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督导制
——院级教学专业督导新模式
2022-06-06温建明郑百林
温建明,郑百林
(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 200092)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检验本科教育的根本标准,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为保证教学质量设置教学督导这一重要环节。多年来,高校教学督导能够在日常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现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协助教学管理和决策以及促进信息交流沟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教学督导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这一理念一直是被国内外所承认。英、美等国家开展教学督导评价已有上百年历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几十年来,在国际上主要有:临床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区分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发展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和对等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全员督导制作为学院级的教学专业督导制,是结合以上几种教学督导模式的特点提出的,文章将围绕全员督导制的提出和建立,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展开分析,并对实践效果从课堂教学情况、教学状态排名、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员督导制的提出
(一)本校现行教学督导的局限性
本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设置了教学督导,每两年一次在全校范围内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为人师表等具备高尚品德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督导,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督导,为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样的听课督导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有如下几点:(1)督导人数有限,听课次数有限,覆盖率低;(2)仅仅依靠一次甚至一节的听课,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给予正确的评价;(3)由于教师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正所谓隔行如隔山,督导听课难以深入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中,评价浮于表面;(4)目前的督导听课大部分还是局限于督,对于导的效果小,形成了被听课教师和督导之间的单向对立关系;(5)教师对督导存有恐惧心理,一旦督导评价差的话,对教师个人的压力很大。鉴于以上局限性,本校还设置了院级督导,但是人数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督和导的良性氛围。
(二)全员督导制理念的提出
全员督导制——院级教学专业督导模式是受区分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发展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和对等性教师教学督导模式的启发,结合这几种督导形式的优点,在学院层面上推出的院级教学督导新模式,作为学校教学督导模式的补充,实现专业教学的深度督导。全员督导制是全院教师共同参与的督导模式:每位任课教师都是督导,参与听课;每位任课教师又都可以看作是某门课程的新教师,参与学习课程。每学期听一门次课学一门次课,然后教师之间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研讨双向反馈的良好氛围。
二、全员督导制的建立
全员督导制的理念提出以后,得到了学院教务委员会的一致支持,经过学院教务委员会成员讨论酝酿形成,然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始实施。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学院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每学期都参与听课,通过听课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通过学习课程,拓展自己的授课范围,形成课程体系授课教师的储备。最终解决的教学问题就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了能在听课学课的过程中,更好地从多个角度进行督和导,设计了院级听课表和学课表,同时配合全员督导制更好的贯彻,本院还进行了一流师资打造计划。
(一)听课和学课表的设计
鉴于全员督导制的出发点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督导,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课程知识点的梳理等方面能够进一步优化。因此在学院听课表中设计的观测点与学校督导的观测点有所差异。见表1。
表1 学校督导听课与学院听课观测点对比
全员督导制也旨在把传统教学中的传帮带落到实处,因此没有等级评价,只为提高教学质量,减小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听课结束,教师进行总结与分析,与被听课教师深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学院学课表设计上,主要注重关注学课教师在各方面的收获和提升,是内在学习。听课表图例与学课表图例如图1、图2 所示。
图1 听课表图例
图2 学课表图例
(二)打造“一流师资提升”计划
配合学院全员督导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18 年学院实施了“一流师资提升”计划。主要是为全员督导制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具有国际视野和了解专业教学前沿动态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起引领作用,通过听课带到青年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为“双一流”建设打造师资队伍。遴选出来的教师肩负着对青年教师督和导的作用,并且还要制定个人提升计划以及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的设想。
(三)全员督导制的创新点
全员督导制是学院层面上的教学专业督导模式,其创新点在于,实现督导全覆盖,专业教师的督导进行专业性深度指导和探讨,与传统教学中的传帮带活动进行高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构建督导队伍上,实行全体任课教师参与制,充分尊重教师的尊严,给予教师平等的权利,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听课和学课。
在督导的方式上,实行深度督导,互导互学,共同提高。
在督导的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及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和前沿学科结合的是否适当,是否起到了对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督导的评价结果上,不是按等级给予简单的评价,而是针对某项评价内容写出做得好的地方,可以挖掘的内容,以及需要提升的方面,相互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三、全员督导制的实施过程
全员督导制的实施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初试阶段,改进阶段和提升转化阶段。
(一)初试阶段
在第一个试用学期,学院教务办通过邮件形式通知到学院每一位教师,阐明全员督导制的理念,要求教师一学期听一次课学一次课,自由选择听课和学课的内容。实践结果,并不尽人意,教师主动听课和学课的积极性不高,全员督导制的理念还没有深入教师心中。根据部分教师的反映,学院倡导这样一种听课模式,对教师之间增进交流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阶段
为了带动全院教师参与到听课和学课中,学院教务办根据春秋两季学期的课表,考虑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体系传承和发展的因素,制定了教师之间结对的听课和学课,形成学院层面上的大面积听一学一。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学院的教师都能够行动起来,按照结对听课的方式完成听课和学课,甚至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还额外进行了学课。全员督导制的理念被大部分教师所接纳。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有一部分流于形式,只是为完成任务,而没有达到互导互学的效果。
(三)提升转化阶段
由于学院基层组织发生了改变,成立了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团队,每个团队由教学团队负责人负责本团队的教学相关工作,本院共有10 个教学团队。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下教师教学水平,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员督导制模式落实到以教学团队为主体,由教学团队负责人结合自身团队成员的情况,加强课程体系内的整体教学水平,在团队内实行听课和学课,互导互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特色以及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听一学一的范围转化到教学团队内,教师间听课和学课的意愿增强,听课学课后更加深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探讨。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把传统教学中传帮带的精髓继承下来,课程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避免了水课。还能在互导互学的过程中生长出教学研究课题,产生出教学研究成果,同时专业课之间的互导,在本科生学术能力方面的引导上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全员督导制的特色
通过三个阶段的实践,总结全员督导制的特色有如下几点。
(1)对不同课程体系下的教师采取区分督导,促进每个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鼓励教师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督导活动,实现自我发展,主动发展。
(3)承认每一个教师的独特性,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使他们更乐于参与导与学的教学活动。
四、全员督导制的实践成效
经过三个阶段的全员督导制模式的实践,学院教师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改观,积极投身本科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上,而且在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学院教学状态考核、教改项目参与度,教学论文发表、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校选课网站上采集了全员督导制实行以来4个学年的学校督导听课数据,计算优良率,如图3 所示。
图3 校督导听课优良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院教师授课优良率均在90%以上。实际上,近几年本院一线任课教师退休人数较多,新任教师人数占比也较多,在全员督导制的带动下,新任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确保了本院教师授课优良率的稳定。
(二)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效
全员督导制带到了学院教师承担教改项目的热情,教改内容广泛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参与教改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教改经费逐年提高,如图4 所示。
图4 教学改革经费
在全员督导制的带动下,本院教师公开发表的教学论文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上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风气越来越浓,发表论文不仅数目增加而且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三)全员督导制其他方面的效果
全员督导制在本院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已经初见成效。现在落实在教学团队中,对增强教学团队的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重视教学,重视教书育人,在教学上投入更多,教学团队的各种教学活动频次增多,内容更加丰富。另外该模式还可以起到教师储备的作用,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师突发情况,需要候补教师的困难。还可以解决课程体系下,特色选修课程的传承问题。
五、结束语
经过本院对全员督导制的实践,该模式在学院的基层教学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大,能够实现教学的专业督导全覆盖,将传统教学中的传帮带精髓继承下来,是一项课程体系下教学团队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作为对学校督导听课评价的补充,使得教学督导的评价更全面更深入到教学内容中,从专业的角度起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