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研究

2022-06-06施乃丹

格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立体化街道课题

施乃丹

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属于比较新颖的研究项目,蕴含街道幼儿园的地域特色,不比普通教育研究逊色,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充分依托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共同构建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模式,使幼儿教育相互统一、互相配合、步调一致,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宗旨,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铺平道路。笔者以南通开发区竹行街道星怡幼儿园(以下称星怡幼儿园)为例,就如何开展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课题研究浅谈一些体会,以达优质科研资源共享之愿景。

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基本概念

网络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而言,是指在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基础上形成的高速、宽带、综合性的电信网络;广义而言,主要包含国家信息管理体制与政策、用户信息、系统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内容。本课题中的“网络环境”专指幼儿园借助QQ群、微信群、网络微博和网上家长学校等网络手段构建的人文与人际环境。

街道幼儿园的本质就是具有街道特色的幼儿园,此处特指具有南通市街道特色的幼儿园。南通开发区经济发达,幼儿家长流动性比较大,不少家长常年外出打拼,其子女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学业无人辅导,心理无人疏导,他们迫切需要获得亲情的关怀。

“立体化”教育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幼儿教师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逐步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的立体化教育新格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国外:对家庭、幼儿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模式研究早已初见成效,理论层面上具有代表性当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卡,他们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上,相對于街道幼儿园而言研究得比较少。2004年12月,德国布兰登堡教育局、柏林大学和全国少儿基金会联合倡导“幼儿园身心健康发展规划”,使幼儿园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同年6月,日本文部省发表了《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教育计划》,注重教师之间、儿童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可见,国外非常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合作。

国内: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探索与构建适宜于在网络环境下幼儿教学新模式,是大家责无旁贷的使命。教育部颁布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颁布了《幼儿园网络环境下“三结合”教育模式建议》的重要文件,为打造网络环境下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方形成了各自的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模式,秉承“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原则,开辟了幼儿教育新局面。多年来,星怡幼儿园作为一个具有街道特色的幼儿园,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家庭、幼儿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开设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价值

首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要求幼儿园教师树立开放的德育观与教育观,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孩子的网络大格局,立足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贯彻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新模式,逐步解决家校互动中的各种问题,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扭转传统环境下家庭、社会与幼儿园三大教育板块的脱节,走出幼儿“在园进一步,离园退一步”的围城,不断优化孩子、家长、幼儿园、社会之间的合作环节,为实现街道幼儿园现代化教育目标提供范例。

其次,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汗水,为此,作为一名幼教班主任,既要提高自身的教育业务素养,又要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与职业教育观,真正成为孩子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参与者与时俱进,营造网络环境下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氛围,为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开启新的征程。

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第一,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秉承“以幼为本”的原则,注重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融合,以网络为辅助教育的载体,把网络途径、家园(社会)互动途径构建成“和谐”之合力,使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卓有成效地构建网络环境下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新模式,借助微信群、微博、QQ群、网上家长学校等形式,逐步融入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督促的情景之中,从而实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第三,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星怡幼儿园已有的网络技术和家园微信群,激励家长们认真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树立网络信息意识,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争取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才”的宏伟目标。

创新之处

首先,本课题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中网络、家园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以课题的实践操作性研究促进幼儿园日常工作,从而打造实际、实用、实效的幼儿园教育新体系。其次,区别于南通市其他幼儿园,彰显了园本特色,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深挖街道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发扬园本教育的特长,进一步优化“以幼为本”的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研究模式。再次,街道区域的幼儿家长在外打工或经商的人数比较多,推行网络环境下的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模式,扭转了以往家园合作中的失控常态,并对原有的家园沟通渠道与内容进行更新,发挥班级微信群或者微博的优势,由随机性、个性化操作向科学化、整体化转化,在理论经验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63C49FE8-8837-41A6-9F96-3E0F71BC7209

网络环境下渔区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具体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夯实教育基础

首先,成立研究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总体方案,副组长负责制定课题计划,督促参与研究者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核心成员各负其责,全方位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指派部分家长成立家园共同管理委员会成员,一起参与园本管理,要求幼儿园附近社区在职干部配合“一体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其次,落实保障措施,促进课题实施进程。把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纳入全员管理工作,不仅要确保课题研究的经费支出和课题研究人力资源,又要提供课题研究的优质环境和资源共享的保障。

再次,加强横向沟通,构建立体化教育网络。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幼儿园承担组织指导、贯彻实施与研究的重任,家庭和社区的积极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力争在操作与运行中将各种有益活动交相辉映,循环往复,最终实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融为一体的教育目标:第一,加强常规管理是“立体化”教育的前提条件。例如:笔者在平时加强小班孩子的科学化管理,要求小朋友自觉遵守园内的各项制度,爱护公物,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或者吃零食的时候规范洗手,午饭后要主动配合老师休息,并学会尊重老师与同伴……逐步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其教育效果比较理想。第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立体化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必须懂得班级管理细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班级各个不同层次管理目标,还是课内外的日常管理措施,都要瞄准各个细节,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学会自立、自理、自强,密切关注幼儿的动态变化,学会换位思考,用心体会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生活需求,用赤城的爱与渊博的知识感动与教育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孩子服务。同时,认真观察各个孩子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既要从他们生活习惯上予以引导与督查,又要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出发,制订行之有效精细化教育目标,帮助孩子们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培养孩子们形成习惯培养的最佳契机。

以网络为纽带,构建家园平台

首先,专家引领,稳步前进。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组核心成员、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家长们的综合素养,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邀请了南通市教育局幼教研究员进行了《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和《幼儿的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特邀街道办事处的有关领导进行《科学营养膳食与幼儿健康》的专业辅导,并把这些讲座发到家园企业微信群,从而让每个教师进一步丰富教育经验,不断提升家长们育儿水平,高效达成幼儿园、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立体化”教育目标。

其次,园长讲座,日新月异。园长是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的统帅,一个幼儿园是否达到教育局下达的教育指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园长的业务水平与工作热情。因此,星怡幼儿园园长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积极引导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教师全方位提高责任心和教育业务素养,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新动向,逐步提升教育孩子的素质。例如:星怡幼儿园园长坚持每一个月进行《学前我们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家园共育促幼儿发展》《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策》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等专题讲座,并制作课件在家园微信群中循环展示,从而丰富了家长们的育儿水平,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的远大目标。

最后,全员参与,携手奋进。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立体化”教育模式必须号召园内全体教职员工与家长一起参与,本课题已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得出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全员参与。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人人参与教育管理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来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热情,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距离,提升了幼儿家长的育人意识,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二是以点带面。星怡幼儿园幼儿不仅注重全体家长一起参与亲子活动,而且针对社会大背景和课题研究的进程开展家园互动活动,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每一个家长自觉融入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活动中来。

挖掘街道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利用丰富的街道教育资源必须做到经常性与广泛性,尤其是每一个幼教老师一定要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每一个月以园、级组、班级和幼儿家庭小组为单位等形式开启育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街道外部环境中去发现、探索与学习。例如:每逢“科技节”的来临,大中班的家长委员会积极配合班集体的亲子科技活动,参观附近的电力管理站和气象观察站等地方,从而让孩子们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理想。2021年10月,星怡幼儿园举办了“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南通市英雄儿女参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事迹,孩子们一边观看,一边讨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网络环境下街道幼儿园“立体化”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幼儿园发展纲要”为指针,加大“立体化”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鼓励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学习幼儿园“立体化”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宽幼儿园“立体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细化幼儿园“立体化”教育研究的活动轨迹,充分挖掘南通市街道幼儿园的獨特性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加强与幼儿家庭、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巨大作用,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幼教大环境,勇于开创网络环境下幼儿园、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新局面,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63C49FE8-8837-41A6-9F96-3E0F71BC7209

猜你喜欢

立体化街道课题
常态宣传“立体化”构筑安全“防火墙”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风居住的街道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