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五协同”研究生育人体系设计与实践

2022-06-06张勇刚

高教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研究生

张勇刚,李 宁,梁 洪

(哈尔滨工程大学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指从产业、行业、企业的市场发展需要出发,以企业为载体,结合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产学研方式育人,能够将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与企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进步的重要举措。

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国家、国防的重大需求是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产生高技术企业的重要来源。重大科研成果的完成往往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合作完成,依托国家重大需求,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天然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船海装备领域为例,从深海空间站、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探索装备,到海洋作业平台、海洋钻井平台、潮汐能发电等海洋开发平台,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代表的船海领域相关高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行业特色性大学,如何进一步发挥国家、国防重大需求的牵引作用,充分利用与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优势,培育船海装备领域精英人才,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分析当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主要问题,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设计面向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国家重大需求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产学研育人为我国船海领域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

一、当前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育人模式,包括科技园的建立,研究院的尝试,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等,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高校与企业融合度不够。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原动力不足。企业不能准确找到自己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企业导师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不能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之中,使学生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开展协同育人的教学整体改革设计不足。协同育人的教学设计是协同育人体系的核心,须从顶层进行设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如何将科研融入教学,如何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使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服务科研,教学内容及方式改革也将影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效果。

第三,协同育人体系及制度不完善。协同育人的体系和制度是协同育人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高校和企业的融合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缺乏体系设计和制度保障。目前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缺乏完整的协同育人体系设计及完备的过程制度,使得双方在此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并不明确,协同育人效果不佳。

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五协同”育人体系设计

良好的协同育人体系是指导高校协同育人工作的主要抓手。本文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面向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下的“五协同”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具体包括办学协同、创新协同、资源协同、文化协同、保障协同,以“需求驱动、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研学交融、内涵提升”为育人原则,系统设计以协同育人为核心目标,以“办学协同”为基本途径、“创新协同”为发展源泉、“资源协同”为重要支撑、“文化协同”为思想引擎、“保障协同”为坚强后盾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满足我国智能制造与船海装备领域对高端人力资源供给的迫切要求。本文设计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一)办学协同:需求导向育人,课程体系共建

协同育人体系首先要保证的是办学协同,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面,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中,开展改革创新,为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体系构建打造良好的基础。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引企入校,注重理论创新与工程开发并重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科研素质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专业实践、生产实训,工程创新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发展实践能力课程,确保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相关技术领域培养可用之才。结合国家在智能制造、船海装备领域重大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将教学、创新训练、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结合,高校与产业、企业合作联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校企协作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等方面,构建具有船海行业特色的工程素质培养立体化架构。将实践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考核,设立相应学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既要考虑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要求,又要考虑科研、生产等实际需求,建设一批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内容,使研究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科技前沿和实践动态。在保证核心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通过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等系统实践,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将科研内容融入教学,把科研过程中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前沿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企业开展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同企业共同商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符合智能制造、船海装备等国家重大需求的相关课程。企业配备合作导师、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提供实习岗位,企业的型号总师、专业总师等工程技术人员,受聘作为乙方兼职教授或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授课和论文指导,从而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协同:产业问题牵引,重大项目依托

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学生课题等应紧紧围绕产业问题,依托重大项目需求,让学生的实践能够落地,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科技进展或科研项目进展,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校企协同申报科研项目。在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申报,为协同育人提供依托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某一领域的研究,而是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特别是船海装备领域包含控制、仪器、光学、机械等多学科交叉,在项目申报、完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争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联合申报方式,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最后再利用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反哺基础研究及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的互惠双赢。

2.研究生选题依托科研项目。依托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需求导向育人,将重大科研项目融入教学,加强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基于科研项目选定研究生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科研项目实际需求中凝练课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能力,活跃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依托科研项目完成协同育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科研中产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融合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生产研制中,实现协同育人与科学研究的互相支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依托国家、国防战略任务、重大科技专项和科研平台推进协同育人,与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相关领域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与中国船舶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协同培养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主要是依托学校完成,第二阶段为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阶段,主要依托科研院所完成。论文选题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让学生的研究有的放矢,扎根落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实际问题。

(三)资源协同:整合协同资源,拓宽协同渠道

从学科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国外高校等育人资源,拓宽协同育人渠道,构建全方位立体协同育人体系。对“产学研”中各方的角色进行精准定位、任务进行深度明晰、成果进行合理分配,拓宽协同育人渠道,创建“校企、校校、校院所”等多元化的产学研融合培养新模式。具体如下。

1.在育人平台方面,整合资源,组建多种跨学科、学校、企业、研究所的培养中心,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协同机制,实现人才、技术和产业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这些平台利用自身船海装备优势实现与国内该领域其他优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强化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育人。

2.在师资队伍方面,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智能制造与船海装备特色学科体系建设,引进、汇聚一定数量的海外一流学术大师及行业总师和学术骨干,与校内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相互融合。特别是通过柔性引进兼职行业总师和学术大师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加强协同育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跨学校、跨学科参加培训。鼓励教师迈出校门,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习,参与地方企业实际科研生产工作,以强化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掌握。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充分发挥学科船海领域优势和烟台、青岛地域优势,与当地企业成立联合培养实训基地,以行业内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引导研究生解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使研究生接受跨学科前沿工程技术训练,亲身经历一流企业“真刀真枪”的科研技术环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资源协同,培养能够快速深度融入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标杆。

(四)文化协同:坚持特色引领,构建协同文化

船海装备关乎海洋开发强度、支撑海洋利用深度,制约海军海防力度,因此,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既对专业知识要求严格,也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强烈。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历史积淀深、传承效果佳的军工文化,以培养“三海一核”特色高端人才著称,因此,如何构建船海特色引领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文化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1.全方位思想贯通。深入研究有利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装备领域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环境”构成要素;深入挖掘军工文化、价值引领、国防意识、思政理念和工程伦理等独具船海特色的文化内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课程思政教学为渠道,以价值引导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言传身教为示范,形成交织往复的圈层效应;与企业和社会协同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向导。因此,课程和教师是构建协同文化主要渠道,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授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授课过程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同时,课程思政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课下积极开展名师讲坛、优秀教师经验分享,课程思政优秀典型案例分享等活动,让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里形成常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扬“哈军工”精神,坚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目标,通过发挥学校行业特色优势,密切对接行业和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立志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承接者、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海洋工程学科建设的探索者。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托学科船海特色、国防特色,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

(五)保障协同:完善协同机制,保障育人成效

健全和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各管理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加强协同合作,才能保障高校协同育人良性运转。同时,完善协同育人的考核、监控、反馈与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协同育人成效。具体如下。

1.完善协同实施制度。第一,制定相关的制度吸引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明确企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科研院所积极性,为协同育人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制定包括校外导师遴选、教师绩效考评、学生遴选、学生实习管理考核等各个层面和培养环节的制度实施方法,将协同育人纳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第三,建立导师和研究生培训制度,及时对新聘导师和新遴选的研究生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各阶段的要求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创新性成果。

2.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层次分类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关注科研对教学的指导和促进。在评价教师科研能力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产生经济效益情况,科研成果及学术成果情况等作为参考标准;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及人才培养情况时,将科研与教学融入情况,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的引导,促使科研与教学一体化。

哈尔滨工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校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和鼓励教学院系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第八条指出“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研究生参加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在人才培养、职称评定、反馈评价等相关制度中增大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比重,引导学校、学院管理层、基层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并积极支持协同育人工作。

三、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面向船海自动化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下的“五协同”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以“办学协同”为基本途径、“创新协同”为发展源泉、“资源协同”为重要支撑、“文化协同”为思想引擎、“保障协同”为坚强后盾。基于五种协同方式分别展开详细的讨论,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产学研育人为我国船海领域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需求的驱动牵引下,通过校企联合、产学协作、研学交融,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服务智能制造、海洋强国国家战略。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研究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