个/hm2)

棉花—油菜轮作,通过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推广,简化了栽培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主要是劳力成本)。与传统棉油套作栽培模式相比,轻简化栽培模式节约生产成本3000元/ hm2;机械化栽培模式节约生产成本7 200 元/ hm2(表3)。

表3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模式成本核算

2.2 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与产值比较

不同栽培模式下,油菜和籽棉的产量及产值见表4。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岘山镇轻简化栽培模式油菜籽增产200 kg/ hm2,籽棉增产550 kg/hm2,产值增加5 600 元/ hm2,收入增加8 600 元/hm2;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西渡镇机械化栽培模式油菜籽增产50 kg/hm2,籽棉增产175 kg/hm2,产值增加1 700 元/hm2,收入增加8 900 元/hm2,可见,两种栽培模式下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表4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模式效益

2.3 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性状比较

2.3.1 不同栽培模式棉花经济性状比较通过对“农杂62”品种考种测产数据分析,轻简化栽培模式较传统栽培模式棉花密度增加1 300 株/hm2,单株成铃数增加2 个,单铃重增加0.2 g, 籽棉单产提高568 kg/hm2,皮棉单产提高227 kg/hm2;机械化栽培模式较传统栽培模式棉花密度少1 400 株/hm2,单株成铃数多3 个,单铃重增加0.3 g,籽棉单产提高272 kg/ hm2,皮棉单产提高108 kg/hm2(见表5)。

表5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模式棉花经济性状比较

2.3.2 不同栽培模式油菜经济性状比较通过对“沣油789”品种考种测产数据分析,轻简化栽培模式较传统栽培模式密度多6 000 株/hm2左右,单株角果数增加15 个,每角粒数增加2 粒,千粒重不变,菜籽单产提高452 kg/hm2;机械化栽培模式较传统栽培模式株数减少1 600 株/hm2, 单株角果数增加23 个,每角粒数增加4 粒,千粒重不变,菜籽单产提高2 35 kg/ hm2(见表6)。

表6 棉花—油菜轮作不同模式油菜经济性状比较

3 结 论

棉花—油菜轮作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温光资源,利用冬季空闲季节,提高土壤利用率,又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种棉效益相对较低的一条种植结构调整的最佳途征。此外,棉花—油菜轮作,可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态结构,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加棉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棉花—油菜轮作,通过油菜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以轻简化栽培模式或是机械化栽培模式进行棉花—油菜轮作,较传统栽培模式均表现为经济性状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技术实用性强、生产适应性广,可在衡阳地区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轮作油菜棉花
棉花是花吗?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雪白的棉花堡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心中的“棉花糖”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