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 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2022-06-06莫明山胡立坤蒋冬连

高教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一致性矩阵第二课堂

李 勇,莫明山,胡立坤,蒋冬连

(广西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达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毕业生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外,社会还需要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需要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此外,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五个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任务中提倡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的思想品质、创新创业能力、劳动体育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被强化。而第二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二课堂又称开放课堂活动,是指高校在第一课堂之外组织进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大学生的德育、创新创业能力、科技创新和动手能力、文体和社会实践等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普遍实施的综合测评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并且将学生部分第二课堂的表现也纳入了综合测评中,成为了高校教育中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不局限于教材,也不受考试的约束。第二课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且不受学习场地的限制,能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育人系统中一个担负着特定育人功能的子系统,在高校内开展第二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实践教学作用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优势,并有助于在大学生“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教育培养中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第二课堂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大学生第二课堂产出效果大多是以定性评价和分析的形式,缺乏评价的量化体系。以量化的形式对第二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将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予以分数定量,与第一课堂成绩共同构成综合素质得分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的量化结果与“三好学生”评比、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等有机结合。各高校普遍实施的第二课堂素质评价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魏蕾以昆明理工大学目前的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为例,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构建了一个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万远英等结合西华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一套评价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曹颖颐建立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分解评价模型,从多纬度进行分析,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系统、可行的评价方法。从进一步落实学生第二课堂质量的角度出发,客观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直观地展现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科学化的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尤为重要。此外,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近年来用模糊方法去描述和量化不确定对象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高校确定党员发展对象的量化、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高校教育的量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上世纪70 年代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评价和决策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为缺少定量数据的决策问题提供了科学而实用的建模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第二课堂产出效果的定量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目标的五个重要素质设计了评价层的指标,然后对评价大学生第二课堂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求解,进而基于学生现实表现情况的打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学生第二课堂产出效果的定量分值。通过将量化方法与第二课堂测评体系相结合,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能够使大学生第二课堂评价能够合理量化,具有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等特点。

一、第二课堂量化的方法指标构建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缺少定量数据、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处理,构造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与时俱进,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效果评估等多层面和角度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参考了多所高校的综合测评体系,考虑到对大学生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全方位和全程育人特点,结合广西大学的实际情况,将第二课堂指标归纳为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及文化体育素养等五个主要方面,对考察的各项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对优秀、良好、中等与合格的不同表现赋予相应的分数。当前,思政教育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且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指标在进行第二课堂产出效果评价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的模型建立

人的发展应该包括智力和身体同时发展、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个人和社会协同发展几个层次,人类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彻底的发展。该理论是现代教育重要理论依据和教育方针政策制定的思想基础。第二课堂主要针对的是教室学习以外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工作、创新创业研究、素质拓展类与高水平赛事类实践教育等。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与职业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

本文采用AHP 模型来构建第二课堂产出效果量化评价方法的模型,确定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及文化体育素养等指标所占的权重。每个指标内容里的各项均认为在该指标中占有同等地位,并根据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教师、辅导员、团委老师和学生意见构建各个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内容。各个指标内容的分值评定依据学生提交的各个支撑材料及学校/学院统计的情况,由辅导员、团委老师和学生互评打分,指标内容每项评价等级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各个等级按百分比进行计算V={100%,85%,60%,30%}。对应各个指标内容及赋分情况见表1,每个指标满分100 分。

表1 各项指标量化表

首先,建立该问题的层次模型,目标层是各指标的权重,方案层是各项指标,对象层是所有参评人员,由于对象层对目标层没有什么影响,故而对象层暂不考虑。层次图如图1 所示。

图1 模型层次分析图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接受,因此,通过一致矩阵法,即构造比较矩阵来使得各个指标权重更加合理。本文由研究第二课堂的专家结合广西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评估,并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各项指标赋值,从而构造判断矩阵,再将各项指标两两比较方案层的指标,求解出各指标在目标层的权重。构成成对比较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数量依据,针对具体问题由各个领域的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专家给出。本文构建了如表2 所示的对比矩阵。本文所采用符号:A-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A-思想政治素质、A-社会实践、A-文化体育素养、A-学生工作,用Z 表示比较结果表示各指标。

表2 判断矩阵比例标度值[15]

比较矩阵A:

三、模型求解

根据层次分析模型的一般方法,利用以下公式求出上面五个指标构成的成对比较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即:

通过MATLAB 进行上式的求解,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为了方便计算,本文将各项指标进行了近似取值,如下:

其中w表示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权重,w表示思想政治素质的权重,w表示社会实践的权重,w表示文化体育素养的权重,w表示学生工作的权重。

根据求得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以下公式则可求得每位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

其中,w分别为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素养、学生工作这五个指标的权重,对于每个学生,x表示该学生每项指标所得分数,通过加权累加即可得到每个学生的第二课堂总成绩W,作为第二课堂产出效果的量化评价。根据量化的最终成绩S,可以认定S≥85 为Ⅰ类,85>S≥75 为Ⅱ类,75>S≥65为Ⅲ类,65>S≥55 为Ⅳ类,S<55 为Ⅴ类。其中,等级标准也可以根据学生量化后得分的分布情况,设计不同的划分阈值。

四、模型理论验证

由于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赋权法中的一种,必须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该模型的检验与评价,主要就是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及本模型对现实的意义和可行性。

对矩阵A 的一致性检验是通过对一致性指标CI 的计算,结合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的数值,得出一致性比率CR 的数值,如果CR<0.1,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如果CR≥0.1,则矩阵需要修正。

进行一致性检验,需要用到一致性指标:

CI 用于求解一致性比率,CR 衡量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式中λ是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n 是矩阵A的阶数,其值为5,在模型求解步骤中我们得出了λ的值是5.1436。于是矩阵A 的一致性指标为:

由一致性指标的定义式可知:λ与n 相差的越大,矩阵A 的一致性指标CI 越大,即矩阵A 的一致性越差,用矩阵A 进行判断所引起的误差越大。

为了衡量矩阵A 不一致程度的大小,还需要用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其中,RI 的取值是对表2 所示的标度值随机抽样构造比较矩阵A,并取其充分大的子样得到的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一般情况下,矩阵阶数n 越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越大。对于不同的n,RI 的值见表3。

如表3 所示,通过查表可以得到不同阶数对应的值,由表3 可知5 阶矩阵A 对应的RI 值为1.12。

表3 1-9 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

根据求出的CI 和查表得到的RI,计算矩阵A 的一致性比率公式如下:

经过计算,得出矩阵A 的一致性比率CR 为0.032,小于0.1。因此该模型的一致性可接受,检验通过。

五、模型的实际验证

下面通过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两位学生(同学甲和同学乙)的实例来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根据学院学工组进行综合测评统计的情况,两位同学对于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素养、学生工作这五个指标的每个指标内容,两人分数见表4。指标内容分数求和得到各指标分数,并根据模型得出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甲乙两人的分数S和S:

表4 同学甲和同学乙的第二课堂分数

由表4 可知,同学甲和同学乙第二课堂的量化分值分别为84.50 和62.82。可以看出,第二课堂表现不同的两个同学的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同学甲平时参加了较多的科技竞赛活动,但是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活动并未作为主要负责人,因此表现良好;对于思想政治表现方面,虽然平时都参与了集体活动,但是主动性并不是很强,因此均为良好;另外,参与了较多的志愿活动,但其他实践方面均未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另外,该同学积极乐观,身心健康,也参与了一定的文艺类活动,但是对于体育类活动并不太积极;同时同学甲也担任了班干部,但是各项表现并没有特别的突出。综合评价后,同学甲量化得分84.50,属于Ⅱ类。同学乙没有主动参加科研活动,通常只是参与其他同学的科技竞赛或实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表现一般;同学乙参与各类集体活动主动性较差,较为懒散,集体意识不强;很少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乙喜欢健身和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但很少参加文艺类的活动,几乎不参与各类文体类竞赛;在工作方面,未担任班干部,但是能按时完成各类学生工作任务。同学乙综合评价的量化得分为62.82,属于Ⅳ类。通过上述实例可知,两个同学第二课堂的现实表现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第二课堂量化分数具有明显差距。可见本模型能有效地区分学生的第二课堂产出效果。此外,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部分学生的实际数据进行量化,并结合对该部分学生熟悉的教师和同学对这些学生进行现实表现的评价,发现本文模型的量化值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实际表现相符。

根据实际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际评价的对比发现:大量学生第二课堂各个指标发展不均衡,使得量化综合评价时得分并不高。例如,有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参加多项赛事,但是参与集体活动较少,组织纪律观不强,这类学生虽然成果较多,但是思想政治素质评分并不高,其综合评分也并不突出。针对这类问题,在第二课堂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专项培训,也需要在各项创新创业赛事、各类校园活动等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也存在部分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参与较多,集体荣誉和组织纪律性较强,但科技创新类的成果较少,其第二课堂的量化综合评价也并不高。针对这类问题,需在开展第二课堂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动员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活动中去,组织举办丰富多样的创新与创业活动。

六、结束语

本文结合高校综合测评方法以及现有第二课堂测评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第二课堂量化指标的权重,然后将学生各指标的得分乘以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求得各指标得分的总和,根据量化分数采用相对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有一个直观的显示。与文献[2]相比,本文根据评价指标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与现有的直接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直接赋权重的方法相比,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设计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并完善其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艺术审美、积极参与社团工作,对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勇奋斗的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内开展的第二课堂,应充分发挥它的实践教学作用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一致性矩阵第二课堂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成长课堂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