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2-06-06姚秀程

格言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法治

姚秀程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关乎人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发展,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忘记的内容,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叛逆的情绪,应加以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具备爱国情怀,需要在德育教育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加强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改了教学课本中的部分内容,将教学精简化,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白学习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师,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并在其中融入家国情怀,将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总结。

运用情境教学,激活学生情感

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是现代的有效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情境的构建来帮助学生更好融入环境,提升学习的热情,使其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情境教学的方式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感受到学生的快乐和活跃,学生们会投入全部的情感和探究意识来展开情境的思考,在表演中融入人物的情绪中,感受人物本身的高尚思想品德。学生能够在揣摩人物的过程中明白家国情怀,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时,可以引入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教学主题来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想,尽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表演互动的机会,挑选一些和国家背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借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的片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表演。大家一起展开情节的设计、对话的演练,揣测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国家大义是什么、爱国情怀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等等。之后,学生需要认真排练,以较好的状态来展现自己表达的内容,在表演中融入教学的主题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让每组表演的学生说说自己传达的情感是什么,其他同学在观看中通过情境的建设收获了什么,进而展开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意识和理解,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记忆深刻。当教师在创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学生表演的元素时,能够让其他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看,感受表演带来的情景。

运用视频教学,促进主动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教师在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引导,先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潜移默化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视频教学的方式具有许多的优点:一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环境中,以主动代替被动的方式展开有效学习;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加深自己的思想意识,明白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三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思想,让学生具备一颗爱国爱家的心。

比如,教师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主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在网络资源中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生活小视频以及非民主生活的视频。在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个非民主生活真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公和欺压,为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平凡人鸣不平。之后,教师可以将中国民主生活片段进行播放,通过鲜明的对比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使其明白民主的价值是什么,民主的意义是什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民主社会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让学生抱有感恩之心,感谢祖国给自己提供美好的平等的生活,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后教师再开展知识的教学,便可以直接融入教学主题,展开民主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结合视频来提升教学的趣味,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主是什么,法治是什么,对于公民而言这些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在享受国家的繁荣富强时需要如何回馈国家,在视频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深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

运用提问教学,促进深度思考

提问教学虽然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不同的教师使用的效果并不一样,有些教师只是單纯进行提问,而有的教师却是带有目的和挖掘性展开提问。教师需要结合提问来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教学主题内容,真实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制度等内容,通过一种柔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的枯燥,同样还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提问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教学时,需要结合主题内容先展开详细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明白我国的基本制度中包含了什么,这些是青少年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牢牢记忆在心中。但是这些概念可能学生并不是十分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深入到基本制度之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问问学生自己对于我国的基本制度有什么理解,结合历史背景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基本制度是这样的,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来自哪里,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可以体现出为我国的什么特点。深入提问可以让学生有目标地展开深入思考,让学生重视自己之前没有重视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展开详细解答,让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明白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知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分别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有一个系统了解。同时,在提问和思考中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的理解,使其对发展思想有一定的想法,知道中国的伟大之处,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对自己的祖国有更多的认知,深刻记住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宗旨,从而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8FF9B311-9D3A-43FC-B9C1-7DE510A335C0

借助亲身体验,提升感悟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世界,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应该通过互动和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实参与到教学的内容中,在实际的生活中思考、感悟与行动,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让学生并不只嘴上说说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而是需要通过行动来展现自己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知识与行动结合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行动中有更深刻的学习和感悟,进而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掌握的能力。

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其中主要涉及两部分:一是守望精神家园,二是建设美丽中国。教师在展开知识教学时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为作业,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和体会,思考什么是实际行动中的守望精神家园、什么是实际行动中的建设美丽中国。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能力有限,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如何将学习的内容和实际行动相结合,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是学生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在学生思考探究时,学生会自然而然融入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生可以寻找一些精神家园的资料,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和思想,从而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融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作为中国人民需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扬中国文化,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的传承、丰富和发展,进而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能够守护精神家园的方式进行实践,并积累自己的经历和收获。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的实际行动是什么。人口、环境、资源等都是这门课讲解的主题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进行实践,可以宣传人口相关的知识文化,提升周围人们的思想;或者可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将自己的行为和收获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承担责任的意义,帮助他人的快乐,意识到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是什么,明白知识学习固然重要,实践更重要。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加强理解,还可以提升行动力,将自己学习的内容用到生活中,为国家尽绵薄之力。

结合日常实际,拓展学习渠道

日常的学习培养十分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知识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收获知识、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法治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习的效果。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主要涉及两个教学主题:一是关心国家发展,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在对《建设美好祖国》展开教学时,可以布置每天听新闻的作业,让学生的家长每天监督学生在家中听一些时事政治的内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未来发展,分析领导的发言,学习其中的先进思想,对其潜移默化进行熏陶。德育和法治的教学并不只是在课堂之中,更多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永无止境,发展从不停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内容的同时逐渐提升家国情怀,让学生拥有一颗火热之心,可以从自身做起努力好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古人有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人们积少成多的道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积少成多的意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关心时事政治,将听新闻变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吸收积极向上的思想,拥有坚定的信念,爱祖国、爱社会,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少年。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学生能够在道德中明白为人处世的方式,拥有健康的心态,形成属于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的学习可以让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思想,明白法治的意义。上述方式在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8FF9B311-9D3A-43FC-B9C1-7DE510A335C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法治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